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一)
(万晓军 编)
A卷
1.(20分)
Ⅰ.(1)实验材料、用具:
①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长颈漏斗管上标有刻度)、清水、蔗糖溶液、水浴锅、冰块等其他必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②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用具可推知: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______作用的速率来探究低温对物质穿膜运输的影响。
(2)实验步骤:
①取如上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两组,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长颈漏斗中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_______ _ _ ______, 2组___ _ _____ ______。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_____________。
(3)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Ⅱ. 一项研究发现,某植物根系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 与该物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表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确定。
(1)设计实验步骤: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2.(22分) (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①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②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B卷
3.(20分) 阅读下列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2.确定某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范围。
(二)材料用具:
萝卜、水稻、油菜等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1 000 mg · L -1,10 mg · L-1,0.1 mg · L-1,g
g · L-1,)
(三)实验步骤:
1.取5个试管,编号。在1 ~ 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2.在5个试管中各放入2粒某种子,浸泡24小时。
3.取5个培养皿编号(1 ~ 5号),每个培养皿内事先都垫上蒸馏水浸湿的滤纸,将从1 ~ 5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 ~ 5号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假设氧气充足)。
(四)观察与收集数据:
(五)分析与讨论:
问题1:本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够严谨,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和具有普遍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若你是该实验小组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你按实验目的的要求,设计一张记录表格。
4.(22分)Ⅰ.请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麦的麦穗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完成实验设计和分析。
(1)实验原理: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可通过单位时间内测定氧气的释放量来确定。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两个小时后 ;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3)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小麦的麦穗引起了光合作用速率的加快,则实验结果是 。
假设二:小麦的麦穗引起了光合作用速率的减慢,则实验结果是 。
假设三:小麦的麦穗不引起了光合作用速率的改变,则实验结果是 。
Ⅱ.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堆放一天后就发热了,某同学认为这只是玉米自身呼吸所散发的热量。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研究玉米种子堆中热量的来源。
(1)实验原理: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散失越多,温度计读数越高。
(2)实验材料和器具: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同样大小消毒过的透明暖水瓶,消毒过的温度计和棉花,加热煮沸过的用具,0.1%高锰酸钾溶液等,以上材料和器具可供实验用。
(3)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4)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
参考答案(一)
1. (20分)Ⅰ.(1)渗透 (2) ③ 1组:水浴锅加热至37℃ 2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观察记录液面刻度变化
(3)1组漏斗的液面高度比2组高
(4)低温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低温下,物质的穿膜运输速率减慢。
Ⅱ.(1) ①取甲、乙2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该营养物质的溶液中;
②甲组的根系给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的根系完全抑制呼吸,其他条件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
(2) ①若甲、乙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一样,则说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不是主动吸收;
②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或者完全不吸收,则说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是主动吸收。
2. (22分)(1)
![]() |
3.(20分)问题1:①应再设置一对照试管,加5 mL蒸馏水,编号6
②步骤2中的种子数目过少
③步骤3中的滤纸应该用对应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湿
问题2:用不同植物种子重复上述实验
培养皿 | 1 | 2 | 3 | 4 | 5 | 6 |
种子发芽率(发芽粒数) | ||||||
幼苗长度(mm) |
问题3:
4.(22分)
Ⅰ. (2)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剪去麦穗 在与第一步相同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两个小时后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
(3)有麦穗时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大于无麦穗时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有麦穗时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小于无麦穗时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有麦穗时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等于无麦穗时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Ⅱ. (3) ①取三个保温瓶,分别编号A、B、C。
②取刚收获的玉米种子若干,平均分成三份,一份煮熟一段时间后冷却,然后放入A瓶中;一份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B瓶中;一份不做任何处理放入C瓶中。
③在三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塞紧,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④将三个瓶放到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4)A瓶中温度无变化,B瓶和C瓶中的温度均升高。
结论:玉米种子堆中的热量来源于玉米种子自身的呼吸释放的能量和玉米种子上携带的微生物的呼吸释放的能量。
2007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二)
(万晓军 编) 2007.4.27
A卷
5.(22分) 回答下列生物学问题:
I、某小组用依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一枝依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放出气泡。他们以太阳灯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1中曲线1,请回答:
(1)该实验研究的是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以 衡量光合速率。
(2)B点的含义是 。
(3)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2和曲线3。D点的限制因素是 ;A点的C3含量 (大于、小于、等于)C点。
(4)该小组分离出依乐藻中的叶绿体(见图2叶绿体的模式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b上发生的能量转换为
→
→
,由b转移至c的物质主要包括
。
II、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棉花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并通入空气,装置如下图。
(1)若通过甲、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Fe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乙装置作何改动 。
(2)若通过甲、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丙装置作何改动 。
(3)若通过甲、丁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有机物,丁装置作何改动 。
(4)以上三组实验中,甲组分别是 (实验组、对照组)。
6.(20分)夏季校园的浅水池塘中均匀分布着开黄花(完全花,有雌蕊和雄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水毛茛,它的叶裸露在空气中的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毛茛全株有毒,为一般鱼类等水生动物所不食。生物小组的同学拟在池塘中放养专食水毛茛的转基因小金鱼,经过实地调查和科学计算,他们共放了X尾小金鱼,认为这是该池塘能平衡喂养的最大数量。
(1)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和计算的?
