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考生物组织与利用专题练习题

2014-5-11 0:36:33下载本试卷

高考生物组织与利用专题练习题

          

   一、组织练习题的几个注意问题

  1.针对性

  (1)组题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确

  案例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目的非常明确——检查在知识整体背景(人体)下,遗传信息表达差异的决定性原因。

(2)在补知识缺漏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能力和方法

案例2:为了探究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某生物科技小组用小麦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面的图解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

2)在上述实验组合中,使用蒸馏水的对照作用是:

3)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I、现行教材的技能应用:观察、推理、预测、分类、建模、交流、测量、操作。

Ⅱ、信息的形象思维处理手段:概念图、比较表格、比较图示、流程图、循环图、折线图、柱形图、曲线图。

Ⅲ、抽象思维:比较、对比、识图作答、知识迁移、因果推断、总结归纳、作出判断、分析说明、解决问题。

Ⅳ、科学探究:提出问题、构想假说、实验设计(制变量、给出可操作定义)、获得数据、得出结论、交流反思。

(3)应当适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将面对的现实

甲、总复习阶段的主流练习

案例3:某生物体细胞中有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细胞中基因组合的种类和可能性的种类分别是

    A. 16种和8种  B.16种和2种 C.2种和16种  D.8种和16种

案例4:下图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 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可包括图中的①、④、⑤

等过程;其中由①获得的氨基酸为   

氨基酸, 可通过        作用形成。

 2) 图中过程②受   控制 , 直接以

    为模板。假设合成的蛋白质由270个氨基酸构成, 则最多有   种密码子参与了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编码过程。

3) 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 除释放能量外, 还形成相同的代谢终产物   

4) 若链状蛋白质在过程④中彻底水解消耗了310个水分子, 则至少可得   个氨基酸分子。

5)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 其主要原因是            

对于大多数人, 若多吃糖类食物且运动少, 则容易发胖, 其主要原因是   

总复习阶段的主流练习题:具备一定的知识综合性,检测意图为知识与能力并重,或更侧重于能力,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

乙、省质量检查(单科诊断)阶段的主流练习

案例5: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病, 多见于男孩, 通常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下图是某个家族此遗传病的系谱, 请回答:

1) 用遗传图解解释 II3 患病的最可能原因 ( 用 A 和 a 表示相应的基因 ) 。

2) 分子病理学研究证实, 肌营养不良是由于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部分区域缺失、 重复或点突变, 导致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病变引起的。若已知抗肌萎缩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能否推知编码此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 答:     

请简单陈述理由:①      ;②     

案例6:下表是某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种群的能量值,下列营养关系不成立的是

生物

能量(kJ)

2×108

15×109

1010

9×107

3×107

         ↗甲↘          ↗乙↘

    A.丙→乙   戊      B.丙   甲→戊

         ↘丁↗          ↘丁↗

                    丙↘

C. 丙→乙→甲→丁→戊    D.   乙→甲→戊

                丁↗

在总复习接近尾声的阶段,练习题的侧重面转变到以综合性诊断为核心。

丙、模拟冲刺阶段的主流练习

案例7:为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定了下表中的4个研究课题, 他们确定的相应调查项目中, 恰当的是

选项

研究课题

调查项吕

A

调查S02对黄瓜的伤害

S02污染区域与未污染区域中黄瓜出现S02伤斑叶片的数量

B

调查有机氯农药对人体肝、肾的损害

有机氯农药污染区食物中毒的人数

C

调查甲醛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损害

当地新装修住户中患过敏性鼻炎的人数

D

调查汞对鲫鱼的伤害

汞污染区域与未污染区域鲫鱼的数量

案例8:为探究ATP的生理作用, 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 剪下长约1cm、宽约0.5cm的一小条新鲜的蛙腓肠肌, 放在盛有质量浓度为0.654dL的氯化纳溶液(浓度与蛙细胞外液的浓度相当)的培养皿中。

  步骤二: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2滴质量浓度为0.655/dL的氯化纳溶液, 用玻璃分针挑取该腓肠肌, 放在载玻片上的氯化纳溶液中, 并且使肌肉呈直线状。

  步骤三: 将载玻片放在坐标纸上, 测量并记录肌肉的长度。用铜锌叉间歇剌激肌肉, 直到肌肉疲劳不能收缩为止。

  步骤四: 向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肌肉上滴1滴某种溶液, 用铜锌叉剌激肌肉2-3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 肌肉长度不变。

