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周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列哪个图示
2.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
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4.如图所示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5.飞行于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中,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的方向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下生长
C.根向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6.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都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已达200万。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生物学常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②艾滋病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③ 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 、精液等途径传染,而不可以通过唾液、乳汁等途径传染;
④为了更好的预防艾滋病,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⑤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艾滋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7.在十运会的长跑比赛中,当运动员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 能加速冲刺。该过程调节的主要方式和供能的主要方式分别是
A.神经调节、有氧呼吸 B.神经调节、无氧呼吸
C.激素调节、有氧呼吸 D.激素调节、无氧呼吸
8.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
B.细菌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病毒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C.如果下丘脑严重受损,则人体很难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
D.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
9.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它条件
10.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1.下列激素组合中,彼此不存在协同作用的是
A.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C.孕激素与雌性激素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 |
12.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13.用燕麦幼苗作实验材料,在黑暗环境中进行以下实验:将被切下来的胚芽鞘顶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和B,紧贴在胚芽鞘顶端C的切面上。几小时后,将琼脂块取下,分别放在已切去顶芽的胚芽鞘D及胚根E上(已知胚根比胚芽对生长素的浓度更敏感)。实验装置如下图。经几小时后,胚芽鞘D、胚根E的生长方向分别为
A.向左弯曲,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
C.不弯曲,向左弯曲 D.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14.关于人体淋巴T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反应阶段,能释放出淋巴因子,加强各种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B.由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产生
C.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T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只有一部分受抗原刺激时增生分化成效应T细胞
D.能与靶细胞亲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将抗原直接消灭
15.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纯种玉米杂交,得到F1在生产上种植能获得稳定的高产。若种植到F2则出现产量下降,其原因是
A.F2 生命力下降 B.F2 出现性状分离
C.F2 高度不孕 D.F2不适应当地环境
16.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若发生质壁分离前观察到的细胞如左下图所示,则发生质壁分离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右边 4 幅图中的( )
17.艾滋病研究者发现,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B.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C.高温能够破坏其结构 D.人工合成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
18.移栽作物时剪去主根和部分叶片的作用分别是
A.减少养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 B.抑制向地性和向光性
C.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D.减少机械刺激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19.在马铃薯的贮藏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发芽,可施用一定浓度的
A.秋水仙素 B.吲哚乙酸 C.乙烯 D.细胞分裂素
20.下列措施在生产上不可行的是
A.无土栽培黄瓜时,可以用缺硼的人工培养液,然后在雌蕊的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这样可不用人工去除雄蕊
B.在豌豆生产过程中,可人工去雄,然后涂抹上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得到无籽果实
C.在大田栽培中,适量的多施有机肥可增加大田CO2浓度
D.在水稻农田中,放养青蛙可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A.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B.动物细胞中核糖体合成的抗体进入血液中消灭抗原
C.细菌合成有氧呼吸酶 D.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肽链
22.下列描述与现代进化理论相吻合的是
A.交配繁殖使种群基因库稳定 B.进化改变的使个体,而不是整体
C.影响基因频率的生物间关系有进化价值 D.变异都有进化价值
23.吞噬细胞参与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24.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
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D.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
25.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无籽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籽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若取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65分。
26.(5分)填关系图
A ▲
B ▲
C ▲
D ▲
E ▲
27.(6分)下图1中图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 和 〇 表示着丝点,1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DNA量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
(1)图A细胞名称为 ▲ ,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 对。
(2)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BdXa、 ▲ 四种类型。
(3)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2中的
|
(4)图1中A细胞的变化以及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图B中的 ▲ 时段。
A.7~8,0~4 B. 8~9,4~
28.(9分)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
(1)B细胞正处于 ▲ 分裂 ▲ 期,细胞内染色体 ▲ 条、染色单体 ▲ 条。
(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 ▲ ,其细胞核中含 ▲ 个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用字母表示)
(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2分)。
29.(16分)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中a-d表示某种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①—⑤过程,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是 ▲ ;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
(2)图中a物质表示 ▲ ,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
(3)写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程式 ▲ (4分)。
30.(9分)下列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c表示染色体的是 ▲ ,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 ▲ 。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 ▲ ,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 ▲ 个染色体组。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成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 ;由Ⅱ变成Ⅲ相当于图2中 ▲ → ▲ 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 ,与图1中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 。
31.(6分)下图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⑦在反射弧中表示的结构是 ▲ 。
(2)寒冷的冬季,垂体受到来自下丘脑分泌的 ▲ 刺激,合成并分泌某种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素,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使机体抵御寒冷。
(3)能协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激素是 ▲ 。
(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主要特征是 ▲ 。
(5)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枢纽是 ▲ 。
32.(14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l㎝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O.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
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 。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 。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 。
(4) 继续探究: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内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甲 ▲ ,乙 ▲ ,
丙 ▲ ,丁 ▲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B2.C3.D4.B5.D6.B7.A8.C9.B10.C11.D12.B13.A14.C15.B16.A17.B18.C19.B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AB22.AD23.ABC24.BCD25.ACD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
26.(每空1分,共5分)
A:体液调节;B:免疫调节;C:反射;D反射弧;E:非特异性免疫
27.(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6分)
(1)极体或第一极体 0 (2)bdXa BdXA bdXA (不强调顺序) (2分)
(3) A (4)B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有丝 后 8 0(2)初级精母细胞 8
(3)ABD (4)A→D→C→E(2分)
29.(每空2分,共16分)
(1)①②③⑤、②、①④⑤、③ (2)丙酮酸 [ c ] 水
(3)无氧呼吸反应式、有氧呼吸反应式(4分)。
30.(每空1分,共9分)
⑴a 甲;⑵乙 2;⑶DNA复制 丙 乙;⑷卵细胞或极体 Ⅲ和Ⅳ
3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6分)
( l )传出神经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4)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答出三点得 2 分,答出一点或二点得 1 分) (5)下丘脑
32.(14分)
(1)弯向光源生长的 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使背光侧的组织生长较快(2)向背地方向生长的 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使近地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3)重力对芽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芽生长的影响
(4)直立生长(1分) 弯向光源的程度加大(1分)
弯向光源向生长(1分) 水平向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