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检测

2014-5-11 0:36:27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检测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24×2分=48分)

1.下列结构中,不能形成ATP的有:

A.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蓝藻细胞

C.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D.金黄色葡萄球菌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酶的成分看,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脂质,有的是核酸

B.酶催化化学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C.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D.DNA解旋酶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许多氨基酸分子

3.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

①有多种酶参与    ②最适合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
50℃时酶逐渐失活  ⑤0℃时酶逐渐失活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4.右图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

催化效率是相等的,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短

C.处于t2温度时,酶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变性

D.处于t1温度时,酶分子结构可能比处于t2温度时稳定

5.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

①都是蛋白质 ②由活细胞产生 ③需要量很少 ④由内分泌腺分泌 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 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 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⑦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⑥⑦

6.根据下图所示过氧化氢被分解速度的曲线,说明酶的哪一特性: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D.专一性和高效性

7.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8.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各种酶的作用对象正确的是:

A.解旋酶—肽键、肽酶—碱基间氢键、ATP水解酶—磷酸基团

B.肽酶—肽键、解旋酶—碱基间氢键、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

C.ATP水解酶—NADPH、肽酶—碱基间氢键、纤维素酶—原生质体

D.肽酶—R基、解旋酶—脱氧核苷酸、ATP水解酶—ATP

9.右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10.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相符的是:


11.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X点应向下移动

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C、当植物缺镁时,Y点应向左移动

D、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12.下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0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b点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A、低、高     B、低、基本一致

C、高、高     D、高、低

13.小麦植株最上一片叶称为旗叶,它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这种功能关系最密切的结构特点是

①细胞排列紧密 ②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 ③细胞中线粒体较小

④叶绿体中基粒囊状结构数量多 ⑤细胞中具有中心粒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②③

14.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装置如图所示,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中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将减小

B.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的变化速度趋于变慢

C.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减小

D.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15.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A.高、高    B.低、基本一致             

C.低、高    D.高、基本一致

16.在下表中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实验

1

2

3

4

CO2浓度(%)

0.10

0.10

0.03

0.03

温度(℃)

30

20

30

20

从以上实验可知对光合作用速率限制因素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2

光照强度

0.10%CO2

温度

温度

实验4

0.03%CO2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

0.03%CO2

P点

温度

温度

0.10%CO2

光照强度

17.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8.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是:

19.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农作物将减产

2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0C)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0C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00C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0C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0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0C时的两倍.

21.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22.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23.农作物合理密植的原因不包括:

A.增加植株周围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B.充分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降低农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24.酵母菌既能有氧呼吸,有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A.1:2  B.2:1   C.1:3   D.3:1

二、多项选择题:(4×3分=12分)

25.下列哪些过程会使细胞中的ADP含量增加:

A.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K+、Na+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26.2005年7月,台风“海棠”引起连续暴雨,影响苏北沿海地区,造成玉米植株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大面积死亡。原因是:

A.产物酒精使蛋白质变性,细胞死亡  B.无氧呼吸产生的热量导致酶变性失活

C.无机盐吸收等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D.产物乳酸积累,导致乳酸中毒


27.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向4支试昔分别注入5ml淡蓝色BTB水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操作。

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2小时后,溶液呈现淡蓝色的试管有

A.试管1  B.试管2  C.试管3  D.试管4

28.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少量)的葡萄糖溶液,如图6—7所示。在图6—8的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29.(10分)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人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右上曲线图。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

    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其结果可用      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              

30.(8分)下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仪器。在密闭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缓冲液用以调节小室内C02的量,使其浓度保持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如下表所示(表中气体体积的单位是微升/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表示增加,“—”表示减少。光强度单位为千勒克司)。

请回答:

(1)光强度为0时,小室内减少的气体是 _____ ,减少的原因是____

(2)光强度增加时,小室内增加的气体是 ____  ,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       __。

(3)为了防止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矫正。那么对照组小室内应放置:

A.同样大小新鲜叶片和水   

B.同样大小死叶片和缓冲溶液

C.同样大小纸片和水    

D.同样大小死叶片和水

(4)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制O2生成总量和光强度间关系曲线。

31.(6分)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图中4条曲线(a、b、c、d)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远小于0.03%);b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0.03%;c全光照(晴天不遮荫),CO2浓度为0.03%;d全光照,CO2浓度为1.22%。请根据图回答:

⑴ 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以净光合速率为指标)最适温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⑵ 当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真光合速率是否为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在大田作物管理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A. 通风  B. 增施有机肥  C. 延长生育期   D. 施碳酸氢铵

32.(10分)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⑴甲图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________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光合作用的速度受______的限制,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_  __阶段。

⑵从甲图可见,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且具有稳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

⑶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生长的_________。出现CD段的原因是__   _。

⑷除图示之外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曲线。

33.(8分)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


                                       

(1)叶圆片y比叶圆片x     (轻或重),原因是               

(2)(y-x)g可代表    

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

(3)叶圆片z比叶圆片y     (轻或重),原因是                

(4)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        g/h。

34.(8分)下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萌发的种子、小动物所吸收的氧气量。分别以 20 粒萌发的豆和 4 条蚯蚓为材料,每隔 10 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体移动的方向是       ,移动的最大速率是              

(3)动物和萌发的种子实验都表明,在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因为:                              

 (4)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35.(10分)下图表示氢([H])随着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移过程,分析回答

(1)[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的过程中,[H]还原X形成葡萄糖的同时,还伴有    的产生,这时X代表      ;②过程发生在         中,其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2)[H]经⑦→⑥转移到水中,则X代表        

(3)[H]经⑦→④过程只有在         条件下才能进行;

(4)人体内实现③的转移,发生在      细胞和      细胞中。植物细胞实现③的转移到多糖是在叶绿体和      中进行的。

(5)X经⑩转移过程,必须经过         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C

B

B

B

C

B

B

A

C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A

A

D

C

C

D

C

B

B

D

C

25

26

27

28

 

AD

AC

AD

ACD

 

三、非选择题:

29.(1)过氧化氢量有限 (2)c 增加过氧化氢浓度 a  (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

30.(1)O2  被叶片呼吸作用消耗

(2)O2  叶片光合作用产生O2

(3)B  (4)如图

31.⑴逐渐提高  ⑵不为零,因为在b实验条件下,呼吸速率不为零  ⑶A、B、D

32.⑴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反应。⑵温度的高低,暗反应。⑶最适温度,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⑷二氧化碳的浓度(5)如下图

33.(1)重   经过光照后叶片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重量增加   (2)C

(3)轻   黑暗中叶片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重量减轻    (4)y – z/6

34.(1)吸收二氧化碳    (2)向左  8mm /分钟

(3)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缓

(4)不正确    两者呼吸的速率进行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

35.(1)C5化合物  C3化合物  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或C3化合物还原) (2)丙酮酸  (3)缺氧 (4)肌 肝 高尔基体 (5)氨基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