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生物选择题强化训练16

2014-5-11 0:36:32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生物选择题强化训练(十六)

姓名:          考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等过程的简图,以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

图中A所示的物质最可能是肝糖元

    B.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肌细胞,则

该细胞不具备细胞周期

    C.图示中的③、④过程会使细胞中ADP

的含量上升

    D.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

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

2.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捕获该种群的最佳时期为t0—t1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

为N/2

    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在t1—t2时间,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2006年夏天,重庆等区持续干旱、高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抗旱措施。例如,建委发出了高温时段严禁建筑工地户外作业的通知。高温下施工作业容易引发病危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的

  A.水分摄入加快  B.无机盐代谢加快  C.热量散失减慢  D.血糖含量过低

4.下列以甲、乙两条曲线为依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某地羊群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则乙为

该种群产毛量曲线  

B.若甲为连续培养装置中青霉菌的生长曲线,则

乙为该群体青霉素的产量曲线

C.若乙为某鸡场蛋鸡的个体数量曲线,则甲为该

鸡群的产蛋量曲线

  D.若甲为发酵生产中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曲线,则乙为其谷氨酸的产量曲线

5.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B.在含葡萄糖(C6H12O6)和乳糖(14C12H22O11)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含14C的细菌细胞

C.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可检测到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D.给玉米提供14CO2,其维管束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将合成14C6H12O6

6.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有

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②在性别比例为1:1的种群中,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等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更易于表现。

④一对等位基因中,显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⑤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更复杂。

⑥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⑦在植物的一生中,分化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达到最大。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8.下列两者之间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②血糖浓度与胰岛素的分泌

③一条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间的关系

④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过程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与谷氨酸合成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日本科学家将花粉中引发过敏的蛋白质的基因导入水稻基因组中,培育出可预防过敏的转基因大米,并通过小鼠试验获得成功。以下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该转基因水稻的变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小鼠食用这种转基因大米后能预防花粉过敏,是因为小鼠从大米中获得了过敏原

C.该水稻是否能抗过敏可通过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来检测

D.过敏反应一般是相同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作用于过敏原的结果

10.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右图,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A.形成同样质量的种子,小麦需要矿质元素最少

135

 
B.三种种子细胞的核糖体、ATP和DNA中均含

有糖类物质

C.种植大豆时未施用氮肥,其长势也正常,说明

氮元素不是大豆的必需元素

D.萌发时,三种种子中的DNA总量均增加,但干重均减少

1C 2B  3C 4B  5D 6C 7C  8D 9A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