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定时训练题(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35分钟完卷
1. 经测定某植株上叶片甲中的K、P等元素不断地被运到叶片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乙比叶片甲更接近植物的根系 B.叶片乙的生长速度小于叶片甲
C.叶片乙的细胞比叶片甲更趋于衰老 D.叶片甲细胞中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
2.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B.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小泡相联系
C.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磷脂分子组成
D.RNA合成后以外排的形式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中
4. 科学家将控制蛋白凝血因子IX的基因转移到雌山羊乳腺细胞的DNA中,发现这些山羊所产出的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凝血因子IX,此项成果可应用于生物制药。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羊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B、利用此项技术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
C、该过程运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D、此技表明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30. (一) (10分)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化,下图1表示 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在较长时间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 __(2分)。
(2)在c点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2分)。
(3)图2中如果光照强度突然从d点增强到e点对应的强度,则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将会____ (填“上升”或“下降”)(2分);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 (2分)(4)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15分)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顶端优势,即顶芽具有优先生长的优势。为了探究同一枝条中是离根基部最远处(直线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还是离地面最远处 (垂直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方法步骤: (1)初春,选择四根长势相似的葡萄一年生枝条,每一枝条上留取3个茁壮的芽,从离根最远处依次定为A、B、C。
曲并绑扎固定甲、乙、丙、丁4根枝条,分别使A、B、C三个芽留取在枝条上显示出某种“顶端”的含义;其中甲、乙、丁的姿态如下图所示,试在方框内画出丙枝条的姿态并标出A、B、C三个芽的位置。(2分)
(3)过一时间段后,同时测量各芽发育成的新枝长度,请你在右侧方格内设计一表格,以便科学地记录数据:(3分)
结果预测及相关结论(6分)
(4)预测1:
结论:离根基部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
(5)预测2:
结论:离地面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
(6)预测3:甲中的A芽、乙中的A和C芽、丙中的A和B芽在各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的A、B、C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结论: 。
(7)在这个学习小组中,有人根据自己的实验假设预测了在同一时间内各个芽发育成新枝长度,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在电脑上用Excel软件绘制出新枝的生长情况柱状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分析可知,此人的预期是:甲、乙、丙枝上发育生长最快的芽依次是 ,(2分)此人的实验假设是: (2分)
31.(17分)下图所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除图中所示的来源外,还可以来自于 (1分)。
(2)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不可能少于 (不考虑终止密码)(2分)。设酶①为两条肽链,合成酶①的过程中应脱去了 个水分子(2分)。
(3)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来看,此途径是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分)。
(4)右图所示Ⅱ1因缺乏上图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上图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p、Aa、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
①I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 (2分)。
②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一号家庭生育出患有苯丙酮尿
症孩子的原因(4分)。
(6)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几率是 (2分);如果生育一个健康的男孩,几率是 (2分)。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定时训练题(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35分钟完卷
1.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 )
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2. .人体肝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不同于合成肝糖元的特殊条件是需要( )
A. 模板 B. ATP C. 原料 D. 酶
3.为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在设计细胞杂交实验时,不必考虑的问题是( )
A.亲本细胞的生殖隔离问题
B.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
C.亲本细胞融合技术
D.选择具有期望优良性状的亲本
4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在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有利于降低植物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
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癌细胞是一种失控的细胞,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下图表示几种含氮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病初愈的人应从食物中摄入较多的蛋白质以供给体内⑦⑧过程利用
B.当人体对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进行⑥⑨过程会增强
C.疏松土壤可以促进②、④过程,从而有利于氮的循环
D.①过程固定的氮素绝大部分是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完成的
30、(一)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薇甘菊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入侵外来物种之一。它主要通过覆盖、缠绕其它植物,致使树木枯枝、枯茎,甚至枯死。深圳是国内受薇甘菊侵害的重灾区。深圳有关部门近年已找到了对付薇甘菊的有效方法。专家发现一种叫田野莬丝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并将其致死,使薇甘菊的覆盖度由大约85%降低到21%,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而不会致死其它植物。在陆地上,使用田野莬丝子对付薇甘菊的试验十分奏效。
(1)莬丝子与薇甘菊是 关系(2分)。
(2)在陆地上使用田野莬丝子对付薇甘菊的试验十分奏效,而用于防治红树林中的薇甘菊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3)红树林属于 生态系统(1分),这类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3分)。
(4)薇甘菊之所以能肆虐横行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二)(11分)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 ① 表示 ,d是 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 _ (填编号)。
(2)细胞d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机理是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2分)(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2分)(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
(6)细胞b细胞c的来源相同,但分别在 发育形成
31.(21分)我市某中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购得一批豌豆种子,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为鉴定豌豆种子中蛋白质的存在,应选用的试剂是_ _。
(2)观察发现在植物园种植的豌豆植株根部有许多瘤状结构,而在实验室无土栽培的豌豆植株根部却没有。对此的合理解释是:植物园的土壤中原本就有_________________ 。
(3)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灰种皮黄子叶(GGYY,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豌豆与白种皮绿子叶(ggyy)豌豆杂交得F1.以后逐代自交。则F2植株所结种子中,理论上灰种皮绿子叶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栽培的豌豆植株中发现了高生型突变体,成熟时植株高度能高出正常野生型植株30—50%。依据资料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突变体植株内赤霉索生成过多。促进节问过度伸长而引起的。又据资料得知,一种名为多效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内源赤霉素的生成。有同学据此认为,施用适宜浓度(约为1000ppm)的多效唑能够使高生型突变体的株高恢复到正常的野生型高度,也有同学对此持怀疑态度。为探究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对高生型突变体株高的抑制效果,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补充实验步骤,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野生型豌豆幼苗若干株,高生型突变豌豆幼苗若干株,蒸馏水,浓度为1000ppm的多效唑溶液(用于对幼苗的叶面喷施),直尺等。 实验步骤:
