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试题精选2

2014-5-11 0:36:25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试题精选2

一、单选题:

(  )1.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甲)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个实验方案最合适       

(  )2. 将少量酵母菌接种于恒定容积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列曲线对应的物质或结构正确的一组是           

1

2

3

4

A

RNA

蛋白质

DNA

菌体

B

DNA

RNA

蛋白质

菌体

C

菌体

蛋白质

RNA

DNA

D

蛋白质

DNA

菌体

RNA

(  )3.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

    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  )4.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mg/dL)

75

125

110

90

75

75

75

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

B.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1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D.60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  )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  )

 
6.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B.二代表增殖分化阶段,该阶段反应的主要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

C.A、B物质都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过输入细胞f可使⑤完全恢复

二、多选题:

(  )7.噬菌斑(如下图1)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后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2。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B、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已经全部被裂解

(  )8.在下列细胞或生物体中,能独立地进行翻译过程的是            

A.SARS病毒     B.蓝藻  

C.动物的汗腺细胞  D.蚕豆的根毛细胞

(  )9.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后,经选择、培养就可以产生单克隆抗体

B.接种过SARS疫苗的动物一般不会再患“非典”,是因体内已经形成该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C.信使RNA分子的碱基数量大约是相应基因内含子碱基数量的1/2

D.如果以信使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就可以获得目的基因的一条链

三、非选题:

1.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下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未接种

+

+ + + + +

未接种

+

+

+ + + +

说明

:正常鼷鼠         :幼年时摘除胸腺的鼷鼠

+ :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程度

(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       ,  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        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改为病毒,接种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       途径来彻底消灭。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2.大肠杆菌是位于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多种作用。请回答: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用于实验的培养基成分: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含量(g)

10

5

5

2

0.4

0.065

1000mL

①依成分划分,属______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__________培养基。

②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入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                     

(3)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①在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的目的是                  

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③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     ____________。

④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              

答案:

1—6CACDCB  7BD  8BCD  9ABD

三、非选题:

1.(1)记忆细胞  反应  效应B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的呈递受阻 (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4) 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输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2.(1)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天然 鉴别 蛋白胨 异养型 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3)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②寄生 ③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④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 (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

答案:

1—6CACDCB  7BD  8BCD  9ABD

三、非选题:

1.(1)记忆细胞  反应  效应B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的呈递受阻 (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4) 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输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2.(1)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天然 鉴别 蛋白胨 异养型 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3)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②寄生 ③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④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 (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

高三生物练习(070531)答案:

1—6CACDCB  7BD  8BCD  9ABD

三、非选题:

1.(1)记忆细胞  反应  效应B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的呈递受阻 (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4) 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输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2.(1)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天然 鉴别 蛋白胨 异养型 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3)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②寄生 ③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④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 (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

答案:

1—6CACDCB  7BD  8BCD  9ABD

三、非选题:

1.(1)记忆细胞  反应  效应B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的呈递受阻 (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4) 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输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2.(1)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天然 鉴别 蛋白胨 异养型 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3)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②寄生 ③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④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 (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