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第一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60%)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影响
2.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3.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部位分别是
A.前者是肾小球,后者是肾小管 B.前者是肾小管,后者是肾小球
C.前者是下丘脑,后者是肾上腺 D.两者都是肾小管
4.正常人一次过量吃糖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最可能是原因是
A.胰岛素分泌过少 B.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C.肾脏发生了病变 D.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5.使人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D.肾上腺和下丘脑
6.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表温度升高
7.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9.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10.免疫细胞之所以能识别抗原,是因为
A.抗原都是外来的 B.抗原都是大分子
C.抗原都是致病的细菌或病毒 D.抗原表面都具有抗原决定簇
11.艾滋病病毒主要能侵入人体的
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12.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B.效应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C.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D.病毒感染人体时,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13.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
B.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
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14.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细胞膜功能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免疫与主动运输 B.免疫与内吞
C.识别与主动运输 D.分泌与内吞
15.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6.某人血糖浓度为170mg·dL-1,与正常人(80~120mg·dL-1)比较,他可能伴有以下哪种症状( )
A.暂时性头晕.出冷汗,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即消失 B.尿量增加
C.呼吸频率较快,体温超出正常值 D.食欲不振,厌食
17.人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病理原因是( )
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
18.留美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最近联合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一个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关于文中的“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A.该化合物一定是蛋白质 B.该化合物一定不是蛋白质
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该化合物一定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
19.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20.下列各项与免疫无关的是
A.监视识别并杀伤体内的癌细胞 B.维持内环境平衡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或受损细胞
C.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D.铜铅等化合物被肝脏转化继无毒物质,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
21.某肾病患者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由于强烈的排斥反应,供体肾脏难以存活。这说明
A.患者的免疫机能异常,功能过强
B.患者的遗传物质与器官供者的完全不同
C.外来的器官对患者来说是抗原
D.器官移植的手术出现某些问题
22.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23.下列生理反应中会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的反应是
A.效应T细胞与被感冒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 B.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
C.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会红肿
24.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以下各种物质中不属于效应T细胞分泌释放的是
A.淋巴因子 B.球蛋白 C.白细胞介素 D.干扰素
2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27.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2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
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
非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3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二.非选择题(40%)
31.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
(2)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 ]______,而发生过敏反应时,[
]________通透性会增强。
(3)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__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的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阶段。
(4)若图示是肝脏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___]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_。
(5)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液、____________和胰岛素。
32.(18分)选取20只体重15g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为两组。实验组(A组)全部
摘除肾上腺,对照组(B组)不作任何处理。在实验组小鼠身体恢复手术刀伤后,做如下实验。
实验一:从两组中各取5只小鼠,分别饲养,给予充足的相同的食物和饮料(饮料包括清水和淡盐水)。结果发现,A组小鼠饮水量大大多于B组,且饮淡盐水多于清水。请分析A组小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A组小鼠饮水量大增的原因是肾上腺被切除后,体内 激素缺乏,保水和保钠能力下降,尿量增加,造成体内缺水。
(2)饮水以淡盐水为主的原因是体内 离子丢失太多,需饮淡盐水补充。
(3)在饮水这一行为发生过程之前,小鼠产生渴觉,是由于下丘脑中的 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同时,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 激素会增加,以减少尿量。
实验二:再从两组中各取出剩余的5只小鼠,同时放入4℃的环境中,两组小鼠的体温变化如右图。
(1)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 组、 组
小鼠的体温变化。
(2)A组小鼠体温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是手术后 缺乏,造成血糖浓度太低,不能满足氧化分解供能和维持体温的需要。
(3)B组小鼠的体温之所以这样变化的原因是 激素、 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使体温相对稳定。
33.(12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2分)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
横店高中高三生物必修第一章单元练习答卷纸
一、选择题(60%)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40%)
31.(10分)(1)[ ] (2)[ ] [ ]
(3)[ ]
(4)[ ] (5)
32.(18分)实验一:(1) (2) (3)
实验二:(1) (2)
(3)
33.(12分)(1) (2分)
(2)① (2分)
②
③
一、选择题:60%
1-5:CCDDB 6-10:BDCDD 11-15:BDBBA
16-20:BCAAD 21—25:CDDBB 26—30:DDABA
二、非选择题:40%
31.(10分)(1)⑥组织液 水肿 (2)④血浆(血清) ③ 血管 (3)⑤红细胞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三
(4)④ 增大 (5)胰高血糖素
32.(18分)实验一: (1)醛固酮 (2)钠 (3)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实验二:(1)B A (2)肾上腺素 (3)甲状腺 肾上腺素
33.(12分)(1)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2分)
(2)① 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分)
②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 低 高
一、选择题:60%
1-5:CCDDB 6-10:BDCDD 11-15:BDBBA
16-20:BCAAD 21—25:CDDBB 26—30:DDABA
二、非选择题:40%
31.(10分)(1)⑥组织液 水肿 (2)④血浆(血清) ③ 血管 (3)⑤红细胞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三 (4)④ 增大 (5)胰高血糖素
32.(18分)实验一: (1)醛固酮 (2)钠 (3)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实验二:(1)B A (2)肾上腺素 (3)甲状腺 肾上腺素
33.(12分)(1)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2分)
(2)① 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分)
②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 低 高
一、选择题:60%
1-5:CCDDB 6-10:BDCDD 11-15:BDBBA
16-20:BCAAD 21—25:CDDBB 26—30:DDABA
二、非选择题:40%
31.(10分)(1)⑥组织液 水肿 (2)④血浆(血清) ③ 血管 (3)⑤红细胞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三 (4)④ 增大 (5)胰高血糖素
32.(18分)实验一: (1)醛固酮 (2)钠 (3)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实验二:(1)B A (2)肾上腺素 (3)甲状腺 肾上腺素
33.(12分)(1)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2分)
(2)① 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分)
②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 低 高
一、选择题:60%
1-5:CCDDB 6-10:BDCDD 11-15:BDBBA
16-20:BCAAD 21—25:CDDBB 26—30:DDABA
二、非选择题:40%
31.(10分)(1)⑥组织液 水肿 (2)④血浆(血清) ③ 血管 (3)⑤红细胞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三 (4)④ 增大 (5)胰高血糖素
32.(18分)实验一: (1)醛固酮 (2)钠 (3)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实验二:(1)B A (2)肾上腺素 (3)甲状腺 肾上腺素
33.(12分)(1)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2分)
(2)① 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分)
②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 低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