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低倍镜下观察标本时视野明亮,物象清晰,但转换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
A、移动装片 B、调节反光镜
C、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2.某一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若想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3.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4.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5.使用显微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
①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象为止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象,要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6.关于细胞质基质流动的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进行 B、有利于细胞间物质的交换
C、有利于物质在细胞内的扩散和运输
D、会造成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的破坏,造成细胞内微环境的动荡
7.实验研究得知,在良好的水培条件下,一天内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高峰依次位于0:30、10:30和14:30。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是:
A、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B、选材→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压片
C、选材→解离→漂洗→固定→染色→压片 D、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8.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根尖材料放入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中浸泡3~5分钟,其目的是:
A、杀死根尖细胞 B、固定根尖细胞原生质的细微结构
C、软化根尖材料,使分生细胞离散 D、为染色创造适宜的反应条件
9、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将组织细胞杀死,以利于固定细胞的形态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③用龙胆紫染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紫色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互相重叠⑤高倍镜下视野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⑥当看到一前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到它如何进入到中期、后期、末期的过程,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10、用蔗糖液诱发植物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
A、空气 B、水 C、蔗糖液 D、细胞液
11.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是因为
A、只有外表皮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 B、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
C、外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 D、外表皮比内表皮容易撕取
12.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是: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③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④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滴⑤观察黑藻叶片胞质环流现象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②⑤
13.下列有关实验的正确叙述有(多选)
A.适当提高蔗糖溶液浓度,可使质壁分离现象更快更明显
B.用H2O2酶和FeCl3都能使盛有H2O2的试管产生气泡
C.用裴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葡萄糖
D.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2mol/L)加蒸馏水和加50%的冷酒精的原理及结果是一样的
14.以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
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的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
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15、设计实验探究元素X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
![]() |
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的自身对照,其中属于对照组的分别是
A.甲组、实验前 B.甲组、实验后
C.乙组、实验前 D.乙组、实验后
二、简答题
16.回答下列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有关问题:
⑴下面是几位同学在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
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
乙:观察切片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
丙:用卫生纸擦拭目镜
丁:使用低倍镜已看到细胞,觉得有些模糊,于是调试细准焦螺旋
戊:使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于是换高倍镜期望能看到细胞
已:为了用高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左上方的一个细胞,在换用高倍镜前应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⑵下列关于实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低倍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变暗,但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B.纸层析法分离出的色素,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D.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E.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液泡的运动作为参照物;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且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无关
F在紫色洋葱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17. 将
⑴最初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玻璃纸袋外液体始终是浅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乙、丁 (2)D、E
17. (1)碘液没有进入玻璃纸袋内
(2)碘液逐渐进入到玻璃纸袋内,遇淀粉液显蓝色
(3)玻璃纸袋内的淀粉逐渐被水解成麦芽糖,蓝色渐渐退去
(4)淀粉分子比较大,不能穿过玻璃纸袋
18、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试验:
(1)证明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器、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实验原理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
。
(3)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4)写出实验1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18.(1)斐林试剂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加热被斐林试剂氧化生气砖红色沉淀
(2)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则产生的现象与血液颜色相近。而尿液的颜色不会干扰显色反应
(3)步骤:①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ml,用离心器离心,获得上清液。②取2ml上清液,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在沸水中加热。现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4)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多——说明尿样中含葡萄糖多 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少——说明尿样中含葡萄糖少 没有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样中无葡萄糖
19.某医院病理室为了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
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请设计实验:验证新型药物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是
否有疗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器材:锥形瓶2个、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箱、培养液、新颖药物X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消毒后的洁净锥形瓶,标号A、B;
②(一)分别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 ;(二)在A中加 ,B中 ;
(三) ;(四) ;
③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
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① ;
② ;
③ 。
若上述药物X真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可将其与 连接起来制成“生物导弹”,实现“绿色治疗”。
19. 等量的培养液;加入药物X,不加将等数量的肿瘤细胞置于两份培养液中;放在培养
箱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肿瘤细胞的数目。
可能的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①如果A和B中的肿瘤细胞数目差不多,说明新颖药物对肿瘤没有疗效
②如果A中的肿瘤细胞数目比B多,说明药物对肿瘤没有疗效,可能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③如果A中的肿瘤细胞数目比B少,说明药物对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单克隆抗体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家庭煤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子课题研究,并指定了研究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
(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
① ;
② ;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 ;预期是
。
(4)该小组开展研究作出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葱,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护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果如下:
项目 | 编号 | 原来形态 | 一周后 | 二周后 | 三周后 | 四周后 |
长度 | 1 | | | | | |
2 | | | | | | |
颜色 | 1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2 | 绿色 | 绿色 | 顶尖变黄 | 黄色扩大 | 顶尖枯掉 |
①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②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如果让你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报告,你的报告中应含有的主要内容是 。
20(1)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完成时间、结果预测、结论、报告形式等(2)①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3)煤球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旁生活的植物会出现病症(4)①实验法、观察法 ②家庭煤炉燃烧产生的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5)前言(包括课题研究目的、原理、意义等)、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
21.在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无耳垂属于隐性性状,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光明中学生生物学研究小组计划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上海市50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假设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⑴如果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请你确定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
⑵请设计一个表格,用于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并给表格起一个标题。(在下面的方框内设计表格,注意确定需要统计的内容或项目)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表: |
⑶该调查活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1)确定人类耳垂性状是否为伴性遗传(或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或人群中有耳垂基因频率调查等)(2)标题:上海市部分家庭耳垂性状遗传调查统计表(以确定耳垂性状是否为伴性遗传为例) 表格:
父亲性状 | 母亲性状 | 儿子性状 | 女儿性状 | ||
有耳垂 | 无耳垂 | 有耳垂 | 无耳垂 | ||
有耳垂 | 有耳垂 | ||||
有耳垂 | 无耳垂 | ||||
无耳垂 | 有耳垂 | ||||
无耳垂 | 无耳垂 |
(3)被调查的家庭数目太少;每个家庭的孩子太少。
22.某同学研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植物开花的影响,设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20个水仙头,随机分成A、B两组。
②A组10个水仙头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生长;B组10个水仙头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并用0.1mg/ml的萘乙酸处理。
③A、B两组水仙放在相同温度、湿度环境中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此实验的目的是:
(2)上述实验设计中有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的步骤及原因:
(3)请你重新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的预测:
22.(1)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植物开花是否有影响
(2)第2步中,实验组的处理可变因素为2个(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是否为生长素的作用;
第3步中,除温度、湿度相同外,pH、光等因素因也应相同(或其他条件均相同)
(3)实验步骤:
①20个水仙头,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或每组10个水仙头)。
②A、B两组水仙头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或不做处理);B组用0.1mg/ml的萘乙酸处理。
③A、B两组水仙放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记录开花所用时间。
实验结果的预测:
如果A组中的水仙头开花比B组中的早,说明萘乙酸对植物开花有抑制作用;
如果B组中的水仙头开花比A组中的早,说明萘乙酸对植物开花有促进作用;
如果A、B两组同时开花,说明萘乙酸对植物开花没有影响。
选择题用红色的标出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