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复习考前练习题

2014-5-11 0:36:27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复习考前练习题

【解题要领】

1.  解题时充分重视试题所提供的背景资料,全面细致分析该题有无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对试题中关键字、词作重要标记,寻找、提炼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利用其解决问题。

2.  非选择题的答题注意文字叙述的规范、合理、简洁。注意书本语言的运用和生物学术语的运用。

3.  答题一定要细心,先做到审题清晰,再回答问题。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功”。

4.  调整好状态,以最佳状态参加高考。

【夯实知识点】

一、单选题

1.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几十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鹿种群的: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限制

3.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为N,核内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4.下列关于生物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都进行双受精,动物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只有卵细胞的受精

 B.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作用完成的关键是卵细胞和精子细胞膜的融合

 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源于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D.无性生殖产生后代的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所以后代不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下图表示生物的物质代谢示意图。对这一图解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能促进①、②过程

 B.在人的线粒体中含有③、④过程所需的各种酶

 C.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⑥过程所需的各种酶

 D.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③过程称为无氧呼吸

6.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02和H20,并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B.血浆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钠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人血液后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

7.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水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TP和NADP+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依赖叶黄素进行能量转化

D.光照条件下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

9.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S型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S型菌生长和繁殖

 C.S型细菌中能使R型细菌转变的成份是DNA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10.给某只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状况并没有改变,该小鼠体内可能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

 A.垂体和生长激素      B.胰岛与胰岛素

 C.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和肾上腺激素

11. 如下两组实验示意图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左图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右图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琼脂块实验。②左图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尖端。③右图实验能够说明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④根据左图实验可以推测: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12.关于基因的概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分子上有一定功能的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

C.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3. 下列有关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免疫生来具有,出生后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获得更强的免疫

B. 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C. 特异性免疫形成过程能够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由两道防线组成,其作用范围广

14.“春兰秋菊”等植物只在某一季节开花,这与光周期有关。植物的开花是需要较短的日照时间?还是较长的黑夜时间?某同学以短暂的黑暗中断日照期,或以闪光中断其黑暗期(如图所示,图中白色部分代表光照,深色部分代表黑暗),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试预期试验组①②③④的最可能结果

A.①②③不开花 ④开花              B.①④不开花 ②③开花  

C.①③④不开花 ②开花              D.②③不开花 ①④开花

15.人工获得非特异性免疫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最可能是  (  )

A.受精卵        B.幼体       C.囊胚         D.原肠胚

16.植物体中某些物质含量会随植物叶龄不同而不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可表示Ca、Fe等不可移动元素的含量变化

B. 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可以用曲线a表示

C. 曲线b可表示叶绿素、自由水的含量变化

D. K、N、P等元素含量变化可以用曲线b表示

17.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欲从细菌中分离出霉菌,可以在培养基加入青霉素将其分离出来

B、观察黑藻叶片装片,细胞质随叶绿体按一定方向流动

C、欲获得“白菜甘蓝”杂种细胞,可直接用诱导剂诱导两种植物体细胞融合

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要在该种群集中的区域内选择样方

18.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合理种养,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

B.该生态系统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C.桑树的凋落物、桑葚、蚕沙撒入鱼塘中,经池塘内食物链的作用实现了能量的重复利用

D.该体系中获得蚕丝、食品、鱼类以及沼气等,在经济上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上大有好处

19.研究表明:一对黑色家鼠与白化家鼠杂交,F1均为黑色家鼠,F1中黑色家鼠个体自由交配,F2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白化家鼠=9:3:4,则F2中浅黄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1/16         B.3/16        C.1/3          D.1/4

20.下面为某种蛙个体发育程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G点时可见青蛙产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个体发育是图中AF段

B.DE段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蝌蚪的变态发育,尾部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使尾巴消失

C.从A点开始,DNA含量不变

D.AD段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

21.人进食后,下列哪一现象在胰腺细胞中不会出现

A.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增加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联系加强  