  步骤五: 用吸水纸吸去肌肉上的溶液, 再向肌肉上滴1滴另一种溶液, 用铜锌叉剌激肌肉2-3次, 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 肌肉长度变短。

请分析回答:

(1)步骤二中, 滴加氯化锅溶液的目的是        

(2)步骤三中, 用铜锌叉间歇剌激肌肉, 直到肌肉不能收缩为止, 是为了     

(3)步骤四、步骤五中所漓加的溶液, 分别是AIP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中的哪一种?如果将步骤四、步骤五中使用的溶液对调, 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为            

  (4)实验结论是      

冲刺阶段的练习,侧重面在于反映高考的核心变化趋势,针对学生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

   2.覆盖面

  (1)单题的覆盖面

 案例9: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类和食盐后,不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A.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释放增加  B.尿中盐增多,糖未必增多,尿量减少

C.糖大量进入细胞并被利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利用3-4个知识点组合组题,适用性和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2)练习卷的覆盖面

  ①广度为主型

  案例10:一般的阶段性练习卷基本上都是这种类型。

②深度为主型

  案例11:部分的综合练习卷是这种类型。

  建议:专题性的练习尽量采用这种方式。

  3.严密性

案例12:右图曲线不能表示某落叶植物一张叶片从幼到老的过程中

A. 氧气产生量的变化

B. 二氧化碳固定量的变化

C. 含水量的变化

D. 含铁量的变化

  必须让学生明确:当题目涉及学科之间的渗透时,必须同时满足所涉及科学的意义要求,否则,往往会出错。

  4.难度的把握

(1)构题难度

影响题目构题难度的因素是:目标水平(认知水平)、信息强度、学生熟悉程度、技巧层次。

案例13:苹果的细胞中是否存在无膜细胞器?请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从认知水平看,表面上是记忆判断,但由于教材没有直接的讲述和图示,所以实际上是应用水平上的问题;考察的不是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涉及多个具体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信息强度很高;这又是学生很不熟悉的题目类型和情景;在解题的技巧层次上,入手和表达都有一定难度,所以属于难题。

(2)实际难度

影响题目实际难度的因素,除了上述的因素外,还有:完成时间、心理状态、答题习惯、题目本身是否存在科学性、严密性、思想性问题,是否超过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以及有无文字理解的障碍等。

案例14: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 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 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 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 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 空气中02 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 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 NaHCO3 稀溶攘的两支试管中。此时, 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 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 敞开试管口, 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

分析预测的结果:

  本题实际上是一道学科之间综合的题目,有许多不严密的地方,要求“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但答案仅答出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消耗,以所给的条件,无法测定每个作用的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所以,平均分只有1.89。实际难度为0.08。

(3)表观难度

通过赋分值来调节实际难度。

案例15: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 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  等, 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 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 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 × 黄色雄蝇、黄色雌蝇 ×灰色雄蝇, 只做一代杂交试验, 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 并以此为依据, 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 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 做出枢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按照标准答案:(1) 基因、(2) 正交和反交、(3 ) 3;5 (各2分,共8分)  (4)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予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子灰色个体, 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则黄色为显性,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予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 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则灰色为显性,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 × 黄色雄蝇中, 子一代中的雌性全部表现灰色, 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 × 灰色雄蝇中, 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 则黄色为显性, 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 × 灰色雄蝇中, 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 雄性全部表现灰色: 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 ×黄色雄蝇中. 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 则灰色为显性,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每点均3分,共12分)

平均分为5.89。难度为0.29。如果把赋分值对调,则难度值会下降很多,而题目的考察水平又会得到保持。

 二、利用练习题的若干注意问题

  1.时效性

  (1)完成的时间长度——应当明确告诉学生。

  (2)不同学习阶段使用的练习题的要求不同。

  (3)用题的目的性要清楚。

2.避免近期雷同

对相同知识的考察,一定要变换切入的角度和方法。

3.适量与足量

次数适量;每次足量。

   4.关注题目使用后信息的利用

  (1)应当讲评些什么

  案例16: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 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搪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 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A. 无水螈的池搪中, 锄足蟾蝌蚪数量为 J 型增长 

B. 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 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 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至少应当讲评:指导读题、如何判断各个选择项的正确与错误、怎样从学习过的知识体系中提取与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有关的线索、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题目存在的问题。

  (2)对以后的教学和练习题利用有什么启示

①用于纠正错误;

②命题的重要参考资料来源;

③可以作为结构性学习或概念图形成的载体,可以作为问题串学习的组成;

④改变知识教学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