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复习测试题4

2014-5-11 0:36:26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复习测试题004

选择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5分,共30分)

1植物的抗逆性指植物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抗寒、抗冻、抗盐、抗病虫害等状态。某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株抗寒性能优良的油菜植株,此植株在培育抗寒新品种的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通过研究该植株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探索作物的抗寒机理

B、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有可能将该植株的抗寒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

C、通过与非抗寒油菜品种杂交,其F1将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

D、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生产抗寒性能优良的油菜人工种子

2下面关于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B、胰蛋白酶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C、限制性内切酶只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D、DNA连接酶只用于DNA拼接重组

3噬菌斑(如图1)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后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

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B、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细菌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

是细菌已经绝大部分被裂解

4下列在特异性免疫中能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①凝集素   ②抗毒素   ③类毒素   ④外毒素   ⑤干扰素   ⑥抗生素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时期和F时期         B.D时期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C.L时期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不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

 D.在F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的解旋、DNA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6治疗脊髓受损伤截瘫患者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重要思路是选择一些特殊的细胞移植到受伤的中枢神经区域内,通过这些移植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达到治疗的目的。科学家曾试图选择神经组织中的施旺细胞移植,但效果并不理想。我国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用嗅神经外面的嗅鞘细胞代替施旺细胞,使截瘫的治疗有了重大的突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使嗅鞘细胞增殖,其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B、细胞分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嗅鞘细胞、施旺细胞、脊髓细胞

 C、嗅鞘细胞与脊髓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的差异比施旺细胞小

 D、最好选择患者本人的嗅鞘细胞移植以避免排斥反应而引起自身免疫病

7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代谢及调节对生物体至关重要。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Ⅰ、Ⅱ两部分:

Ⅰ、(8分)下图示意人体蛋白质代谢。据图分析:

                    (1)人体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肝细胞中的蛋白质代谢,使血浆    含量下降而导致身体浮肿。

(2)氨基酸进入胰腺细胞合成物质:b为          ;c能抑制图中代谢④过程,c物质为           

           (3)生长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①过程,抑制⑤过程。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尿氮含量会      

Ⅱ、(10分)下图为某细菌合成某种氨基酸的代谢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l)氨基酸属于微生物的     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异养微生物的           等营养物质。

(2)从微生物代谢调节来看,酶      酶。氨基酸在细胞中积累过多,会抑制酶Ⅱ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与①相比有                等特点。

(3)完成过程③需要                             等条件。

8、(24分)常温下,淀粉可与碘形成蓝色复合物,加热后蓝色消失,冷却后蓝色重新出现。此现象常用来鉴定淀粉。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步骤Ⅱ:将两支试管都浸入沸水中保温5分钟;

步骤Ⅲ: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摇匀,并把盛混合液的试管继续浸入沸水中保温5分钟;

步骤Ⅳ:向该试管中滴加两滴碘液,混合摇匀。

结果是试管中只表现碘液的颜色。多次重复后均出现同样结果。

请完成下列问题:

(l)请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两种可能原因:

                                          

                                          

(2)请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增加步骤,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你提出的可能原因加以探究(材料用具自选),并依据增加的步骤,预测结果并加以分析。

方法一实验步骤:                                    

                                      

预测结果及分析:                                 

                                          

方法二:实验步骤:                                    

                                       

预测结果及分析:                                

                                          

答案

CCDABB

7、

Ⅰ(8分)1.蛋白质  2.消化酶 胰岛素  3.下降(减少)

Ⅱ(10分)(l)初级 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2)诱导 快速、精细 

(3)转运RNA、氨基酸、酶、ATP、核糖体

8、( 12 分)

(l)

100℃条件下,碘与淀粉不能形成复合物(2 分)

100℃条件下,淀粉酶仍然具有活性。(2 分)

(2)

方法一:

实验步骤:将上述步骤四的试管冷却到常温,观察混合物的颜色是否变成蓝色。(2分)

 预测结果及分析:

① 若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存在淀粉,100℃条件下淀粉酶不具有活性。所以,试管中只表现出碘液颜色的原因是“100℃条件下,碘与淀粉不能形成复合物”。(1 分)

② 若不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不存在淀粉,100℃条件下淀粉酶仍然具有活性。所以,试管中只表现出碘液颇色的原因是“100℃条件下,淀粉酶仍然具有活性”。(1分)

方法二:

实验步骤:向上述步骤四的试管中加入2mL刚配制的斐林试剂,并继续浸入沸水中保温2 分钟,观察混合液中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2 分)

预测结果及分析:

① 若有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淀粉已被水解,100℃条件下淀粉酶仍然具有活性。所以,试管中只表现出碘液颜色的原因是“100℃条件下,淀粉酶仍然具有活性”。(1 分)

② 若无砖红色沉锭出现,说明淀粉未被水解,试管中存在淀粉,100℃条件下淀粉酶不具有活性。所以,试管中只表现出碘液颜色的原因是“100℃条件下,碘与淀粉不能形成复合物”。(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