C.细胞核中DNA加快复制         D.核糖体的功能增强

2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

A.解离时可用盐酸除去细胞壁以分散细胞  B.漂洗时洗去染液防止染色过深

C.低倍镜看不到细胞时可换用高倍镜观察  D.高倍镜可看到不同时期的细胞

23.研究土壤小动物时,错误的做法是

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    B.用趋光法或者趋热法收集小动物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    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

2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 :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 :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 :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精子=1 :1 

25.人的精原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1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DNA数目

A.等于23       B.大于23    C.等于46      D.大于46

26.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体糖蛋白时,自然状况下的大肠杆菌不宜作受体细胞。原因是它缺乏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有氧呼吸所需酶   

C.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


27.下列遗传图谱表示了人类PTC味盲病的遗传情况。将浓度很高的PTC溶液甚至结晶物放在PTC味盲病患者的舌根部,不能品尝出PTC的苦涩味来,PTC尝味能力基因的位置与特点是 

A.常染色体,隐性 B.常染色体,显性   C.X染色体,隐性  D. X染色体,显性

28.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 :1 :1 :1 :2 :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29.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个体数量进一步减小时,最危险的潜在结果是

A.有害基因增多 B.导致生殖隔离  C.基因多样性丧失  D.种内斗争加剧

17.有关人体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肌细胞缺乏血糖导致低血糖晕厥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C.艾滋病患者都是因感染病菌而死       D.糖尿病患者都因胰岛A细胞受损引起

30.设计生态瓶时,不合理的是    

A.各种生物保持营养联系           B.按比例搭配各种生物

C.及时供氧确保有氧呼吸           D.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二、多选题

1.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哪些功能密切相关

A.细胞识别    B.免疫反应      C.信息交流    D.离子出入

2.细胞中存在ADP的场所包括

A.线粒体基质    B.细胞质基质    C.叶绿体基质   D.细胞核内容物 

3.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B.顶芽易得到充足光照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            D.赤霉素促进顶芽发育

4.可能造成食物链缩短的有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物种入侵    D.砍伐森林

5.协助扩散又叫易化扩散,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种载体

B.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有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6.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某种冻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释放到环境中的氧气的量(净产氧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I表示氧气产生量的变化          B.25℃时呼吸作用最强

 C.-7.5℃时净光合作用为零          D.40℃时净光合作用为零

7.豌豆的DNA有84%存在于染色体,14%存在于叶绿体;组成染色体的物质中,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上述事实不能说明

A.染色体是DNA的唯一载体        B.蛋白质是染色体主要成分之一    

C.DNA能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D.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物质

8.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受损伤后可能直接引起

A.生长停止   B.性腺发育停止   C.血糖浓度升高  D.甲状腺机能衰退

9.下表为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长性状

日温280C

夜温120C

茎长度

夜温15小时

70C

170C

260C

红光

远红光

日温

9小时

300C

75cm

52cm

29cm

茎长度

60.2cm

98.1cm

230C

60cm

50cm

35cm

茎节数

20.5节

21节

70C

43cm

38cm

35cm

A.茎的伸长生长与光质及温度有关   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C.日温300C夜温170C处理比日温230C夜温260C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0C夜温70C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10.将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的花粉粒和花瓣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正常情况下,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发育的幼苗中不可能有

A.ddtt      B.DdTt       C.ddTT        D.Dt

11、对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场所上看,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从性质上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

C.从时间上看,新陈代谢是连续不间断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

D.从方向上看,新陈代谢包括同时进行、对立统一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12.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那么该肢体对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B.支配上肢运动的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范围大于支配下肢运动的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范围   

C.下丘脑不仅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是神经中枢,又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D.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体液调节

13.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相符的是

ABC

14.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烟草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B.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C.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细胞工程

D.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15.下面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比较,正确的是

 细胞器

  来   源

  用   途

 A

 叶绿体

  水的光解

 还原五碳化合物

 B

 叶绿体

   水的光解

 还原三碳化合物

 C

 线粒体

  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D

 线粒体

 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16.下列有关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对微生物无明显的生理功能

