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细胞中的分子测试题

2014-5-11 0:36:25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细胞中的分子测试题

1..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链。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2..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

3..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4.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  8   B  5 18  C 5  17   D  6  17 

6..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7.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先后经形成()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 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8..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     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

9.分子A和分子B到达同一细胞的细胞膜,分子A可以进入到细胞内,而分子B却不能进入。下列关于分子A和B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A是蛋白质,B是脂肪         B.A是淀粉,B是单糖

C.A是氨基酸,B是单糖         D.A是单糖,B是淀粉

10.蛋白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项主要功能是参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下列几种类型的蛋白质中,那一类与此功能不符:

A.血红蛋白  B.载体蛋白  C.染色体中的蛋白质  D.酶蛋白

11.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根据上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比甲多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12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派罗宁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13.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催化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   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
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

14.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5.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16.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

17.图7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外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18.某一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151个,则此分子中—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有(   )

A.152;152     B.151;151  

C. 1;1      D.2;2

19.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所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  )

A、少     B、多      C、相等   D、无规律 

20.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21.下列那项蛋白质的性质不会影响到蛋白质的泳动速度

  A 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B  蛋白质分子的密度

 C  蛋白质分子的形状   D 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

22.下列能够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有

 ① 透析法  ② 交连法 ③离心法 ④超声波法 ⑤电泳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① ②③④⑤

23.如果要分离与纯化果胶酶,用到的抽提剂是

A 中性缓冲液     B 碱性溶液   C 有机溶剂  D 酸性溶液

24.根据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摸电泳图谱示意图,判断正确的

A 所带负电荷最少的球蛋白是α1 球蛋白  B.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清蛋白

C.离点样端最近的是 β 球蛋白  D.泳动速度最快的是γ 球蛋白

25.据报载,华人科学家、美国生物学教授石家兴发现,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他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试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   )

A.氨基酸的数量 B. 空间结构   C.氨基酸的种类   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6.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B.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D.4种碱基A、T、U、C可组成的核苷酸种类共有6种

27.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的糖类物质分别是()

A.核糖、葡萄糖、糖元   B.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

C.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D.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

28水稻收获后农民要将种子晒干,而在播种前又要浸种,这主要是因为()

A.自由水含量影响新陈代谢B.结合水是细胞重要组成成分

C.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水是呼吸作用的重要原料

29.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

C.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D.细胞识别

30.脂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最重要的依据是

 A.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 糖类可以转变为脂肪  C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

D.胆固醇、维生素D等对维护正常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

31. 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

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

│         │A  │B  │C   │D  │E  │

├────────┼──┼──┼───┼──┼──┤

│来源       │猪血│马肝│蛙表皮│棉花│霉菌│

├────────┼──┼──┼───┼──┼──┤

│水溶性      │+  │  │十  │  │+ │

├────────┼──┼──┼───┼──┼──┤

│水分       │+  │  │+  │  │  │

├─┬──────┼──┼──┼───┼──┼──┤

│染│甲基绿溶液 │  │  │+  │  │  │

│色├──────┼──┼──┼───┼──┼──┤

│反│斐林试剂  │  │  │   │  │  │

│应├──────┼──┼──┼───┼──┼──┤

│ │苏丹111溶液│  │+ │   │  │  │

│ ├──────┼──┼──┼───┼──┼──┤

│ │双缩脉试剂 │+ │  │+  │  │+ │

│ ├──────┼──┼──┼───┼──┼──┤

│ │碘液     │  │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O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人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

   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C、      ;D、      ;E、     

32..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高考试题:2007宁夏理综)28.(25分)回答I、II小题:

I.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II.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下题的题目)。

II.(3分)

病虫害对西瓜产生影响的研究(3分)(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34.(7分)探究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实验原理】 ①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②苏丹Ⅲ可以溶于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实验材料】  新鲜洋葱根尖,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10%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

【主要步骤】

①取培养皿,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10%盐酸溶液,再将洋葱根尖浸泡于其中,5min后取出,并用清水漂洗。

②用经过处理的洋葱根尖为材料,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再在装片的盖玻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用手指轻压,使根组织细胞分散。

③揭去载玻片和盖玻片,在洋葱根尖上滴加2~3滴____________,染色3min。

④用吸水纸吸去染色,再滴加1~2滴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      ;用吸水纸吸去根尖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⑤显微镜观察:在低倍镜下___________________,并移到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观察,并调节_____________使物像清晰。

【最可能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猜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回答:步骤①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
(2)用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DDCDC 6—10 CBADD  11—15 BBDCA 16—20 CDCBC

 21—25 ACDBB 26—30 AAABC

31.A、血红蛋白; B、脂肪: C、染色质(体); D、纤维素(半纤维素); E、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33(1)A和C(2分)  C(2分) 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4分) E(2分)  酶失活(2分)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2分)

(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它实验条件保持一致。  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斑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8分)

II.(3分) 病虫害对西瓜产生影响的研究(3分)(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34.(7分) ③苏丹Ⅲ染液   ④浮色   ⑤找到根尖组织    细准焦螺旋

【最可能的结果】洋葱根尖细胞中出现橘黄色颗粒   正常细胞中都有一定量的脂肪

试回答:获得分散的根尖细胞,以便染色

35

(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蛋粉酶  葡萄糖  淀粉
(2)斐林试剂
(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