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图象图表专题练习
1.据图所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种群中具有抗药基因研究的害虫比例B点比A点高
B.若乙图的片段能与RNA聚合酶,则该片段为基因的编码区
C.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D.丁图可以表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量随时间的变化
2.黄瓜是雌雄异花又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生物园里普通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为4组,处理方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 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开花前是否套上纸袋 | 不套袋 | 不套袋 | 套上纸袋 | 套上纸袋 |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溶液处理柱头 | 不处理 | 用生长素处理 | 用生长素处理 | 用秋水仙素处理 |
①甲组的处理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 ②乙组的处理不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
③丙组的处理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 ④丁组的处理不能获的二倍体无籽黄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二中(1)、(2)、 (3)、 (4)所发生的生理结果相对应的选项是( )
A. d e f g B. d c b a C. e g a h D. f c b d
4.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预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于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mmol·L—1) | ③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ms) | ④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0 | 5.31 |
0.4 | 5.00 | 5.24 |
A. 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有影响
5.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
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
组织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
B.组织胺能通过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少
C.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③中,③和⑤的成分有区别
D.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④
6.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a点时种群有理想环境进入有限的生活环境
B.b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d点时微生物群体的初级代谢产物总量最多
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右上曲线甲);
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曲线乙)。
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d点之后
B.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c点之后
C.“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
D. 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
8.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获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 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 M、N将呈现“J”型增长
9.下列对有关图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阶段的淋巴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中都有图
B.图2b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C.图
D.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与氧气浓度变化的关系可由图2d来表示
10.下列有关四个坐标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
B.图3b中曲线BC段时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C.图
D.图3d中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A=B,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为A<B
11.在群落发展过程中,群落中一些种群兴旺了,一些种群衰落以至消失了。群落的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称为演替。下图为从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它们表示的是 A.I曲线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Ⅱ曲线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重量)
B.I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Ⅱ表示草本植物的各类数量
C.I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Ⅱ表示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I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Ⅱ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12.图中①②③三个图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应激性 适应性 遗传性
B.大量元素 必需元素 矿质元素
C.酶 蛋白质 激素
D.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13.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列分别与下图所示甲、乙、丙、丁相对应的陈述句中,不正确的
( )
A.甲图所示生物的配子中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1/2,携带b基因的概率1/2
B.乙图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丙图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营养结构很复杂,食物链可能多达30条
15.右图示豌豆自然生殖周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表达主要在a过程中
B.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只有一种性状
C.基因重组过程发生于c过程中
D.在d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二倍体细胞
16.右图是自然界中豌豆的生殖周期示意图,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B.b过程中有机物的重量一直持续增加
C.基因重组过程可以发生在c过程
D.在d过程中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17.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8.右图表示发生于某细菌内的反应程序,①~⑤表示不同的氨基酸,E~H代表不同的酶。只需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①,该菌种即可生存。当④和⑤同时积累过量时就会抑制酶E的活性。要想获得更多的⑤需抑制其活性的酶是
A.E B.F C.G D.H
19.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曲线所示。则在tl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根据此图判断下列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衰退型和① 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④
20.动物A和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将它们置于某一相对独立的环境并通过实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A、B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作为被捕食者,营养级较低,所含总能量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故总个体数较多
B.B的突然增加,A会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而B由于缺乏食物也会减少
C.物种B在第7d时比在第90d时能量传递效率高
D.在实验条件下两者分别在116d和120d后死亡,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也是如此
21.(22分)我国“神舟”五号航天飞船于
(1)将生物随飞船带入太空,可进行多项科学实验。如将植物经太空返回地面后种植,发现该植物某隐性性状突变为显性性状。
①表现该显性性状的种子能否大面积推广?说明理由。 。
②简要叙述获得能稳定遗传的该显性优良品种的步骤 。
以下为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2)A
D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改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
(3)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 。