 B.生长到一定的时期才能产生

 C.不可以积累在细胞内

 D.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17.“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上使用化肥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持续大量施用化肥存在许多负面影响。“生物固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性课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不易流失,对植物生长有利

 B.土壤板结,会加快某些细菌对NO3-→ N2的转化

 C.与人工合成NH3所需的高温、高压相比,生物固氮的顺利进行是因为这些生物体内含有特定的固氮酶

 D.中耕松土可促进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松软土壤也有利于根瘤菌、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

18.下列现象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B.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

 C.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D.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  

19.下图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曲线可表示A、B两物种的竞争关系

 B.在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

 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乙为恒温动物

20.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属于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是

 A.无籽西瓜的培育

 B.白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红眼果蝇

 C.黄色圆粒豌豆自交,F2代出现绿色圆粒豌豆

 D.F1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  

三、非选择题

1.某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3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a

阔叶

阔叶

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

b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c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1)阔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形状是  叶。判断的依据是           。(2)根据      组实验可确定叶型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用a组子代中的阔叶雄株与阔叶雌株杂交,后代阔叶植株占           。(4)用b组子代中的阔叶雌株和阔叶雄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答案:(1)阔    a组中两个阔叶亲本的后代中出现了窄叶 

(2)a或c,   X        (3)7/8(2分)

(4)雌阔:雄阔:雄窄是2:1:1(或雌阔:雌窄:雄阔:雄窄是2:0:1:1)

2、19世纪中期,人们已知酿酒是活酵母利用糖类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但对“糖类是怎样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存在不同观点:一是,糖类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需要酵母菌的参与;二是,发酵是酵母菌细胞内某些物质引发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发酵是由酵母菌细胞内某些物质(酶)引起的”请利用下列材料加以证明。

I 材料用具:带孔的橡皮塞和锥形瓶(500ml)两个,新鲜酵母粉,5%的葡萄糖溶液,恒温箱,玻璃导管,澄清的石灰水,蒸馏水,研钵,石英砂,离心机,量筒,烧杯和玻璃棒等。

II 实验步骤

                                

                                

                                

                                 

III 实验结果及推论

                               

IV 实验分析

⑥本实验可不设对照实验,原因是                  

⑦实验过程中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是                   

答案:①将100ml 5%的葡萄糖溶液倒入1个锥形瓶中;

②取10克新鲜酵母放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的石英砂充分研磨,将充分研磨的新鲜酵母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放在在离心机內离心(离心可不作要求)。(①与②的顺序可颠倒)

③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倒入装有葡萄糖的锥形瓶中。

④取另一锥形瓶倒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将两锥形瓶用橡皮塞和玻璃导管相连通(1分),放在37℃的恒温箱中保温10分钟,取出后观察石灰水的颜色变化(2分)。

⑤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发酵是酵母菌所含有的某些物质引起。

⑥活酵母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已知的,且该实验是单一的验证实验(2分)

⑦温度。

3、根据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脂肪鉴定实验中50%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在DNA提取和鉴定实验中使用冷却的95%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95%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代替_________作有机溶剂或代替____________作层析液。用碘滴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时,乙醇主要用来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中细胞保持活性的有(   )

A.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的植物细胞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C.动物细胞工程中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动物细胞       D.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

答案:(1)洗去浮色  促进DNA析出  杀死细胞  脱色(或溶解叶绿素,避免叶绿素对实验现象造成的干扰) (2)A C D(答不完整不给分)(3)水分 (4)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被纤维素酶分解,只剩下原生质体。

4、在光合作用发现和研究过程中有许多著名的实验,其中美国科学家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是其中之一。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恩格尔曼选择水绵作为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氧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水绵和好氧细菌制成临时装片,为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必须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里。(3)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到水绵的某部位,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恩格尔曼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从这一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带状分布,且大而明显  指示氧气释放的部位 (2)没有空气的黑暗  (3)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 (4)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5)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结论要点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O2