a.
b.
c.
(2)为了快速增加水毛茛的种群数量,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其丝状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一次获得1500株幼苗。组织培养应使用_____ ___培养基;幼苗的叶为____ 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次年夏季,发现众多开黄花的水毛茛中有一枝开的是白花,经请教专家确定为控制花色的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等位基因。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植物杂交育种实验(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白花水毛茛(代表基因型的字母自设)。
B卷
7.(22分) 果蝇(2n=8)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_ _____条染色体。
(2)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交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请选择交配亲本表现型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
①组数①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位于___ _染色体上,为___
__性突变。
②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③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
8.(20分)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检验生长素是否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请你利用离体的叶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离体的叶子会逐渐衰老,叶片变黄,使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之后,可以显著地延长保绿时间,推迟离体叶片衰老。
(3)材料用具:足够数量的植物离体叶片、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
(4)实验步骤:
。
(5)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 ;
② ;③ ;
④ ;
⑤ 。
参考答案(二)
5.(22分,每空2分)
I.(1)光照强度 单位时间气泡产生数目(或气泡产生速率)
(2)当光强为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温度 小于
(4)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全对给2分) ATP、NADPH(或[H])(缺一不得分,O2可答可不答)
II.(1)将乙中的完全培养液改为缺Fe培养液 (2)不给丙装置通空气
(3)切除丁装置中植株的地上部分 (4)对照组、对照组、对照组(全对给2分)
6.(20分)(1)a.进行池塘内水毛茛的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出水毛茛的总生物量
b.计算出小金鱼的每尾的平均生物量
c.按照20%的传递效率,计算出X=水毛茛总生物量×20%/小金鱼每尾生物量
(2)固体培养基 丝状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 P 白花水毛茛(Aa)×白花水毛茛(Aa)…………用白花水毛茛自交
↓
F1 白花水毛茛(AA或Aa)、黄花水毛茛(aa)…………选取白花水毛茛种子分别再种
↓
F2 选取无性状分离的白花水毛茛(AA)…………可以作为种子(纯合)
7.(22分)
(1)5
(2)白眼雌果蝇X红眼雄果蝇
①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子代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①常 隐
②(6分)
③突变基因C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
8.(20分) (1) 探究生长素是否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 ①把植物的离体叶片随机均分成A、B、C三组
②分别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和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A、B两组叶片,C组不作任何处理,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存放
③观察并记录叶片的保绿时间
(5) ①B组叶片与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说明生长素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②B组叶片与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说明生长素对叶片的衰老无影响
③B组叶片的保绿时间在A组与C组之间,说明生长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没有细胞分裂素作用明显
④B组叶片比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短,说明生长素具有加速叶片衰老的作用
⑤B组叶片比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长,说明生长素比细胞分裂素更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三)
(万晓军 编)
A卷
9. (22分)Ⅰ.20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Loewi用电流刺激青蛙的迷走神经时,青蛙的心跳减慢,Loewi便问:是迷走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了心跳减慢,还是由于迷走神经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造成了心跳减慢? Loewi整整用于17年时间才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按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后,该如何操作?
(2)分析可能观察到的两种实验现象及其能说明什么问题?
