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4-5-11 0:36:32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

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 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

3.对右图不正确的说法是

A.图式中的过程一定需要逆转录酶    

B.图式中共有5种碱基

C.图式中共有6种核苷酸         

D.图式中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 B. 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D.转录的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5.下图为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片段,对此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此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标记的DNA分子占总数的3/4

B.①处的碱基对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表现型的变化

C.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③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6.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7.下列关于细菌的形态遗传和紫茉莉的枝色遗传的特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遵循孟德尔定律

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RNA,遵循孟德尔定律

C.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都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DNA,都不遵循盂德尔定律

8.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A 3:l B.1:1  C.9:6 D.5:1

9.已知黑尿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丈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妹妹都是黑尿病患者。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r

3

yR

4

yr

yyrr

表现正常的该夫妇生育出黑尿病患儿的概率是

 A.1/9  B.l/8  C.1/4  D.l/6

10.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中Y、y、R、r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B. 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XY个体为杂合子,XX个体为纯合子③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它的等位基因B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⑤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2.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 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13.下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不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C.系谱甲一2基因型Aa。系谱乙一2基因型XBXb,系谱丙一8基因型Cc,系谱丁一9基因型XDXd

D.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一9基因型XBXb.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一6基因型XDXd

14.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人类2l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l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

A.O  B.1/4  C.1/2  D. 1

16.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紫外线波长(nm)

存活率(%)

突变数(个)

260

60

50-100

280

100

0-1

A.260 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 260 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 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 nm;酵母菌突变数少

17.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18.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


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

19.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 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20.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②格里菲思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R型菌落经培养可形成R型菌落+S型菌落。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为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B. 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

C.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D.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

21.用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水稻作母本,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作父本,下列关于母体果实形成时各种细胞内的染色体组与基因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皮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

B. 胚柄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

C. 胚乳细胞内含有五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a

D.子叶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

22.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番茄无子这一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B. 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没有种子

D.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不能正常结实

23.下图所示为某果蝇染色体图,该果蝇最多能产生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种类数是

A.3种  B. 4种 C.6种  D. 8种

24.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 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错误的是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 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

26.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27.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 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 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D. 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28.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29.下图表示某种鱼迁人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0.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的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不同数量的体色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 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蟹

3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厢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

分解达95%

所有时间(年)

 0.5     2     1 4    100

32.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3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34.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

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   D. 营养级能量降低

35.下列分别与下图所示甲、乙、丙、丁相对应的陈述句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生物的配子中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l/2,携带b基因的概率1/2

B.乙图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丙图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营养结构很复杂,食物链可能多达30条

36.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细胞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药,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37.江苏省农林厅于2005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20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潞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人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②“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③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④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GP

NP

R

15.91

12.81

3.10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38.在1957年,美国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右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总量会增加

D.④所处营养级内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

39.江苏无锡鼋头渚生态湿地建设已见成效,经过10多年的培育,水生、湿生植物面积达5 000多平方米,其中菖蒲、蒲苇等植物达300多种,每年有大量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湿地中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B. 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

 C.沼泽地、红树林、沿海滩涂等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但不包括河流、湖泊

 D.人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来利用、开发湿地

40.下列关丁环境污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B.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含最越多对水生植物生长越有利

 C.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 环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二、简答题


1.(8分)下图表示的是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并完成有关问题:

(1)在人体活细胞中不能进行的过程是    。在人体肝脏中,有些细胞正进行②过程,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      

(2)⑤过程表示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3)③过程主要发生在           情况下,需要     酶的参与。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也可以通过控制          ________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

2.(10分)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物。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常染色体,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_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

(3)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________。

(4)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有_____种;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

(5)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A,白眼a).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分)小猫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下图是小猫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与Ⅲ-6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4)Ⅲ-3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__________(能/不能);请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6)让(5)中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

①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②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③如果F1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                    

4.(9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

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

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

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若经过②过程产

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理论

上有_______株。

(4)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___。

(5)与过程⑦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6)“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O.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6.(2.5分)(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白色蛾

黑色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O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0

 4.7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可根据表中哪两组数据的大小关系,得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上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分)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的结果。

(2)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


8.(2.5分)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____。

(2)C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_。

(3)蛇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若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是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各占一半.那么蛇要净增重1kg,则最多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kg。

(4)若要增强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

9. (7分)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调查面积单位是:cm×cm)

调查面积(cm2)

A

B

C

10×10

3

3

2

20×20

5

5

3

40×40

8

6

5

80×80

14

9

8

90×90

16

11

8

100×100

17

13

8

110×110

19

13

8

120×120

20

13

8

130×130

20

13

8

140×140

……

……

……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阔混交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工作者在调查B草原时.将主要物种制成食物网结构模式图如上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该食物网中未表示出B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

 B.该食物网中,a和d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该食物网中,生物e获得最少能量的食物链为b→c→d→a→e

 D.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5%,则e种群的数量将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调查A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凋查步骤:

  第一步:选取100 cm×10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10个样方。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9、N10,则将N5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的地方用下划线标出,并在空白处加以改正,如果没有错误,请在空白处标明“没错误”。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 生物答题纸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1.(8分) (1)                             

(2)                  。(3)                  

(4)                    _____  ___________

2.(10分)

(1)                                  。(至少答两点)

(2)__________,       。(3)             

(4) _____种; ____________种。(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                                      

 ②                                      

 ③                                      

3.(9分)

(1) __________。(2)            。 (3)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

(6)

                                       

                                       

                                       

4.(9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期。(2) 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株。

(4) _______。                      

(5)                       

(6)                      

5.(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3) ______。                                  

(4) 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6.(5分)

(1)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_。

(2)

                                      

                                      

                                      

7.(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____________。

8.(5分) (1) ______。(2) _________。(3) _______          。________kg。

(4) ____________                         

9. (7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

(3)

  第一步:选取100 cm×10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10个样方。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9、N10,则将N5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D

C

C

C

D

A

D

D

C

D

D

C

B

C

D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D

D

B

C

D

B

A

A

C

A

C

D

C

C

C

D

B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60分)

1.答案:(1)④⑤ 有丝分裂 (2)翻译 核糖体 (3)某些RNA病毒侵入体细胞中 逆转录(4)酶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2.答案:(1)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2)6  5 (3)正交和反交(4)3  5 (5)白眼雌果蝇ⅹ红眼雄果蝇 ①子代中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子代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③子代果蝇中雌、雄均有红眼也有白眼,在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3.答案:(1)AaBb (2)黑色,褐色(3)1/12(4)能 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递给子代,Ⅱ-2与Ⅲ-3及Ⅲ-3所生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相同(5)基因突变(6)①F1代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状态 ②F1部分雌、雄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状态 ③(5)中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的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4.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2)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3)杂交育种 97 (4)花药离体培养法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5)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6)基因频率的改变

5.答案:(1)基因库 64% 32%(2)自然选择导致了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3)发生了进化  因为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发生了进化(4)没有产生新物种 ,只有种群基因频率达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6.答案:(1)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53.2%>25.0% 13.7%>4.7%(两组数据可换位置,或可文字说明)(2)①由于煤烟的减少,使SO2的浓度逐渐降低②由于SO2的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的数量明显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的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的生长③由于地衣数量的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捕食。

7.答案:(1)减少 另一个生态因子 综合作用(2)1.69 N0

8.答案:(1)绿色植物(2)含碳有机物(3)第四、第五营养级 3250(4)增加生物的种类

9.答案:(1)A B C 水 A草原(2)A(3)120×120 随机取样 应以各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