5、2006年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卵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1)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时53分调至11时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威胁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2)为改善生态生态环境,某地从国外引进一种优良树种,请你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预测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经济、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几年之后,人口、资源、工业生产污染等将会发生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几十年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下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

①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___________。

②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标。一般来说若s值大,则T值将变_____________。

(6)温室效应会带来哪些危害?(至少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或在竞争中失败(符合题意答案均正确) (3)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生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  (4)树立善待地球、人人有责的发展观;从身边做起,如节约一张纸、一支笔等(符合题意答案均正确) (5)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负相关  (6)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被淹没,沿海城市、岛屿更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的袭击;中纬度地区河湖干枯、森林死亡,高纬度地区的低地出现涝灾,森林火灾更为频繁;如干旱、飓风、沙尘暴;夏季酷热;物种多样性将减少(至少答2点得满分,符合题意答案均正确) (7)D

6、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氮以蛋白质的形式在生物体内转化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自然界中将NH3转化成NO3-的生物叫_________,该种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主要通过_________作用来完成。

(2)不含氮部分经过彻底氧化分解形成④,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3)图中⑤过程是_________,⑦过程与糖原合成最大区别是它需要_________,人体内形成③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

(4)细胞中⑦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完成⑦⑧过程速度最快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硝化细菌 化能合成 (2)CO2、H2O、ATP(答不完整不得分) (3)脱氨基作用 模板(或mRNA经过转录翻译、受基因控制) 肝脏 (4)核糖体 肝脏

7、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高梁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叶室内给以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右图示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A~E是曲线上的点,请分析回答:

(1)生产中要保持光合作用增长率最大的CO2最适宜浓度是___  (填字母),光合速率最快时CO2浓度最适宜的是______    点对应的值。

(2)若测定小麦的成熟绿叶组织,预计图中AB的斜率将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大棚生产中,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保证C02的供应(至少回答两点),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提高产量。(至少回答两点)

(3)若用该装置和无色纱布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则主要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E (2)变小 通风透气;增施农家肥料 (使用C02 发生器、喷洒干冰等);夜间适当降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3)在较强光照、温度适宜和CO2充足的相同条件下,依次用不同层数的无色纱布包裹叶室,分别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设计用等体积死叶片代替绿叶的对照组

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5年《组织工程学杂志》发表了食用人造肉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据称可以从牛、猪、家禽或者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细胞在薄膜上培育,细胞逐渐生长、扩展,然后从薄膜上脱落,许多细胞堆积就形成了“人造肉”。研究人员称:“培育的人造肉能减少饲养家禽带来的污染,避免各种动物用药的污染,还可以节约水土资源。”

 材料二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就尝试将番茄和马铃薯杂交,试图培育出一种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作物”。科学家经过长期的实验,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遗憾的是该杂种植株并非是想像中的那种“超级作物”。

(1)材料一中“人造肉”的生产主要应用了________技术。之所以称之为新的科研成果是因为选用的试验材料为________细胞,它克服了以往只能用________细胞为材料的局限。

(2)材料二所用到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到原生质体融合和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3)图中①步骤所示植物细胞用________法除去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4)由杂种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过程。

(5)马铃薯是四倍体,番茄是二倍体,则杂种植株为异源________倍体,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________。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高度分化的肌肉组织细胞(或肌肉组织细胞) 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2)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酶解  (4)脱分化  再分化  (5)六 可育

9、右图是成年男子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A、B、C、D四种物质中,最可能是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当摄入的该物质较多时,人体首先将其合成为________暂时贮存。

(2)图中________ (填序号)过程与尿液中主要含氮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3)若X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固醇类物质。则x可能是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给一只猫喂以水而断绝一切食物12天后,发现其肝脏减少了一半,肌肉减轻了l/3。这一实验结果说明猫在饥饿情况下发生了(类似图中人体内的) ________过程(填序号)。

  (5)若图中的D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它在效应T细胞内合成,并可干扰、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则D是________;若D是抗体,则⑦过程发生在________细胞中。

答案:(1)B   肝糖元、肌糖元(糖元)(只答肝糖元或肌糖元不得分)