可能的现象之一及其结论:
可能的现象之二及其结论:
Ⅱ. 水蚤俗称鱼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约1-2 mm,是喂金鱼的好饵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你可以看到它由两个透明的壳瓣包裹整个躯体,结构如图。
某小组开展“不同浓度香烟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香烟和蒸馏水按照1:1的重量比浸泡24小时,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请你为小组确定一项观测指标,配置关键的实验器材,并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
(1)观测指标: 。
(2)做该实验时必备的实验器材是: 。
(3)写出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
②
③
④
(4)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
(5)实验结果预测: 。
10. (20分)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核基因B和b控制。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在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牧马场中在一个配种季节随机选取一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
(1)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能否根据杂交结果判断其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2)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也有白色的,能否判断其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B卷
11.(20分)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顶端优势,即顶芽具有优先生长的优势。为了探究同一枝条中是离根基部最远处(直线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还是离地面最远处(垂直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方法步骤:
(1)初春,选择四根长势相似的葡萄一年生枝条,每一枝条上留取3个茁壮的芽,从离根最远处依次定为A、B、C。
(2)弯曲并绑扎固定甲、乙、丙、丁(对照)4根枝条,分别使A、B、C三个芽留取在枝条上显示出某种“顶端”的含义;其中甲、乙、丁的姿态如下图所示,试在方框内画出丙枝条的姿态并标出A、B、C三个芽的位置。
(3)过一时间段后,同时测量各芽发育成的新枝长度,请你设计一表格,以便科学地记录数据:
结果预测及相关结论
(4)预测1: ,丁中的A、B、C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结论:离根基部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
(5)预测2: ,丁中的A、B、C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结论:离地面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
(6)预测3:甲中的A芽、乙中的A和C芽、丙中的A和B芽在各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的A、B、C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结论:
。
(7)在这学习小组中,有人根据自己的实验假设预测了同一时间内各个芽发育成新枝长度,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在电脑上用Excel软件绘制出新枝的生长情况柱状图,如右图所示。由右图分析可知,此人的预期是:甲、乙、丙枝上发育生长最快的芽依次是 (填字母),
此人的实验假设是: 。
12.(22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有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就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 。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 。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B)。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 。
(4)从变异的类型“表型模写”属于 ,理由是 。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yy?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
第二、
第三、
②结果预测: ;
。
参考答案(三)
9.(22)Ⅰ. (1)将两个蛀心通过导管连接起来实施灌流实验,先用电流刺激第一个心脏上的迷走神经
(2) 第二个心脏跳动减慢, 说明神经系统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作为信号,控制了肌肉的收缩。
第二个心脏跳动速度不变,说明神经系统不是通过产生化学物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
Ⅱ. (1)心率
(2)显微镜(或放大镜),秒表(计时工具),量筒,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等
(3) ①用蒸馏水稀释香烟浸出液原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②取A、B、C、D四个载玻片,用吸管吸取水蚤及培养液分别滴于上述4个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③ 用引流法引流,使B、C、D载玻片中的水蚤分别处于三种浓度的香烟浸出溶液中,在显微镜低倍镜(或放大镜)下观察,记录一定时间内水蚤在原培养液(对照)及不同浓度的香烟浸出液中的心跳次数,重复3次;
④算出每分钟心跳的平均次数,做出评价
( 4 )
不同浓度的 香烟浸出液 | 每分钟心跳次数 | |||
第一次测量 | 第二次测量 | 第三次测量 | 平均值 | |
浓度1 | ||||
浓度2 | ||||
浓度3 | ||||
培养液 |
(5) 不同浓度的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影响,且随浓度的升高、每分钟心跳的平均次数减少
10. (20分)
(1) 能(2分)
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
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
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故若后代毛色均为栗色,则可判断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8分)
(2) 不能(2分)
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公马与栗色母马杂交(栗色×栗色)。
如果后代出现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
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其它答案合理亦可给分)(8分)
11.(20)
芽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
B | ||||
C |
(2)如图
(3)
|
(4) 甲、乙、丙中均为A芽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各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5) 甲中A芽、乙中C芽、丙中B芽在各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各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6) 离地面最远处和离根基部最远处的芽具有同样的生长优势。
(7) A、C、B 离地面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
12.(22分) (1)3条常染色体+X+Y(2分) (2)2n(2分) (3)XbXb、XBY(4分)
(4)不可遗传变异(2分),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化(2分)
