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13

2014-5-11 0:36:34下载本试卷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十三

教学内容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一)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圈的概念,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实验: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难点:生物圈稳态能自我维持的原因。

延伸与拓展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地球之所以成为适于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是数十亿年生命演化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自身也是生物圈演化的产物;人类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有自毁家园的倾向,使许多生物甚至人类自身的自下而上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应当改进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确处理好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世世代代拥有美好的家园。

第一节 生物圈的稳态

一、        生物圈的概念

1.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形成: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地壳变迁对笔生物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的理化环境,而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生物的进化。

例如:

                                                                  

   3.范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1.    稳态的概念: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物圈的稳态。

2.    稳态的原因:

第一、      从能量角度看

 

          

因此,生物圈运转的动力来自太阳能,太阳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第二、从物质角度来看,生物圈包括了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由它们组成了完整的物质循环回路,形成了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第三、从调节能力来看,生物圈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组成成分的数量和功能均会对环境的一定限度内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新环境――保持稳态。

3.    稳态的特点:稳态是相对的,当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超过生物圈自我调节而维持稳态的能力时,就会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的威胁,造成稳态的破坏。

三、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当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同时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超过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时,就会使生物圈的稳态受到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等全球性问题。

1.       酸雨的形成:大气中的SO2与水结合形成酸性物质随降水落下。

2.       酸雨的危害: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可以使水体酸化、鱼类生殖发育受影响、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3.       关于硫的循环

硫元素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但是,由于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气中,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的同时往往使许多地区出现酸雨。

硫的循环的过程如下:


四、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待续发展

1.       能源方面:节约能源、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

2.       物质生产: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3.       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加强保护。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1.    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A.提供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如木材、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

B.提供食品: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

C.提供油料: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

D.提供药材:如多种中药材

E.具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维持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植物和绝大多数动物都生存在森林中,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2.    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

A.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它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约是3.1×1017KJ,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63%。

B.   维持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

3.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

A.   防风固沙:森林能降低风速、稳定流沙。

B.   调节气候:由于森林的蒸腾作用而增加空气温度;由于林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容易下雨。

C.   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如柳杉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硫;森林植物巨大的表面积,可以滞留空气中的灰尘;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抗生素,可以杀灭病菌。

D.  使人精神愉悦、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森林的绿色是人类生理上的最适颜色。

4.    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A.   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0.128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

B.   森林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

C.   用材林中成、过熟林蓄积量持续减少。

D.   森林质量不高: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很低。

E.   在林地面积逆转严重。

二、        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A.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1984年,我国分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采伐限额管理,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低于年生长量。

B.   林场走上了“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

C.   1978年我国开始兴建“三北”防护林,以后又兴建多种防护林,如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

D.   为保护我国天然生态系统,我国建立了以保护森林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例题精讲

例一: 关于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   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   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   二氧化碳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稳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维持稳态原因的有关知识。

  首先,生物圈稳态的维持需要太阳不断地为其输入能量,由绿色植物转变为化学能,从而为生物圈提供赖以生存的能量基础;其次,生物的生存需要大气圈、水圈岩、岩石圈为其提供各种必要的物质;第三,当生物圈中某一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时,生物圈会作出调整,以达到新的稳态,一定范围内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会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一定导致温室效应。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例二:森林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原因是(  )

A.   一年中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最多

B.   一年中森林合成的有机物最多

C.   一年中单位空间的森林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D.   森林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而不是指一年中有机物的合成总量或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浮游植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数量非常巨大,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约占全球植物合成量的70%。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为古代植物由海洋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是(  )

A.氮     B.氧    C.臭氧   D.二氧化碳

2.下列哪种为清洁能源(  )

A.石油    B.煤    C.木柴   D.风能

     3.在土壤存在形式最多的矿质元素是(  )

A.氧     B.氮    C.硫    D.铁

     4.地球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包括(  )

①有水  ②有氧  ③离太阳较远  ④温度比较适当  ⑤有多种元素

A.①②③   B.③⑤   C.②③   D.①②④⑤

     5.森林生态系统(  )

A.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是地球上每年合成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态系统

D. 是为多数动物提供生存环境的生态系统

     6.森林中一种植物的绝灭,可能会造成大约多少种动物的消失(  )

A.3种到10种   B.10种到20种  

C.10种到30种   D.10种到50种

     7.关于热带雨林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B. 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 

C. 腐殖质积累量大

D. 营养结构极为复杂

     8.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宗旨是(  )

A.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立   B.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C.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隔离   D.尽量提高经济效益

     9.形成酸雨的原因是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火山爆发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动植物的异化作用

     10.我国从1978年起兴建“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提供木材  D.杀灭细菌

 

练习答案

一、1.C 2.D 3.D 4.D 5.B 

6.C 7.A 8.B 9.D 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