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试题精选6
1.(6分)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以及相关生理过程(图丙)示意图,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图乙a点表示的生理意义 。
(2)根据图丙回答
①“
②连接“
③“
(3)假如图甲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抗虫基因在B结构中,这种抗虫基因遗传的主要特点是 。
(4)假如紫茉莉枝条上的叶肉细胞都呈图甲所示,当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提
供的花粉后,产生的F1枝条的颜色是 。
2.(7分)下图是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代谢图解: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填序号)。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联系三大有机物代谢过程的主要枢纽物质是 。
(3)若C是糖元,⑦过程发生在人体的 器官中。对这一过程有促进作用的
激素有 。
(4)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赖氨酸,则其来源不可能是 (填序号)。
(5)当人体剧烈运动使乳酸积累过多时,血浆中的 (写缓冲物质名称)可参与反应维持内环境PH值的稳态。
3.(7分)下图Ⅰ、Ⅱ、Ⅲ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I阶段中生成NADPH的场所为 ,若产生l mol O2,从理论上说则会生成 molNADPH。
(2)若该植株为高粱,则过程③中碳的转移途径为
(3)图中的④和⑤过程进行的方式分别是 和
(4)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I、Ⅱ过程生成的糖通过摄食进入肝细胞后,既可被氧化分解,也可通过⑥形成物质[A] (填名称)。
(5)当高糖膳食后,还可发生⑦⑧过程,该过程需要肝细胞合成 (填物质名称)参与方可生成[B] (填名称),排出肝脏,否则会形成脂肪肝。
4.(8分)甲图表示某地区20年间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乙图表示温度对该地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在这20年间,引起大气中C02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上述情况若在世界各地发生,将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 导致气温升高。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冬季的CO2浓度与夏季的CO2浓度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 等。
(3)乙图A点表示
。若该植物长期处于
(4)对于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通过 等措施,可以增加CO2含量,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5.(10分)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氢[H]转移的情况,Q为代谢的中间产物,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A应为__________,物质B应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中的[H]经①和②转移到葡萄糖中,该过程直接还原了Q,那么Q代表__________,该反应途径发生在___________中。
(3)马铃薯块茎细胞内多糖中的[H]经⑥③⑦转移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较少,未释放出的能量则贮存在___________中。
(4)葡萄糖中的[H]经③④转移到水中,该途径中的Q代表______________,该反应途径发生在______________中。
(5)在人体内⑤、⑥过程的可逆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细胞中。
(6)⑩过程是____________,该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6.(7分)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代谢及相互关系简图,a~e表示物质(a、b表示代谢中间产物),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e物质为_______________;d物质为_______________,该物质从血浆进入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经过____________层膜结构。
(2)图中⑤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⑥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⑥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图解可见,呼吸作用除了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外,还能_______________。
7.(7分)现给你一些新鲜的白色洋葱、浓的蔗糖溶液、一些大分子红色色素溶液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用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否利用上述材料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 。此方法与用紫色洋葱做该实验的不同之处是向 中滴入一些 。
(2)判断发生明显质壁分离现象的依据是: 和 之间充满了红色液体。正常情况下液泡是否会变红?
原因是 。
8.(7分)右图是成年男子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A、B、C、D四种物质中,最可能是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当摄入的该物质较多时,人体首先将其合成为________暂时贮存。
(2)图中________ (填序号)过程与尿液中主要含氮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3)若X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固醇类物质。则x可能是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给一只猫喂以水而断绝一切食物12天后,发现其肝脏减少了一半,肌肉减轻了l/3。这一实验结果说明猫在饥饿情况下发生了(类似图中人体内的) ________过程(填序号)。
(5)若图中的D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它在效应T细胞内合成,并可干扰、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则D是________;若D是抗体,则⑦过程发生在________细胞中。
9.(6分)下图表示阳生、阴生两种植物在恒定温度、正常C02供应、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据图回答:
(1)图中代表阴生植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曲线I上的b点表示该植物在此光照强度时的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是_______。
(4)上述两种植物在大棚内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老叶发黄,可能缺乏的矿质元素是____________。
(5)在光照强度为30klx时,若曲线I所示的植物每平方米叶面积在一天中有10小时光照,且光合作用产物全部为葡萄糖,则该植物每平方米叶面积一天可增加葡萄糖____________g。
(6)当光照强度达到70klx时,曲线I所示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0.(10分)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步骤一:用某种物质处理新鲜肝脏,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 象:1、2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 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_______。
(2)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请分析其结果出错的原因: _______。
(3)现给你如下试剂: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考前辅导(代谢部分)
1.(1)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①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膜);②ATP和NADP ③叶肉细胞的叶绿体(3)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4)绿色
2.(1)①④ (2)丙酮酸;细胞 (3)肝脏;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4)⑨
(5)(Na2CO3、NaHCO3)
3.(1)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4(2)CO2→C4→C3→(CH2O) (3)自由扩散;主动运输(4)肝糖元 (5)磷脂;脂蛋白。
4.(1)绿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温室效应 (2)有些植物落叶,导致光合面积减少;
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 气温降低,光合速率下降(3)在
5.(1)CO2 O2 (2)三碳化合物 叶绿体 (3)乳酸 (4)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肝脏(6)氨基转换 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
6.(1)肝糖元 氧气 5 (2)转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 (3)①④⑤ (4)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7.(1)能 浓蔗糖溶液 色素溶液 (2)细胞壁 原生质层 不会
大分子红色色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
8.(1)B 肝糖元、肌糖元(糖元)(只答肝糖元或肌糖元不得分)
(2)③ (3)性激素(或醛固酮)
(4)③⑤⑥(或③⑤)
(5)干扰素 效应B
9.(1)Ⅱ (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3)光照强度 (4)N、Mg (5)
(6)增加C0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适当增加矿质营养
10.(1)胰蛋白酶
(2)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将两种基质分离之前不应使肝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
解析:熟悉实验探究内容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1)胰蛋白酶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2)CO2可自由扩散过膜,实验需直接使用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3)正确步骤见答案。
点评:此题较为有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潜在分析综合能力,平时教学中对优秀学生多给予指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