(5)①方法步骤:
第一、用该未知基因型黄色与正常黄色果蝇yy交配(2分);
第二、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用不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适宜(2分);
第三、观察幼虫长成的成虫体色(2分)。
②结果预测: A、如果后代出现了褐色果蝇,则所检测果蝇为“表型模写”(2分),
B、如果子代全为黄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不是“表型模写”(2分)。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四)
(万晓军 编)
A卷
13.(20分)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试验:
(1)证明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 (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器、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实验原理
。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
。
(3)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
现象:
(4)写出实验1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①
②
③
14.(22分) 有一种菊科植物可以用“分根”的方法进行营养繁殖。这种植物生长在阴地的叶形较大而且全缘,在阳地生长的则叶形较小而且叶缘呈缺刻状,这种差异是基因起决定作用还是环境因素所致?为此,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1)实验设计:
①春天,从阳地(或阴地)生长的植株中选择若干幼芽生长状况符合要求的植株;
②分根处理后,将其从 移栽到 ;
③移栽后,待芽萌发,枝叶展开后 ;收集实验数据,并以 植株的叶为对照;
④整理数据,并设计表格总结实验结果。
(2)预测1: ,结论是 。
预测2: ,结论是 。
预测3: ,结论是 。
B卷
15.(20分)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实验方法:破坏纺锤丝
实验材料和用具:相差显微镜(可连续观察活细胞一个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洋葱、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滴管、广口瓶、清水、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等。
方法步骤:
⑴培养洋葱根尖
⑵切取根尖2~3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⑶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相差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⑴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②
⑵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选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你认为是否可行?试说明理由。
。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
。
16.(22分)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获得早熟、抗倒状、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民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套育种方案。
生物材料:A 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不抗锈病纯种,C水稻的迟熟种子。
非生物材料:根据需要自选
(1)育种名称: 育种。
(2)所选择的生物材料: 。
(3)希望得到的结果: 。
(4)预期产生这种结果的(所需性状类型)的机率: 。
(5)写出育种的简要过程(可用图解)。
(6)简答选择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方法。
参考答案(四)
13.(20分)
(1)斐林试剂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加热被斐林试剂氧化生气砖红色沉淀
(2)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则产生的现象与血液颜色相近。
而尿液的颜色不会干扰显色反应
(3)步骤:①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ml,用离心器离心,获得上清液。
②取2ml上清液,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在沸水中加热。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4)①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多——说明尿样中含葡萄糖多
②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少——说明尿样中含葡萄糖少
③没有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样中无葡萄糖
14.(22分)(1) ②阳地(或阴地)(2分), 阴地(或阳地)(2分)
③观测叶的叶形和大小并记录(2分) 未移栽的本地植株及原地(2分)
观察数据 | 移栽株(阴或阳) | 本地株(阳或阴) | 原地植株(阳或阴) |
叶长/cm | |||
叶宽/cm | |||
叶缘形态 |
④(2分)
(2)①移栽植株与本地植株叶的大小形态一样(2分), 结论是该植物叶的大小形态决定于环境。(2分)
②移栽植株与原地植株叶的大小形态一样(2分), 结论是该植物叶的大小形态决定于基因。(2分)
③移栽植株叶的大小形态价于本地植株与原地植株之间(2分), 结论是该植物叶的大小形态决定于环境和基因。(2分)
15.(20分)⑴
①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将不再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牵引
②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仍能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⑵ ①可行。因为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②其一, 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因此不能解离和漂洗;
其二, 缺少对照组,应添加一组不加秋水仙素的对照组
16. (22分)方案一:(1)杂交 (2)A、B (3)矮抗小麦品种 (4)3/16
(5)P:高抗X矮抗
↓
F1: 高抗
↓
F2:高抗:高不抗:矮抗:矮不抗 (矮抗比例为3/16)
(6)选择F2中矮抗品种再连续自交,淘汰矮不抗,提纯矮抗,直至不再分离为止
方案二:(1)诱变 (2)C (3)早熟水稻 (4)极低或不出现
(5)用射线、激光、亚硝酸盐等处理,使之发生基因突变
(6)将处理的水稻种植后,进行观察,选择早熟品种并纯化
方案三:(1)单倍体育种 (2)A、B (3)矮抗小麦品种 (4)1/4
高抗
|
|
(5)X F1:高抗
单倍体植株
纯合体 矮抗
矮不抗 矮不抗
(6)挑选出矮抗即可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五)
(万晓军 编)
A卷
17.(22分)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把它指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 ___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__ __ __ 。
(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__ _______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 调节。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至少写出两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18.(20分) 有一批开白花的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有一株开了紫花,科学工作者把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收集起来,第二年种下去,让其自交(或相互授粉),结果在后代中,有126株开紫花,46株开白花。