(1)选取100株正常野生型豌豆幼苗,编号为A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栽培过程中定期测量,计算出各组的平均株高,直至植株成熟。
结果预测和结论: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定时训练题(三)
班级 姓名 学号 35分钟完卷
1. 1.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B.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C.血糖含量高时,蛋白质的分解可能会加强
D.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2.右图表示细胞增殖的—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复制可发生在A时期,也可发生在B时期
B.基因重组不发生在A时期,也不发生在B时期
C.人工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可作用于A时期
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用于B时期
3.如右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
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移
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
4.下列有关被子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尖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数量相对较少,植株将表现相应的缺乏症
B.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能量转换过程为: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C.个体发育包括种子萌发成幼苗、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阶段
D.生殖生长阶段受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等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5.右图中图甲是—个典型的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B片段的局部,图丙是图甲中c片段的局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A、B、c片段中任何一处发生碱基对的增添、
缺失或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B.因为起始密码能够决定氨基酸,所以应该存在于图甲B片段的第一个外显子中
C.如果图乙中I链是转录的模板链,那么II链将无法编码蛋白质,属于内含子
D.以图丙I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的碱基序列应为……GAUCUUAGUCAC……
30(一)(14分)氮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各种含氮物质经过复杂的新陈代谢和化学变化,而实现氮元素的循环,维持自然环境中的氮平衡,下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在氮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例如: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参与上图中①_____ 过程。
(2)土壤中能完成②过程的生物不多,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
(3)机体中的 激素能促进⑦的进行,保证了内环境的物质动态平衡。
(4)在人体内,发生在细胞外的过程是_____ ____________。(图中序号表示)
(5)图中[H]的代谢去向及其意义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细胞内[H]的含量增多,而ATP的含量减少,则很可能是控制合成_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二)(16分)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会产生微量高效的干扰素.以抵抗病毒的攻击。右图是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索以及干扰素发挥作用的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 细胞,该细胞可由_ _ __增殖分化而来。
(2)图中阻止病毒增殖的物质是抗病毒蛋白质,而在人体内环境中阻止病毒播散的物质是____。
(3)以前只能从人的血液中提取干扰素。由于血源性干扰素有这些缺点(至少写出三点),很少被用于临床治疗:
。
(4)现在已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干扰素。如果利用大肠杆菌来生产人的干扰素.那么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佳的运载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肝和丙肝分别由乙肝病毒(HBV,DNA病毒)和丙肝病毒(HCV,RNA病毒)引起。干扰素对乙肝和丙肝均有一定的疗效。
①乙肝和丙肝均可能最终导致肝癌,这属于引起细胞癌变的______________ 致癌因子。
②丙肝疫苗目前还未研制成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发现干扰素对丙肝的疗效与患者本身某些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关系。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基因芯片(含有DNA分子探针)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可以测试患者相关基因的表达状态,为选择干扰素最佳用药方法提供依据。
(6)最新研究发现,RNA也具有干扰作用。向细胞中注入的微小RNA片段,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将与之具有同源序列的mRNA降解,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2分)用子粒为有色饱满的玉米和子粒为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 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 自交后, F2的性状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每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1分),为什么? 。(1分)
⑵两对基因的遗传,如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前提条件是 (1分)。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规律?(1分)为什么?(2分)
⑶请做出关于上述两对性状遗传表现的假设。(2分)
⑷请设计另一实验来验证你的实验假设。(4分)
理综生物一答案选择题:DDDCB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
|
|
|
B |
|
|
|
|
C |
|
|
|
|
30(一)(1)A (2)温度和二氧化碳 (3)下降 高 (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提供必需矿质元素
(二)(2)
(3)见表
(4)甲、乙、丙中均为A芽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各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5)甲中A芽、乙中C芽、丙中B芽在各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各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6)离地面最远处和离根基部最远处的芽具有同样的生长优势。
(7)A、C、B(2分) 离地面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2分)
31、(1)食物 (2)6n;n-2(3)酶的合成
(4)①PPAaXHXb ②遗传图解见右图
(注:①全部回答正确得3分。根据本题题意的要求,学生若只解释子代出现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原因就算正确得1分。②缺少配子环节的表述则整个图解不得分。③亲代基因型、表现型不完整或不正确扣1分.④子代基因型、表现型不完整或不正确扣1分。⑤世代、符号的表述缺失或有错误均扣1分。) (5)1;0.75
理综生物二答案选择题:CAADD
30(一)(1)寄生 (2)①红树林中的薇甘菊较陆地上的薇甘菊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薇甘菊不适应湿地生态系统 (3)湿地 调节水循环,调节气候,作为栖息地养育生物多样性 (4)当地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或环境条件理想)
(二)(1)呈递和识别 效应T 二 ( 2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3)b c d e g(有a.f的答案不给分,缺一不得分)(4)④ (5)b 免疫缺陷病 (6)胸腺、骨髓
理综生物三答案
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30(一)(1)生物固氮 (2)自养需氧型 (3)胰岛素 (4)④⑥ (5)被传递至O2并与其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能量,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或者ATP生成有关的酶)
31.⑴基因分离F2 代中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之比为3:1; ⑵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不符合,因为两对相对性状在F2中的4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9:3:3:1的比例关系 ⑶控制玉米的子粒有色与无色、饱满与皱缩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⑷选择纯合有色饱满与无色皱缩玉米杂交得到F1;F1再与无色皱缩玉米杂交得到种子;进行种子统计分析,得出不同表现型比;若符合1:1:1:1的统计结果,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