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月考I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均为单项选择题,每个1.5分共30分)
1.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2.在下图所示的过程中,哪一事件在2~11阶段没有发生
A.细胞体积减小 B.细胞会逐渐衰老 C.细胞有丝分裂 D.细胞分化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白天用H2O浇花草,在花草周围空气的水、O2、CO2中都会出现18O
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
D.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越大,代谢越旺盛
4.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酶、DNA
C.丙酮酸一定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5.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图所示。其中甲、丙表示线粒体,乙、丁表示叶绿体;甲、乙有光照但不供氧气,丙、丁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甲和丁 B.丁和甲 C.丙和乙 D.乙和丙
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相同
②蓝藻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蓝藻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③线粒体中的基因在遗传时表现为母系遗传,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④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
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8.右图表示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B.基因重组不发生在A时期,也不发生在B时期
C.人工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
生物,可作用于A时期
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
或幼苗作用于B时期
9.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的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10.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DNA分子复制时,染色体也复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下列各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某一器官的装片时,所画的四个细胞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细胞属畸形分化
B.b细胞和c细胞都不可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图中各细胞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D.a细胞中染色体比其他细胞中清晰
12.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序号
| 项目
| 试管1
| 试管2
|
1
| 新鲜淀粉酶溶液
| 1mL
| lmL
|
2
| 可溶性淀粉液
|
|
|
3
|
| 5min
| 5min
|
4
| lmol/L盐酸
| 1mL
| /
|
5
| 1mol/L NaOH
| /
| 1mL
|
6
| 碘液
| 2滴
| 2滴
|
7
| 结果预期
| 均不变蓝
|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13.某同学为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的方法步骤如右表。下列不合理的评价有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实验结果预期不正确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14.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细胞中一定有8个DNA分子 B.此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C.此生物体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D.此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15.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16.把鼠肝细胞磨碎后放入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其中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 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马上就有CO2 和ATP产生。c层必定含有的成分是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 ②和③
17.右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某种酶后在0~
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
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正确的是
18.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一种二糖 B.纤维素中不含有能量
C.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
D.人体细胞没有高尔基体,所以无法利用纤维素合成细胞壁
19.下面是几个同学对有关蛋白质和核酸之间关系的总结,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在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同的体细胞核中DNA分子是相同的,但蛋白质和RNA是不同的
B.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遗传信息通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得到表达
C.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多,从而翻译成的蛋白质就多,如胰岛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就是如此
D.在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均在细胞质完成
20.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人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21、研究表明:温度骤变以及秋水仙素等理化因素会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某同学为验证低温能诱导洋葱(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开展了相关研究。分析回答:
(1)实验原理: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 ____________期 ___ ______的形成,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分裂。
(2)材料用具:洋葱,冰箱,_________ ______(显微操作器材),解离液和碱性染料等。 (3)方法步骤:
A.培养洋葱根尖,待不定根长至
B.制作装片:解离→_____ _____→染色→制片。
C.显微观察并绘图:该同学用低倍镜能清楚观察到细胞,但不能顺利换上高倍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计数:若常温下的装片中,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0%,细胞周期总时间为20h,则分裂间期经历___ __h;该实验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2.长期以来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始终是限制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技术为优良种畜的快速繁殖带来了无限生机。下面是科学家快速繁殖良种奶牛的两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在试管牛E和克隆牛G的培育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两项细胞工程技术是
和胚胎移植。
(2)母牛D对小牛E、母牛F对小牛G都有一定的照顾行为,与此行为产生有关的激素主要是 。
(3)良种奶牛C乳腺细胞的核膜和染色体肯定都具有的化学元素是 。
(4)肿瘤病毒侵入奶牛体内时会激活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使细胞发生癌变引起肿瘤,但奶牛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
(5)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牛乳,但对人体而言牛乳蛋白的营养价值却高于大豆蛋白,原因是 。
(6)在右侧坐标系中绘出图中的重构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NA总数变化曲线。
23.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 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酶浓度固定) (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
A、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时曲线变化原因:
B、降低反应温度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人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
原因:
1——5DBBAD 6——10ACACB 11——15BCCDB 16——20CBCCD
(21——22题每空2分)
21、(1)有丝分裂前 纺锤体(2)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不完整不给分)
(3)漂洗 将装片的盖玻片放在了下面。(4)18 16或32 (不完整不给分)
22、(1)细胞培养 (2)催乳素 (6)
(3)C、H、O、N、P (4)细胞兔疫
(5)牛乳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必需
氨基酸的种类多于大豆(或牛乳中构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
23、(曲线正确2分,原因正确每个2分)
(1)见曲线1(评分依据:每分解1 mmol谷氨酸则产生1 mmol CO2,,根据CO2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严格的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当谷氨酸脱竣酶的浓度增加50%时,见曲线2,其原因:酶量增加50%,酶催化反应速率相应提高,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减少。当温度降低
(3)见曲线4(注:曲线4为一条不经过原点的平行直线,平移距离不限)。原因: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使一定量的酶失活,当加人的酶量使重金属离子完全与酶结合后,继续加人的酶开始表现酶活力,此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变化的直线关系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