(1)假定控制花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则紫花性状的突变为 性突变,理由是
。
(2)如果该植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紫花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用图解和简洁的语言回答。
B卷
19.(22分) 某同学由“高温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高温如何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在下述的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之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号为A、B、C,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A、B、C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A、B、C三只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用沸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4)过一段时间后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I)对错误或不妥之处的改正:
步骤(1) ;
步骤(2) ;
步骤(3) 。
(II)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1)现象: ,结论: ;
(2)现象: ,结论: ;
(3)现象: , 结论: 。
20.(20分)
Ⅰ.为了验证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分解水,并还原电子受体,将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SiO2和水并研磨成匀浆,通过5—6层纱布过滤获得叶绿体悬浮液。取1支试管,加入叶绿体悬浮液5ml和0.1%2,6—二氯酚靛酚(一种能被还原成无色的蓝色氧化剂)溶液5滴,摇匀。置于直射光下,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1)正常叶肉细胞内的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最终电子受体被还原的反应式是 。在叶肉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氢的最终受体是 。
(2)本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 。
(3)置于直射光下的试管液颜色变化是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的方法步骤还需完善之处是 。
Ⅱ.当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现象(低血糖晚期症状)。现有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证明: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可缓解上述症状。
材料用具:健康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数只,1ml注射器、50%葡萄糖溶液(每次用量0.01ml/g体重)、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岛素溶液(2U/ml)(每次用量0.1ml/10g体重)。
实验步骤:
(1)获得实验材料并分组:取数只身体状况完全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注入等量的 溶液,当 时,进行下面的实验操作。
(2)实验组:甲组小鼠及时静脉注射 。
(3)对照组:乙组小鼠同时静脉注射等量的 。
(4)培养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培养,观察小白鼠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参考答案(五)
17. (22分)(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
②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赞同。 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3)BD、 AC
(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 神经―体液
(5)①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
②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食欲减低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尿量增加 (任选两项,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8.(20分)
(1)显 紫花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2)图解:(8分)
[如不作图解,而写出:选一组开白花植株作为母本,一组开紫花植株作为父本,人工杂交授粉,观察后代的性状、性别和比例,可给2分]
如果后代中雌性植株全开紫花,雄性植株全开白花,则该突变基因应该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4分)
如果后代中开紫花和开白花的植株既有雌株又有雄株,则该突变基因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4分)
19.(22分)(I)
步骤 (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均改为河水(2分)
(2)“发育状况不同”改为“发育状况相同”。 (1分)
(3)投入后加“等量的”三个字。(1分)
(II)
(1)现象:若B缸蝌蚪发育最快,而A、C内蝌蚪发育情况相同。 结论: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制剂失去活性。(6分)
(2)现象:若B缸蝌蚪发育最快,C缸次之,A缸最慢。 结论: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制剂活性降低。(6分)
(3)现象:若B、C缸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A缸较慢。 结论: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活性。(6分)
(说明:其他合理的预测也可以酌情给分)
20.(20分)
Ⅰ.(1)叶绿体基粒囊状结构薄膜 NADP++2e+H+ NADPH (2分)
O2
(2)使研磨充分
(3)蓝色渐褪为无色(2分)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与实验组相同材料,但置于黑暗中(仅写“设对照组”不得分)(2分)
Ⅱ. (1)胰岛素 小白鼠休克 (答出出现惊厥、昏迷现象或低血糖晚期症状也可)(2分)
(2)适量的50%葡萄糖溶液(2分)
(3)生理盐水(2分)
(4) 预期实验结果:甲组小白鼠逐渐苏醒,乙组小白鼠仍处于昏迷状态 (意思正确既可)(2分)
实验结论: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可缓解上述症状(2分)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六)
(万晓军 编)
A卷
21.(20分) 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液中的蛋白质过多,则称蛋白尿。健康的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的蛋白尿。请你完成下面实验,验证你在某次剧烈活动后出现了蛋白尿。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①
②先向A.B两试管各加入2ml的双缩脲试剂A,振荡均匀,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
③
预测结果:
22.(22分) 味精是家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是将谷氨酸用碳酸钠中和而成。目前主要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来生产谷氨酸。下图表示某容器中培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曲线。
