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大检测

2014-5-11 0:36:28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大检测(一)

生物部分

苟强林

1.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3.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术,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5.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30.(22分)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 _和__ ___。能培养的细菌同化作用的类型是      。它们与酵母菌在基因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  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  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  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 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    _    _。如果要检查湖水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需加入        ,观察它的菌落特征。

31(20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听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C 4C 5C

30.(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异养  编码区是连续、不间断的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无菌水

(4)多;高

(5)选择性培养基  伊红—美蓝

31.(21分)

  (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代谢变化是: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