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科综合3月测生物试题

2014-5-11 0:36:33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科综合3月测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化合物组成元素中一定不含矿质元素有几项(  )

    ①吲哚乙酸       ②叶绿素        ③脂肪          ④肾上腺素 

    ⑤抗毒素        ⑥ATP            ⑦丙酮酸

A.1         B.2        C.3         D.4

 
2.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如右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形成同样质量的种子,小麦需要矿质元素最少

    B.种子中有机物最终都来自光合作用

    C.萌发时,三种种子中酶的种类、含量不同

    D.萌发时,同质量种子需氧量相同

3.一种新发现的细菌质粒中有a、b、c等基因,下图表示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得到的DNA

 
  片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粒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B.在完整的质粒中若利用某药物阻止基因a的表达,则基因b、c也不能表达

    C.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m个氨基酸,比水稻中控制合成含有m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因长度要短很多

  D.组成基因a、b、c的基本单位相同,而且基因a、b、c中都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4.如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

  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

  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

A.l   

B.2    

C.3   D.4

5.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的方法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实验:

(1)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        

(2)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

(3)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了变化。

上述的实验计划中存在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将培养的癌细胞分成两组,一组添加干扰素,一组不添加干扰素,分别观察生长情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设置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分别添加给培养中的癌细胞,观察生长情况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30.(20分)卫生部已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但最近还发现含苏丹红Ⅳ号的红心蛋,某校学生拟对苏丹红Ⅳ号的致癌作用进行探究试验。有两组同学草拟了各自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组实验方案:

  Ⅰ、实验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苏丹红Ⅳ号溶液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Ⅱ、实验目的:探究苏丹红Ⅳ号能否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

  Ⅲ、方法步骤:

  ①选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同的大鼠若干,随机均分甲、乙、丙、丁四级,分别饲养。

    ②四组大鼠每天饲喂等量普通饮料,甲、乙、丙三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苏丹红Ⅳ号溶液A、溶液B、溶液C。

    ③在适宜相同条件下饲养2年。

    ④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Ⅳ、请你写出该组同学试验的可能实验结果并分析结论:(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第二组同学只有想法和思路,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思路:以小鼠离体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致癌性进行了检测。如果细胞发生了癌变,则这些细胞的特点是:            

如果按照你的设计思路,应该以         作为鉴别苏丹红是否引起动物细胞癌变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一定量的小鼠肝脏体组织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形成细胞群。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记录形态变异的细胞数目。

假如结果统计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

1

2

3

4

5

6

添加齐中苏丹红Ⅳ号

浓度(mg·L—1

0

10

50

100

300

900

变异细胞比例

0

0

1/106

1/106

1/106

8/106

结论:                              

31.(22分)

Ⅰ.(8分)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      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     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  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

这说明        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       %。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       结构的       (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14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1)氰在牧草叶肉细胞的       中,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2)两个不产氰亲本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3)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4)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

参考答案:1B  2 D  3 B 4 A 5 C

30.①如果四组大鼠肝癌发生率相同,(或都不发生肝癌)说明苏丹红Ⅳ号不会诱发大鼠肝癌。(2分)

②如果肝癌发生率为丙>乙>甲>丁,说明明苏丹红Ⅳ号会诱发大鼠肝癌,剂量越大癌变率越大。(2分)

③如果甲、乙、丙大鼠肝癌发生率相近,都高于丁,说明明苏丹红Ⅳ号会诱发大鼠肝癌,但跟剂量大小无关。(2分)

细胞能无限制的分裂;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膜外的糖蛋白(糖被)减少,易分散和转移。

  (1)形态变异的细胞数目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2分)

   第二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依次编号为1~6,加入等量动物细胞培养液,再分别加入等量上步骤中培养的离体肝脏细胞。(2分)

  第三步,向1号培养瓶中加适量水,向2~6号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明苏丹红Ⅳ号添加剂,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2分)

   第四步,取样制作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  (1分)

   结论:低浓度的明苏丹红Ⅳ号致癌性很小,100mg·L1以上致癌性明显(2分)

31.(22分)Ⅰ.(8分)  (1)异养厌氧  (2)诱导;淀粉酶基因;只有淀粉作碳源  (3)周围不显蓝色的;11. 8;基因;非编码区

Ⅱ.(14分)  (1)细胞液 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DDhh ddHH  9∶7

  (3)氰酸酶 ddHH或ddHh 

  (4)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  含氰糖苷在氰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