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选择题强化练习(上)
1.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受粉。防止减产的补救措施是 ( )
A.喷施硼肥 B.追施氮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D.以上措施均不可取
2.能够检验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方法最好是 ( )
A.研磨组织细胞,检验研磨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B.分离细胞研磨液中各种膜成分,分别检验是否存在蛋白质
C.将活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D.分离细胞结构获得液泡,检验液泡内容物是否存在蛋白质
3.玉米的根冠被切除后,约5天即可再生出完整的新根冠。但在飞行中的宇宙飞船内却不能再生出根冠,其理由最可能是下列各条件中的哪条 ( )
A.根冠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关 B.根冠的形成与光周期有关
C.根冠的形成与昼夜温差有关 D.根冠的形成与重力有关
4.现有4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分别装有:溶解着DNA分子的NaCl溶液、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葡萄糖溶液及淀粉酶溶液。下列用于鉴别这4种溶液的方法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倒人4支试管中,再缓慢加入蒸馏水,出现丝状物的为溶解着DNA分子的NaCl溶液
B.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加入4个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中,把培养基放在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出现深紫色菌落的培养基中加入的液体是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
C.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在沸水中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为葡萄糖溶液
D.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碘液,溶液变蓝的为淀粉酶溶液
5.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6. 下面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衰老细胞中含水量比代谢旺盛的细胞少 B.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成熟区是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D.根系主要靠亲水性物质大量吸水
7.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肝糖元在血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B.酶和抗体只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食物中的激素都不能被人直接吸收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进人组织细胞
8. 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E→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G→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B.B的多种重要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b的排列顺序
D.E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1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问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1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12.以下不能说明全能性的实验是( )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人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1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lO、后期40和10
14.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乙期与丙期细胞内染色体含量相等 B.丁期的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
C.甲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丙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状数目的最佳时期
15.右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的b点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B.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
C.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
D.酶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强
16.在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还原糖溶液中加入新制斐林试剂,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B.显微镜下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
C.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需将提取出的DNA丝状物溶于清水
D.叶绿体中的色素经纸层析法分离,位于最上面的色素带为黄色
17.右图表示将植物放在不同浓度曲CO2的环境条件下,其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合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其变化情况依次是
A.高,基本一致 B.低,基本一致 C.高,高 D.低,高
18.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玉米提供14CO2,则
B.利用15NH3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硝化细菌,可得到15N2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要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
D.小白鼠吸入18O2,则其尿液中可以监测到H218O2
19.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20.下列有关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K能促进绿色植物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器官
C.Fe对光合作用没有影响,因此,不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D.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光合膜的稳定等
![]() |
21.下图为人体内能源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图中[H]的代谢去向是与氧气结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
B.f处的NH3离开氨基酸时发生的两个生化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
C.淀粉、脂肪、蛋白质均为能源物质,因为水解时都能放出能量
D.若细胞内[H]的增多而ATP减少,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数量不足
22.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C.动物停止呼吸便不能合成ATP,作为生命基本特征的新陈代谢就此终结
D.呼吸作用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的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23.下表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表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
A | 呼吸场所 |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细胞质基质 |
B | 是否需氧 | 需分子氧参加 | 不需分子氧参加 |
C | 分解产物 | 二氧化碳、水 | 二氧化碳、酒精或二氧化碳、乳酸 |
D | 释放能量 | 较多 | 较少 |
24.在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内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成电能。随着光能转换成电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使NADP+(辅酶Ⅱ)形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这一过程中NADP+得到 ( )
A.一个电子和一个氢离子 B.两个电子和一个氢离子
C.两个电子和一个氢原子 D.两个正电荷和一个氢原子
25.在叶绿体中,NADPH和NADP+的运动方向是 ( )
A.NADPH与NADP+同时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NADPH与N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囊状结构的薄膜运动
C.NADPH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NAD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D.NADP+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NADPH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26.下列关于C3植物和C4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含有叶绿体多,体积小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D.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外的部分叶肉细胞排列规则