![]() |
请回答:
(1)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该培养液混合均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视野l | 视野2 | 视野3 | 视野4 | |
红细胞数 | 20 | 18 | 22 | 20 |
细菌个数 | 103 | 97 | 105 | 95 |
该5mL培养液共含有细菌约_________________个。
(3)当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之比为4:1时,有利于图中的_____ _____段进行。如果想推迟de段的出现,可以采用___________ ___ ___的方法。
(4)对照图a,在图b绘出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速率变化的曲线。
(5)在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透性的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当培养基中____________不足时,发酵罐中有乳酸或琥珀酸出现。
(7)为测定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所需的最适pH,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配制适宜培养基,分装到5个锥形瓶中,并编号I、Ⅱ、Ⅲ、Ⅳ、V;用缓冲液分别调pH为4.0、4.5、5.O、5.5、6.O;将每瓶培养基等量分装到3支试管中,加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每捆试管外挂上相应标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10min灭菌后冷却;无菌条件下接种等量菌种;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测定每管中谷氨酸的产量;计量、统计并分析结果。
A.上述步骤中有3个明显科学性错误,请改正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列出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表格(含标题)
B卷
23.(22分)肝脏、胰脏是人体重要器官,在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脏或胰脏病变将会影响新陈代谢。
(1)严重肝炎病人会出现组织水肿是因为肝炎导致 。
(2)肝硬化患者晚期会出现氨中毒的脑昏迷现象,主要是因为肝脏的哪一项功能发生障碍 。
(3)胰岛B细胞基因受损的人,其尿液能与下列哪种试剂起显色反应 ( )
A、双缩脲试剂 B、二苯胺试剂 C、斐林试剂 D、苏丹Ⅲ试剂
(4)实现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DNA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需要的工具有 。
(5)胰岛细胞的分泌物作用于肝细胞能使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 。
(6)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并预测结果。
材料和用具:
禁食一天的符合实验要求的小白鼠若干只,混合在生理盐水中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24.(20分) 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均为黑毛,丁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子兔。请回答:
(1)据此结果能判断出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吗? 请列出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3)利用题中提供的雌雄兔能鉴别出丙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吗?如果能,请写出鉴定方法并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六)
21.(20分)实验原理: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量成正比。(4分)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和B,各加入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2ml(4分)
③观察对比两试管的颜色深浅(4分)
预测结果: A试管溶液为浅兰色或稍带淡紫色(4分), B试管中的溶液为较深的紫色。(4分)
22.(22分)
(1)异养需氧型
(2)2500
(3)bc 连续培养
(4)见右图
(5) 使谷氨酸能迅速排到细胞外,解除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6) 溶氧
(7)
A. ①pH为6.5、7.O、7.5、8.O、8.5;
②(在98Kpa下)高压蒸汽灭菌;
③测定菌体的细胞数目(或测重量)后再计算出细胞总重量。
B.标题名称:不同pH下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或细胞总重量)统计表
23.(22分) (1)血浆蛋白合成减少(2分) (2)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2分) (3)C(2分)
(4)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2分)
(5)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2分)
(6)实验步骤:
①将小白鼠分成两组A和B (2分) , A组注射适量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分)
②观察小白鼠的情况。(2分)
预期:A组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将表现出低血糖症状,而B组小白鼠表现正常。(2分)
③然后,对A组小白鼠注射适量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2分)
预期:一段时间后,A组小白鼠的低血糖症状将得到缓解。(2分)
24.(20分)
(1)能。 黑毛对褐毛为显性。
据甲(黑毛)和丁(褐毛)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可知, 黑毛子兔均为杂合子,其表现出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2)甲:BB;乙:Bb;丁:bb。
(3)能。 让丙与乙交配,
若后代全为黑色子兔,则丙的基因型为纯合子(BB);
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丙的基因型为杂合子(Bb)。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七)
(万晓军 编)
A卷
25.(20分)植物的根与茎分别具有向地生长和背地生长的特性,这与重力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重新分布有关。
实验一:将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幼苗幼根前端中央插入一薄云母片。(见下图)提示:云母片不影响植物生长,但能阻止该部位生长素重新分布或运输。将两组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上图所示。
⑴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⑵图乙所示幼苗的幼茎和幼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比远地侧高,但两者所发生的反应却不相同,这是因为
。
实验二: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为了验证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A段(胚芽鞘尖端)而不是B段(尖端下面的一段)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⑴实验材料及用具: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⑵绘图表示实验装置及方法,并用文字加以注解或补充说明。