(4)由G J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
和
。
(5)近年来,某农科院成功地将抗虫基因导入香蕉细胞中,得到的香蕉新品种对蚜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该项科技成果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但是科学家们预言,该“转基因抗虫香蕉”独立种植若干年以后,将会出现不抗虫的植株,其理由是 。该转基因抗虫香蕉在种植过程中产量会因病毒积累而逐渐降低,蕉农可以采取的简单应对措施是
22、(20分)、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这一成果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患者彻底治愈的机会,最终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格2分)
(1)与人体细胞相比,幽门螺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在基因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2)幽门螺杆菌分泌的毒素属于 代谢产物。
(3)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有
A、拟核是细胞内基因的唯一载体
B、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纤维素酶不能影响其细胞壁结构
D、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
E、要研究菌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最好在对数期
(二)实验探究:(每格2分)
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炎和胃溃炎,是由于该细菌直接从胃壁细胞内获取营养物质,还是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导致胃壁细胞溃烂,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HCL,NaOH、动物细胞培养液,胚胎细胞、培养皿若干、无菌水、恒温箱等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①结合上述实验过程,拟定该实验具体的探究课题
②实验中用细菌过滤器的目的是
③对提取液1、2为何还要调节PH后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中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并填写完整(6
23.鸟类中幼鸟的性别由性染色体Z和W所决定。鸟类的年龄很小时,很难确定幼鸟的性别。但是在进行商业生产时,确定幼鸟的性别却很重要。利用遗传标志物,通过杂交,能使不同性别的鸟产生不同表型。鸡的卢花性状(B)对非卢花性状(b)为显性,B、b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单冠性状(A)对豆冠性状(a)为显性,A、a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选择一对适宜的相对性状设计实验,使在幼鸡阶段,通过这对性状的判断,就可确定鸡的性别。
(1)应选择表现型为 鸡做母本,表现型为 鸡做父本。
(2)写出判定过程的遗传图解:
(3)结果与结论是: 。
24、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各种反应均有酶催化)。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研究发现空腹喝牛奶,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请设计实验,探究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1)资料准备:牛奶中的蛋白质在 的作用下分解在小肠内被吸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 的种类和数量能否满足机体的需要。右图所示为空腹时,丙氨酸由肌肉进入肝脏,出现左图所示的变化是 。
(2)探究问题: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提出假设: 。
(4)设计实验: 。
(注意:不能用人体做实验,应该用实验动物。)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
25、.完成下列各题
(一)关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某同学进行这项实验时,操作如下,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存在的错误:
①将
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③把画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按要求插入层析液中,盖上培养皿后需不断摇晃,让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加快。 ;
; 。
(2)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中在叶绿体色素含量上的区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嫩黄叶”,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右下图,请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组别 | 滤纸条编号 | 判断依据 |
绿叶组 | ||
嫩黄叶组 |
(二)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法测定某池塘不同深度日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1)该池塘一昼夜产生氧____ __g·(m2)—1,消耗氧_____g·(m2)—1,表明该生态系统平衡状态良好,因为整个池塘群落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水体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度。
(2)据表分析该池塘内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自养生物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完全由异养生物组成的群落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 | 瓶中O2的变化/g·(m2)—1 | |
白瓶 | 黑瓶 | |
| +3 | -1 |
| +2 | -1 |
| 0 | -1 |
| -1 | -1 |
水底 | -3 | -3 |
(3)假如该池塘受无机磷污染,将首先对以下哪一项生理活动产生抑制作用?___________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主动运输
图象图表专题练习答案
21、(1)①不能(1分),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2分)
②方案一:a、 种植后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单倍体;b、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体;c、从纯合体中选取显性性状即为优良品种。
方案二:a、 将变异后的显性个体自交培养;b、选择后代中的显性个体连续自交;c、选择不再发生性状分离的显性个体的种子作优良品种。(任选一个方案,每步1分,3分)
(2)杂交。能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重组到新的优良作物品种中。 (4分)
(3)秋水仙素。(2分)
(4)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4分)
(5)基因重组(2分)
理由是香蕉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仍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2分)
应对措施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香蕉的无病毒幼苗进行再生产。(2分)
22、(20分)(一)(1)有细胞壁而无成形的细胞核(答无成形的细胞核给分) (2分); 编码区是连续的(2分)
(2)次级 (2分)
(3)C D E(2分)
(二)
①探究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2分)
②除去幽门螺杆菌,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分)
③防止强酸对正常细胞造成影响(2分)
实验结果(细胞生长情况) | 结论 | |
丙 | 丁 | |
生长正常 | 生长正常 | 幽门螺杆菌不是通过产生毒素影响细胞生长的 |
生长不正常 | 生长正常 | 幽门螺杆菌是通过产生毒素影响细胞生长的 |
23、(1)芦花 非芦花
(2) P ZBW × ZbZb P ZBW × ZbZb
↙↘ ↓
ZB
ZB Zb ZbW
说明:上述两种写法均给分。亲本基因型正确2分;配子基因型正确3;子代基因型正确2分;格式正确1分。
(3)以雌芦花鸡(ZBW)与非芦花鸡雄鸡(ZbZb)杂交,F1羽毛为芦花性状的全是公鸡,羽毛为非芦花。性状的全是母鸡
24.(1)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肽酶等 氨基酸 脱氨基
(3)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了脱氨基作用
(4)用含14N标记的蛋白质液体饲喂动物,检测14N的去向。
(5)①选择生长状态、体形大小等基本一致的小鼠,饥俄12小时使成空腹,分A、B两组;
② A组仅饲喂含14N标记的蛋白质液体,B组饲喂的含14N标记的蛋白质液体中添加淀粉等糖类;③ 检测两组小鼠排出的尿液中含14N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6)①含14N标记的物质在尿液中的含量A组比B组多,说明发生了脱氨基作用,空腹喝牛奶营养有损失;②含14N标记的物质在尿液中的含量A组不比B组多,说明发生的脱氨基作用属于正常情况,与空腹无关;③含14N标记的物质在尿液中的含量A组比B组少,不说明发生的脱氨基作用与空腹有关。
25、、(一)(1)不应用完整叶片而应剪碎;不应连续迅速重复划线而应干后重复画线;不应摇晃以避免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注:判断依据中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组别 | 滤纸条编号 | 判断依据 |
绿叶组 | A | (蓝绿色的)叶绿素a带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带较宽 |
嫩黄叶组 | B | (蓝绿色的)叶绿素a带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带较窄 |
(二)(1)8 7
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作用速率 溶解氧 (2)水深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