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复习测试题2

2014-5-11 0:36:26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复习测试题002

选择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5分,共30分)

1某同学将必修与选修教材中细菌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系列结论,其中可能书写有误及尚需完善的有

①生态系统中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单个或少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大量繁殖,可形成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定依据

③细菌中寄生的病毒称为噬菌体

④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可制造工程菌

⑤细菌被杀死后其DNA可引起相关细菌转化

⑥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A.②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2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有DNA。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的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关系的是

3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DNA可由细胞核进入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4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5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早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6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 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    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

7(22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的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的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右图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①A是            酶。B是

       。C是    性状的幼芽。

②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      

(试剂)处理幼芽,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8(22分)CCTV-2于2005年4月7日报道,卫生部2005年4月6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

⑴若实验小鼠为雌性,右图中过程①为   

分裂,甲细胞的名称是         

⑵若该雌鼠的基因型为AaBbDD ,图中1表示性染色体,则2 、3 、4 表示        ,与本次分裂同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⑶用过程②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                          ,所用培养液中除葡萄糖、氨基酸外还有                    

⑷请完善检测苏丹红毒性的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编号为1~6号,分别加人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

1

2

3

4

5

6

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

10

50

100

300

900

变异细胞比例

0

0

1/106

1/06

2/106

8/106

结论:                                    

8、⑴减数  极体

⑵常染色体 XabD

⑶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     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

第二步:向1号培养瓶中加入水,向2~6号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苏丹红添加剂

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记录变异细胞的数目

结论: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很小,100mg/L以上毒性明显。

7(22)

(1)乙种植物

(2)0.8

(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5)好于

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

(6)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

秋水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