27.某C3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A、a和B、b控制。现将一双杂合体的C3植物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钟罩内培养,罩中养有以此植物为食的小动物,罩内的氧气用18O标记。给予光照若干天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18O既能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出现,也能在动物体的有机物中出现
B.该植物固定CO2用于合成有机物,CO2都要穿过3层膜结构
C.取C3植物叶片做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叶黄素将扩散在滤纸条的最上端,因为叶黄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D.若在自然环境中,此C3植物自交的下一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该代总数的1/16
28.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保证供应的情况下,测得不同植物光合作用量值(用环境中CO2的减少量来度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种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条件下,影响植物CO2吸收量的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在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高
C.在同等光照条件下,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光合作用量值比阳生草本植物的要高
D.无论环境条件如何变化,阴生植物总是比阳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低
29.以下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将双缩脲分子(由2分子尿素缩合而成)溶于水所得的试剂,作用于蛋白质稀溶液时呈紫色反应
B.将土壤中微生物通过无氮培养基筛选得到的一定是根瘤菌
C.适宜温度下,将淀粉酶滴加到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反应后的产物有麦芽糖和葡萄糖
D.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说明无机催化剂Fe3+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要高许多倍
30.下面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B.动物产生的尿素通过转化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C.氮元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部就不会再形成氮气
D.生物体内的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闪电的固氮作用
31.自生固氮菌的培养操作中,要求使用的仪器工具、培养基、水等必须无菌。下列关于这些无菌操作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只有进行无菌操作,才能使实验结果可靠
B.防止杂菌与自生固氮菌发生竞争以利于自生固氮菌的顺利生长
C.使自生固氮菌有更充足的营养来源和生活空间,以便迅速得到较多的自生固氮菌
D.防止自生固氮菌营养过多而疯长
32.右图表示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一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下同)
A.若其中有一种是C4植物,最可能的是甲
B.a点表示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的数值越小,其对二氧化碳的利用能力就越弱
D.d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暗反应
33.“根深叶茂”深刻说明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关系。某同学研究光照对水稻枝叶与根系生长影响,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实验结论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 )
实验处理 | 全苗干重 (g) | 上部干重 (g) | 根系干重 (g) |
自然光照 | 9.97 | 7.65 | 2.32 |
遮 阴 | 5.13 | 4.15 | 0.98 |
A.遮阴后根系生长期受到抑制程度更大
B.自然照光对枝叶与根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对根系促进作用更大
C.自然光照条件下,根系干重增加比例大,说明根能进行光合作用
D.自然光照条件下,枝叶光合产物多,夜间向根系转运量大
34.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35.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
A.给以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以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36.把胡萝卜单个韧皮部细胞放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些植株 ( )
A.变异频率较高 B.都是单倍体 C.彼此性状极相似 D.都是纯合子
37.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 ( )
A.动物细胞融合 B.胚胎移植 C.动物细胞培养 D.核移植
38.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 )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3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只存在于微生物中
B.对数期的细菌在更换培养基后再次进入调整期
C.细胞株和细胞系均为工程菌,两者遗传物质相同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40.将植物细胞在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情况下,培育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 粉碎并轻摇匀浆,进行分级离心以获得各种细胞成分。放射性3H将主要存在于 ( )
A.核仁、质体和高尔基体 B.细胞核、核仁和溶酶体
C.细胞核、核糖体和液泡 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41.植物M与N有性杂交不亲和,但科学家设法获得了两者的杂种植株。科学家可能使用的方法是 ( )
A.将M嫁接到N上,或将N嫁接到M上
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工程技术手段,培养成一个杂种植株
C.将M的花粉授给N,再将所得种子培养成植株
D.将M和N的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让两种单倍体植株相互授粉,将获得的种子培养成植株
4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培养选用的培养材料大多是动物的受精卵细胞
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生长素和动物血清等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
D.“海拉细胞系”在实验室中被广泛传代使用是因为其遗传物质保持了长时间的稳定
43.由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 “弹头”,下列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瞄准装置”是指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
B.“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等物质构成
C.“弹头”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D.“生物导弹”的制备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
44.如图所示细胞来自下列哪项实验材料? ( )
A.大肠杆菌 B.人的造血干细胞
C.柳树雌株的胚囊 D.雄性果蝇的精巢
45.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愈伤组织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根或芽
C.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不同,愈伤组织分化的结果不同
D.愈伤组织的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46.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
①青蛙的原肠胚细胞和囊胚细胞所含DNA、RNA及蛋白质的结构相同
②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导致子代个体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③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一定具有叶绿体
④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⑤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或快速奔跑,植物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⑥玉米和羊的受精卵发育成8细胞的球状胚体都需进行3次有丝分裂
⑦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⑧经过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够形成四分体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48.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49.下图甲为被子植物种子形成过程的某一阶段,乙为脊椎动物个体发育过程的某一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中1部位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
B.被子植物在达到开花年龄后,其营养器官的生长就会停止
C.乙中的细胞继续分裂、移动和分化,可发育成原肠胚
D.卵裂期胚的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50.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D | D | D | D | A | D | A | B | B | D | D | B | A | D | D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D | B | D | C | C | C | C | B | C | B | A | D | C | B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D | A | C | A | C | C | C | B | B | D | B | C | C | D | B |
46 | 47 | 48 | 49 | 50 | ||||||||||
C | A | A | AC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