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暑期质检试题

2014-5-11 0:36:31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暑期质检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本卷共30小题,1—20题每个1分,21—30每个2分,共40分,在所给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要选择能产生大量蛋白酶的微生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   B.用只有蛋白质作为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分离

C.通过基因工程培育      D.用无氮培养基分离

2.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植物病毒为DNA病毒,大多动物病毒为RNA病毒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C.病毒的囊膜决定了病毒抗原特异性

D.病毒主要是由核酸和囊膜两部分构成的

3.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指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产物

B.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既可以分布在细胞内也可以分布在细胞外

C.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D.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都属于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4.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温度过高,产量降低    

 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5.下图是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B.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C.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由鸟氨酸合成

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6.下列有关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酶合成的调节相比,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不可逆的调节方式

B.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诱导酶,其合成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C.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其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诱导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就将一直存在下去

7.下列对微生物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及时连续地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产量

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地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且便于自动控制

D.能及时排出部分有害物质

8.很多微生物被应用于基因工程,从分子水平分析,进行基因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多

B.微生物中都含有核糖体,翻译过程与其他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C.不同生物的DNA均有相同的核苷酸组成,且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D.微生物的结构简单,容易大量合成目的基因,并能导入高等生物的细胞

9.炭疽病由炭疽杆菌引起,炭疽杆菌进入人体后可以成几何级数增殖.下列有关炭疽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菌控制合成内毒素(小蛋白分子)的基因在核糖体中

B.人对它的抵抗力较差的原因之一,是它具有荚膜

C.美国人在邮件上发现的粉末不是它的孢子而是该菌的芽孢

D. 该菌控制合成内毒素(小蛋白分子)的基因可能不在核区DNA上

10.据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病毒有奇效,下列关于氨基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某些氨基酸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获得

B.各种氨基酸在所有微生物体内都能合成

C.两分子氨基酸脱水缩合能形成二肽

D.氨基酸是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

11.下列有关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活性调节的对象是组成酶和诱导酶的催化能力,调节的结果使酶量发生改变

B.酶活性的调节的机制是通过酶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可逆性的结合进行调节

C.酶合成的调节对象是组成酶和诱导酶,使酶的种类发生改变

D.酶合成调节的意义是既保证代谢的需要又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以增强适应能力

12.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13.下列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酶是维持菌体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

B.菌体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不需要从外界补充

C.发酵液pH呈酸性时,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有关酶活性的抑制

14.下列不需要利用发酵工程的是

  A.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        B.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

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D.工厂化生产青霉素

15.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糖类、脂类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依次是:7%—10%、1%—1.5%、1%—2%;热量价依次是17.75kJ/g、17.75kJ/g、38.95kJ/g。由此可以得出三者在细胞的能量代谢方面的结论是                          

A.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是主要储能物质

C.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三者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16.人体胰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所含核酸的特点是                   

A.DNA和RNA均基本相同   B.DNA和RNA均不同

C.DNA基本相同,RNA不同   D.DNA基本不同,RNA则相同

17.甲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ll,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ll0O6,如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A.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B.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C.耗氧多,产生能量少  D.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18.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

A.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D.R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

19.高等动物之所以表现出第二性征,就化学成分而言,是由于何种物质作用的结果

A.蛋白质    B.核酸      C.糖类     D.脂质

20.同一生物体各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A.核酸  B.蛋白质  C.水  D.脂肪

21.右图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l

   B.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C.能产生1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22.在编号为1 、2 、3 、4 的四支试管中分别按图5 加人相应的溶液后,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依次加人班氏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脉试剂、双缩脉试剂各2mL ,摇匀后将1 号和2 号试管置于水浴锅内加热煮沸,3 号和4 号试管置于冷水中,则各试管的颜色变化是

A. 1 号和2 号试管显砖红色,3 号试管无色,4 号试管显蓝色

B. 1 号试管显砖红色,2 号试管浅蓝色,3 号和4 号试管显紫色

C. 1 号试管显浅蓝色,2 号试管无色,3 号试管显紫色,4 号试管显蓝色

D. 1 号试管显砖红色,2 号试管浅蓝色,3 号试管显紫色,4 号试管显蓝色

23.关于右图所示的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磷脂分子主要存在于图中[3]中

 B.[3]中没有RNA

 C.[2]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糖元和RNA

 D.若该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它一定能产生分泌蛋白

24.生物与环境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不同纬度的企鹅进行了高度比较(如下图),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种生物基本特征的具体实例(  )。

A.遗传性和变异性、适应性  

B.应激性

C.适应性     

D.竞争性

25.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性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以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A.糖尿病、肠炎    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    D.胃炎、肠炎