⑶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26.(22分) 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⑴ 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表示在矩形方框内)。 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⑵ 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请将方法用文字或者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在矩形方框内)
⑶ 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在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⑷ 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⑸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B卷
27.(20分) 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分析实验原理、完成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健康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
28.(22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 |
(1)氰在牧草叶肉细胞的 (细胞器)中。两个不产氰亲本的基因型是 和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是 。
(2)在不产氰叶片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或氰酸酶,有可能在提取液中得到氰(可检测),请你根据此原理设计实验推断F2中不产氰的植株基因型,写出有关设计思路及对F2中不产氰 的植株基因型的推论过程。
(3)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①
②
参考答案(七)
25.(20分) 实验一: ⑴幼苗根的向地生长与根尖内生长素的重新分布有关。(2分)
⑵根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高浓度会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根表现为向地生长。(2分)
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性差,高浓度会促进茎近地侧的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2分)
(说明:仅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或根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只给一分)
实验二: ⑵实验装置及方法正确6分,每个装置2分。
以上装置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情况。(2分)
⑶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6分)
甲装置内胚芽鞘直立生长,表明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到阻止,植物不表现为向光生长。(2分)
乙、丙装置内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表明在单侧光照射下,乙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依然发生了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植物表现为向光生长。(2分)
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在B段。(2分)
26.(22分) (1)AABB × aabb F1 AaBb × aabb
F1 AaBb (1分) AaBb:Aabb:aaBb:aabb (2分)
1: 1: 1: 1
前一个实验是F1进行测交,后一个实验让F1进行自交(2分)。
(2)选择黄色非糯玉米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2分)。
在以为F1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2分), 获得的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2分)。
或答: AABB♀ × ♂ aabb F1 AaBb♀ × ♂aabb
F1 AaBb (2分) AaBb:Aabb:aaBb:aabb (2分)
第二次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2分)
(3)突变(1分);DNA(1分);
(4)秋水仙素(1分);20(1分);一致(1分);不一致(1分);
(5)运载体(1分);限制性内切酶(1分);标记基因(1分);植物组织培养(2分)。
27.(20分) (1)实验原理:健康小鼠体内的多巴胺会因注入利血平溶液而耗竭,从而引发运动震颤症状出现。(2分)
如果再注入多巴溶液,则可以在体内转化为多巴胺,症状消失(2分)。
实验步骤: ①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2分)
②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分)
③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2分)
④出现预期结果后继续实验,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量盐水(2分)
⑤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2分)
实验结果:
A组:注射利血平后出现运动震颤(2分),注射多巴后运动恢复正常;(2分)
B组: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2分)
28.(22分)
(1)液泡 DDhh ddHH 9:7 (每空2分,共8分)
(2) (12分)取待检植株的叶片制成提取液,(2分) 先在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检测有无氰生成。
若有氰生成,则植株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4分)
如果无氰生成,则继续在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若有氰生成则植株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4分)
若无氰生成则基因型为ddhh。.(2分)
(或先在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若在提取液检测到氰,则植株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
若无氰生成,则继续在其中加入含氰糖苷,
如果在提取液中能检测到氰,植株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
若无氰生成,则植株的基因型为ddhh,强调推论与基因型要对应)
(3)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1分);
②有的性状由一对以上的基因决定(1分)。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八)
(万晓军 编)
A卷
29.(22分)以下是以玉米为研究材料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玉米杂交,所得玉米胚乳细胞基因型为Aaa,则用于杂交的母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利用上述发育中的胚乳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所获得的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理论上将可得到
倍体玉米植株。
(2)有关研究显示,正在发育着的玉米种子中的胚,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并未产生酒精,则该条件下,玉米胚细胞中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 。
(3)农学家发现,尽管土壤中各种矿质养料充足,但玉米若长时间生长在多雾的阴湿天气或者是土壤板结的环境里,植株上部叶片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矿质元素的缺乏症。试分析造成缺乏症的原因分别是:
前者:
后者:
