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测试题
命题人 钟兴启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3.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基本骨架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
4.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DNA片段)都是多聚体,它们的单体依次是
A.葡萄糖、蛋白质、DNA B.蔗糖、氨基酸、核糖核苷糖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核苷糖
5.银杏和大熊猫都被誉为生物界的“活化石”,它们的细胞中共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线粒体 ④叶绿体 ⑤内质网 ⑥核糖体 ⑦中心体
A.①②⑥⑦ B.②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②③⑤⑥
6.对质壁分离的正确理解是
A.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B.细胞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C.原生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D.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7.胆固醇、小分子的脂肪酸、维生素D等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上镶嵌了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
C.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D.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8.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III)的三种
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A.I>II>III B.II>I>III
C.I<II<III D.I<III<II
9.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②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③静止的 ④流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 叶绿素a ;胡萝卜素 B.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C. 胡萝卜素;叶绿素a D. 胡萝卜素;叶绿素b
11.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链。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13.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
14.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层不再继续收缩时,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A.转入
C.转入
1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16.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17.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18.图7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19.据报载,华人科学家、美国生物学教授石家兴发现,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他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试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 )
A.氨基酸的数量 B. 空间结构 C.氨基酸的种类 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0.某科学家用含有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C.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D.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21.下列物质中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是
A.脂质分子 B.K+ C.胃蛋白酶 D.苏氨酸
22.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23.有关溶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B.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溶酶体能分解细胞内所有的物质
24.夏天光照强烈的中午时段,植物叶片内C3和C5含量变化是
A.C3增加,C5也增加 B.C3减少,C5也减少
C.C3增加,C5减少 D.C3减少,C5增加
25.观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④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A.③①④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④③⑤②
2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其间可能有细胞发生癌变
27.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b段和bc段都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因为所用时间是一样的
B.图2中在a点温度和b点温度时酶的活性都很低,此时对酶活性的影响,本质是一样的
C.图3中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一样的
D.图4中造成cd段的原因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一样的
28.如下图所示为物质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间的关系,请问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和各种生物体都能进行的过程分别是哪些部分:( )
A.1和5 B.5和
29.关于右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②处的碱基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30.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1.在人体细胞中,下列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 ②有丝分裂后期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③
32.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时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33、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A.只含32P 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
C.少数含15N、35S和32P D.全部不含35S
34.黄粒(A)高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3/8,黄粒矮秆占3/8,白粒高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双亲基因型是 ( )
A.aaBbX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35.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36.在右图的人类遗传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7.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 )
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着丝点数目不同 D.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38.右图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的名称、碱基数、核苷酸数依次为
( )
A.RNA复制、4种、4种 B. DNA转录、4种、4种
C. DNA复制、5种、5种 D.RNA转录、5种、8种
39.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
A.n/4 B.n/
40.下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该对性状基因是A、a,则 ( )
①预计Ⅲ6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Ⅱ4和Ⅱ5又生Ⅲ7,预计Ⅲ7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A.①1/3,②1/2
B.①1/6,②1/6
C.①1/6,②1/4
D.①l/4,②1/6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41.Ⅰ.下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4分)
(1)决定细胞吸水方式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_ 。
(2)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新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______和[ ]_________,其中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在有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进入[ ]______________被彻底
氧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右图是猴的垂体细胞,那么与生长激素分泌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细胞此时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
单体, 个DNA分子。
(2)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
有 条, 个DNA分子。
(3)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位置出现 ,
逐渐扩展形成 ,最终分裂为两个
子细胞。
42.(12分)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据下图分析:
![]() ![]() | |||
![]() | |||
⑴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 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 。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的是 。
⑵如果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⑶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 的产生,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 。
⑷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若右上图为植物在温度为
⑸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
光合产量: ,
请利用右上图阐明其原因:
。
43.(14分)小香猪“天资聪颖”,略通人性,
成为人们的新宠。 其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
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
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B一)、
褐色(aaB一)、棕色(A—bb)和白色(aabb)。
(1)若下图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
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
为A,2位点为a,造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
因有 。
该细胞以后如果减数分裂正常进行,
至少能产生 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2)两只黑色小香猪交配产下一只白色雄小香猪,则它们再生下一只棕色雌性小
香猪的概率是 。
(3)有多对黑色杂合的小香猪,要选育出纯合的棕色小香猪,请简要写出步骤(假设
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①
②
(4)已知小香猪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单基因h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是否
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预测调查结果。
方案:①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小香猪进行调查
②
结果:①
②
③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5 CCDCD 6—10 DDBCD 11—15 DDDAB 16—20 CBCBA
21—25 CCDDA 26—30 BDBAD 31—35 BBDBA 36—40 ABDDC
二、非选择题
41. (14分)
Ⅰ ⑴ [4]液泡
⑵ [1]高尔基体; [11]线粒体;[2 ]叶绿体
⑶ [11]线粒体,二氧化碳和水,[10]高尔基体。
Ⅱ(1)8 0 8
(2)4 4
(3)细胞板 新的细胞壁
42.(12分)⑴光反应 色素的数量 a
⑵酶的活性
⑶三碳化合物(或C3) 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⑷80
⑸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2分
因为在该光照强度以下,低温(
43.(14分) (1)基因突变、交叉互换 3
(2)3/32
(3)①杂交、选择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
②测交、选择F1中的棕色小香猪与白色小香猪测交.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既为纯合
(4)统计具有该性状小香猪的性别比例
结果:若该性状雄性多于雌性,则h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性状者雄性与雌性差不多,则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性状全是雄性,则h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