26.科学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下列哪种物质是由这种核糖体合成的                     

  A.性激素      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    D.血红蛋白 

27.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0.5g/mL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测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b、c依次代表: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

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

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

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

29.下表是关于三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光合色素的描述。

硝 化 细 菌

固 氮 蓝 藻

根 瘤 菌

能  源

氧化有机物

光能

氧化氮气

碳  源

利用二氧化碳

利用二氧化碳

利用糖类等

氮  源

只利用铵盐

利用氮气

利用氮气

光合色素

没有

没有

描述正确的生物是

A.硝化细菌、固氮蓝藻和根瘤菌    B.固氮蓝藻  

C.硝化细菌、固氮蓝藻         D.根瘤菌

30.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面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d,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哪一叙述是不正确的

A.它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       

B.它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它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每空2分,共30分)

3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 甲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单独培养:无菌落产生;

实验二 乙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单独培养:无菌落产生;

实验三 甲细菌与乙细菌混合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有菌落产生。

(1)如果实验三出现了一种新菌落,既不是甲菌菌落,也不是乙菌菌落(已排除突变),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提出你的假设:①                        

                                      

请写出验证上述假设的实验方法:②                       

                                      

(2)如果在实验一的培养基中增添甲物质,则会出现甲细菌的菌落;实验二的培养基中增添乙物质,则会出现乙细菌的菌落;实验三是将甲细菌和乙细菌同时培养,结果出现了甲菌和乙菌两种菌落。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提出你的假设:③                        

                                      

在下列步骤1和步骤4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的有关内容:

步骤1:甲细菌+基本培养基+甲物质→甲菌落;

步骤2:④                                  

                                      

步骤3:⑤                                    

                                      

根据步骤1—3得出的结论是:⑥                         

                                       

步骤4:乙细菌+基本培养基+乙物质→乙菌落;

步骤5:⑦                                   

                                      

步骤6:⑧                                    

                                      

根据步骤4—6,得出的结论是:⑨                        

                                       

32.研究显示:玉米种子及果实的产量决定于其雌花序的早期发育是否受到干扰。换言之,雌花序在受粉前的发育会严重影响后续的果实发育。请设计实验验证干旱环境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探究在发育过程中提供养分(每株每日茎部注入30毫升蔗糖溶液)能否改善因缺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每日浇水200毫升为水分充足状态,每株每日浇水50毫升为缺水状态)

(1)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具花序芽的玉米植株若干、带刻度的大烧杯、清水、蔗糖溶液、注射器等。

(2)实验步骤:

                                  

                                  

③在这些玉米雌花序成熟时,统一进行人工受粉,为避免天然受粉干扰实验结果,

应对玉米的雌花序进行套袋隔离。

④定时测量子房的淀粉含量,来代表子房发育过程中其养分的变化,并测量子房烘干后的重量,来代表整个果实的发育情形。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生物试题答案

选择题

BBABA   CBBAB   CDBBD   CBCDA   CBCAC   CDDBD 

非选择题

31.(1)①甲、乙细胞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②甲细菌+乙细菌DNA→新菌落,或乙细菌+甲细菌DNA→新菌落

  (2)③甲细菌代谢产生了乙细菌繁殖需要的乙物质,乙细菌代谢产生了甲细菌繁殖需要的甲物质

    ④乙细菌+基本培养基+甲物质→无菌落

    ⑤乙细菌+培养过甲细菌的培养基→乙菌落

    ⑥甲细菌代谢产生了乙物质

⑦甲细菌+基本培养基+乙物质→无菌落

    ⑧甲细菌+培养过乙细菌的培养基→甲菌落

    ⑨乙细菌代谢产生了甲物质

32.(2)实验步骤:

①选择生长大小相当且具花序芽的玉米植株若干,平均分成A、B、C三组;

②A组每株每日浇水200毫升, B组每株每日浇水50毫升,C组每株每日浇水50毫升,并每株每日茎部注入30毫升蔗糖溶液,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在试验田中让其生长发育。

(5)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受粉前后B组子房的淀粉含量和子房烘干后的重量均明显低于A组,说明干旱环境影响玉米产量;

②受粉前后C组子房的淀粉含量和子房烘干后的重量均低于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 说明在发育过程中提供养分不能改善因缺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③受粉前后C组子房的淀粉含量和子房烘干后的重量均明显高于B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 说明在发育过程中提供养分能改善因缺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④受粉前后C组子房的淀粉含量和子房烘干后的重量均低于B组, 说明在发育过程中提供养分能加剧因缺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说明:考试范围为选修第五章和必修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