(2)③     (3)性激素(或醛固酮)

(4)③⑤⑥(或③⑤)  

(5)干扰素  效应B

10、下面是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其通过⑦过程可以分泌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

 (2)图中⑨所示的过程反映了激素d对下丘脑和垂体的____________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3)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是由激素a、b、c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其中能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是____________,能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4)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由于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①____________传到下丘脑的 ____________ ,通过该结构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____________,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出其中之一且正确即得分)

(2)反馈(或负反馈)  (3)a和c  b与a及b与c(2分,答出1点给1分)

(4)传入神经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

11、下图表示阳生、阴生两种植物在恒定温度、正常C02供应、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据图回答:

(1)图中代表阴生植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曲线I上的b点表示该植物在此光照强度时的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是____________。

(4)上述两种植物在大棚内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老叶发黄,可能缺乏的矿质元素是____________。

(5)在光照强度为30klx时,若曲线I所示的植物每平方米叶面积在一天中有10小时光照,且光合作用产物全部为葡萄糖,则该植物每平方米叶面积一天可增加葡萄糖____________g。

 (6)当光照强度达到70klx时,曲线I所示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Ⅱ  (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3)光照强度  (4)N、Mg  (5)8.64g(2分)

(6)增加C0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适当增加矿质营养(答对其中一点可给满分)

12、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小分子,其钠盐——谷氨酸钠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在氨基酸发酵中,谷氨酸是产量最大的种类之一。下图所示为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据图回答:

(1)图中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通常用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这样的培养基称为(  )

A.固体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天然培养基  D.合成培养基

(2)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它不仅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 ,而且起到调节培养液____________的作用。

(3)当培养液中C/N比为____________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这些事实说明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____________。

(4)图示的连续培养法,是在一个流动装置中,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地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以保证 ____________ ,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生长。

(5)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过程中,由于存在酶活性的调节机制,而使谷氨酸的产量难以提高。目前提高谷氨酸产量的做法通常是____________,从而使谷氨酸能迅速排放到细胞外,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

答案:

(1)BC  (2)氮源  pH   (3)4:1,代谢产物的形成

(4)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5)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13、“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绿色植物、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等。“绿色家园”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近年来,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奇异,盲目从外地或境外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和草种,

 这种做法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在是被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和“新农村”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公民参与,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成分。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

 1.6×109

 1.2×109

 1.3×108

 9.1×107

 9.5×106

 X含量(mg/L)

  0.037

 0.036

  0.35

  0.39

  4.1

  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是____________。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____。

答案:

(1)本地物种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垃圾分类放置(处理) 分解者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答出前半句即可得分)

 (3)①甲、乙 ②

14、2006年11月15日,北京食品安全办公室公布了北京市场红心鸭蛋的检测结果,有六个红心鸭蛋的样本被检测出含有“苏丹红”。在“红心鸭蛋”事件的查处中,政府部 门查实石家庄市有7个鸭场(养鸭户)在饲料中添加苏丹红,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为了探究苏丹红是否对人体有害,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请分析回答:

(1)若实验小鼠为雌性,则甲图所处的分裂时期为____________,甲细胞分裂产生____________细胞。

(2)若该雌鼠的基因组成为BbDDXAXa,则与本次分裂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用过程②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 ,所用培养液中除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外还应有____________。

(4)请完成检测苏丹红毒性的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依次编号为l~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用所给苏丹红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苏丹红溶液。

第三步: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

结果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

 l

 2

 3

 4

 5

 6

 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

 水

 10

 50

 100

 300

 900

 变异细胞比例

 0

 0

 1/106

 1/106

 8/106

 50/106

 结论:____________

答案:

(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极体  (2) bDXa(XabD)

(3)变异细胞占全部细胞的比例  动物血清

(4)(第三步)向l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向2~6号试管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苏丹红溶液

(第四步)培养一段时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变异细胞数目

(结论)在较低浓度时,苏丹红毒性较小,超过100 mg/L时,毒性逐渐增强。(2分,答对一半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