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三模试题
一:选择
1.下列调节或变化不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是( )
A.血糖浓度的调节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
C.食物网中物种数量的变化 D.微生物酶活性的调节
2.有些品系的果蝇对CO2非常敏感,容易受到CO2的麻醉而死亡,后来发现这些品系中有的果蝇对CO2具有抗性。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果蝇对CO2敏感与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内的线粒体中。下表是果蝇抗CO2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下列关于果蝇抗CO2品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抗性品系 | CGT丙氨酸 | GGT脯氨酸 | AAG苯丙氨酸 | TTA天冬氨酸 |
敏感品系 | CGT丙氨酸 | AGT丝氨酸 | AAG苯丙氨酸 | TTA天冬氨酸 |
氨基酸位置 | 150 | 151 | 152 | 153 |
A、果蝇抗CO2品系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果蝇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A被G代替
C、果蝇之所以具有抗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151号位的脯酸被丝氨酸取代
D、果蝇抗生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密码子由AGT变为GGT
D.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时,用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
![]() |
3.某同学通过对四条不同曲线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
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这种细菌的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4.甲、乙、丙、丁分别为太肠杆菌的四种失去合成色
|
突变,并引起了代谢障碍。下表为分别添加
各种中间产物于没有色氨酸的培养基之中,
各突变体的生长情况(“+”表示能生长,
“-”表示不能生长)。衣根据表中结果,判
断突变体甲的代谢障碍发生以下哪个代谢阶段:
A.A→B B.C→B
C.B→D D.E→A
5.某一学者对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如右表格中的数据。(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丁表示分解者,GP表示物的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单位为J/cm2·a)下列是对该生态系统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流经生态的总能量是甲乙丙丁的GP值相加
B.若维持现在的能量流动状态,则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会越来越多
C.乙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1/44)×100%
30.(22分)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如酵母菌可以用于酿酒、醋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醋、红螺菌可用于净化污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 。
(2)酵母菌在环境适宜、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主要以 繁殖方式繁殖后代。
(3)酵母菌染色体基因与醋酸杆菌拟核基因结构上的区别是
(4)请写出糖类(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
。
(5)人们利用红螺菌净化有机污水,是因为其同化类型是 。
(6)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形成酒精的过程,糖类是怎样形成酒精的呢?十九世纪中叶,微生物学家巴士德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完整酵母菌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而化学家李比希则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一种化学反应,与完整酵母菌活动无关,仅仅需要酵母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参与即可。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假设,并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活酵母菌细胞,葡萄糖溶液,蒸馏水,专用的酒精测试仪,研钵,漏斗,试管,量筒等必要材料。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部分活酵母细胞进行研磨,过滤得到提取液。
第二步:
…………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31、(22分)(一)在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产的一窝鼠崽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小鼠出生;让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产出无毛小鼠10只和有毛小鼠12只,其中无毛 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
(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①该小鼠无毛的基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②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写出科研人员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
(2)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已知无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若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其中方案一为:杂合有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写出另三套方案,指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最佳方案:
理由:
(二)我国科学家成功将乙肝病毒表面蛋白基因导入小鼠体内,获得“乙肝鼠”,用以模拟人类乙肝患者进行研究。为了获得乙肝病毒表面蛋白基因,需用_________________酶将此基因从乙肝病毒DNA中分离出来。利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基因诊断可迅速检测乙肝病毒表面蛋白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小鼠体内。
生物三模答案
1.C 2.B 3.D 4. B 5.D
30.(1)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或核膜),而醋酸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核膜)(2分)
(2)出芽 (2分)
(3)酵母菌染色体基因的编码区是间断的、不连续的;而醋酸杆菌拟核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 (2分)
酶
(4)C6H12O6
(5)异养型 (2分)
(6)(12分)
实验假设:糖类变成酒精是完整酵母菌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或糖类变成酒精仅仅需要酵母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参与即可) (2分)
实验步骤:(6分)
第二步:取两支试管,标号为A、B,分别在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2分)
第三步:在A试管中加入活酵母细胞,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活酵母细胞研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2分)
第四步:在无氧的条件下,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经过一段充足时间后,用专用的酒精测试仪检测两试管内是否有酒精生成。(2分)
结果预期及相应结论:
①A、B试管中都能检测到酒精,说明糖类变成酒精不一定需要完整的酵母细胞,仅仅需要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参与即可。(2分)
②A试管中能检测到酒精,B试管中不能检测到酒精,说明糖类变成酒精必需要完整的酵母细胞(2分)
31.(一)⑴(4分)①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出现无毛性状最有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②因为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⑵(2分) 隐性突变。因为隐性突变后突变体性状本身不改变,后代性状改变。显性突变则不同。
(3)方案二: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2分)
方案三: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2分)
方案四:无毛小鼠♀×无毛小鼠♂(2分)。
最佳方案:方案二(与上述对应)(2分)。
理由:因为方案二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毛小鼠出现的概率较高为1/2;而其他方案均存在缺点;方案一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为1/4,方案三、方案四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乳困难。(4分)
(二)(4分)限制性内切 DNA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