(4)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腋处开雌花(如下图)。已知甜玉米与非甜玉米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甜玉米对非甜玉米为隐性。为探究玉米籽粒中决定口味的部分到底是来自子房壁的发育,还是来自受精胚珠的发育,
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予以判断。
|
|
A、实验材料:纯种甜玉米籽粒(有甜味)、
纯种非甜玉米籽粒(无甜味)
B、实验用具:牛皮纸袋、授粉器或毛笔、大头针或回形针(数量不计)、穿有细线的标签等
C、实验步骤:①将纯种甜玉米籽料与非甜玉米籽粒间行种植,待长出玉米植株后用标签分别作出标记A(甜)和B(非甜)。
②在茎顶的雄穗将要抽出之前,以及叶腋处雌穗的苞叶露出而没有伸出柱头之前,必须
;
③当植株茎顶端雄穗上花粉成熟时,
;
④将经过上述操作的植株部位进行必要处理,让其进行正常的生殖生长,最终检测结果,得出结论。
D、实验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分别是:
Ⅰ: 。
Ⅱ: 。
E、根据有关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对玉米粒的解剖分析,你认为在A植株上结出的应该是 玉米粒。
30.(20分)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暗绿。请用正常生长的黄瓜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缺磷导致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⑴实验所需主要试剂:
⑵实验步骤:(写出主要操作步骤,细节不作要求)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结果预测:
B卷
31.(22分)某市某中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购得一批豌豆种子,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为鉴定豌豆种子中蛋白质的存在,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2)观察发现在植物园种植的豌豆植株根部有许多瘤状结构,而在实验室无土栽培的豌豆植株根部却没有。对此的合理解释是:植物园的土壤中原本就有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灰种皮黄子叶(GGYY,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豌豆与白种皮绿子叶(ggyy)豌豆杂交得Fl,以后逐代自交。则F2植株所结种子中,理论上灰种皮绿子叶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在栽培的豌豆植株中发现了高生型突变体,成熟时植株高度能高出正常野生型植株30-50%。依据资料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突变体植株内赤霉素生成过多,促进节间过度伸长而引起的。又据资料得知,一种名为多效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内源赤霉素的生成。有同学据此认为,施用适宜浓度(约为1000ppm)的多效唑能够使高生型突变体的株高恢复到正常的野生型高度,也有同学对此持怀疑态度。为探究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对高生型突变体株高的抑制效果,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补充实验步骤,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野生型豌豆幼苗若干株,高生型突变豌豆幼苗若干株,蒸馏水,浓度为l000ppm的多效唑溶液(用于对幼苗的叶面喷施),直尺等。
实验步骤:
①选取100株正常野生型豌豆幼苗,编号为A组,同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栽培过程中定期测量,计算出各组的平均株高,直至植株成熟。
结果预测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分)在遗传学实验中,动物方面一直用果蝇(2N=8)作为经典实验的材料。下图一示某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一个细胞核中DNA分子数随时间的变化;图二示该雄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的过程图(其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后胸正常H对后胸变形h为显性,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黑圆点表示着丝点)。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雄果蝇后胸正常H基因与后胸变形h基因分离发生在图一中的___ ____段。(2分)
(2)在图二中2细胞内画出该细胞四分体时期三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图。(3分)
(3)现有同种同批发育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野生型(均为纯合子)雄果蝇和黑身后胸变形的雌雄果蝇若干,培养瓶(内放置香蕉皮、苹果肉等,用棉花塞住瓶口)若干,请设计实验验证雄果蝇灰身B-黑身b,后胸正常H-后胸变形h这两对相对性状单独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一起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5分)
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八)
|
(2)C6H12O5
2C3H6O3+能量 (不加注酶、不写能量的不得分)
(3)蒸腾作用弱,影响矿质元素的运输;
土壤中缺氧导致根细胞呼吸作用弱,产生能量少,影响根对矿质离子的主动运输吸收。
(4) C、实验步骤:
②将A和B中的雄穗(花)和雌穗(花)均用牛皮纸袋套袋,并用回形针因碇 。
③分别采集植株A和B的花粉,然后进行交叉授粉(即将A的花粉授给B的雌蕊,将B的花粉授给A的雌蕊)
D、实验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Ⅰ、若A(甜)植株上结甜玉米粒,B(非甜)植株上结非甜玉米粒,
则说明决定玉米粒口味的部分是果实,其来自子房壁的发育。(3分)
Ⅱ、若A植株和B植株上均结非甜玉米粒,
则说明决定玉米粒口味的部分是种子,其来自受精胚珠的发育。(3分)
E、非甜
31.(22分)(1)双缩脲试剂(2分) 、
(2)与豌豆共生(相适应)的根瘤菌(1+l=2分)
(3)9/32 (3分)
(4)实验步骤:(8分)
①备选取100株高生型突变豌豆幼苗,分别编号为B、c组. (等量1分;编号1分,只编l组不得分)
④给B组幼苗叶面喷施适量的浓度为1000ppm的多效唑溶液,给A、C两组幼苗叶面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2+2·4分)在相同且适宣的环境里栽培。(2分)
结果预测和结论:(6分)
如果B植株高与A组无显著差异.且明显低于C组。说明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可以使高生型突变体株高恢复到正常的野生型高度;(2分)
如果B组株高高于A组,但低于C姐,说明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时高生型突变体株高 有一定的抑制效果;(2分)
如果B组株高明显高于A组.且与C组无显著差异,说明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对高生型突变体株高没有抑制效果。(2分)
31. (20分)
(1)bc (2)如图
(3) 方法步骤:
①选多只同种同批发育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蝇与多只黑身后胸变形的雌果蝇共同培养在1号培养瓶中,成熟时,让其自然交配,
同时让黑身后胸变形的雌雄果蝇培养在2号培养瓶中,成熟时,也让其自然交配,在适宜条件下让两瓶中的受精卵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②从1号培养瓶的子一代中选多只性成熟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雄果蝇及从2号培养瓶的子一代中选多只性成熟的黑身后胸变形的雌果蝇一起培养在3号培养瓶中,也让其自然交配,在适宜条件下让两瓶中的受精卵发育成为成体,得到子二代。
③对子二代表现型进行统计分析。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子二代中灰身:黑身,后胸正常:后胸变形均接近1:1,说明此两对相对性状单独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②灰身后胸正常:黑身后胸正常:灰身后胸变形:黑身后胸变形约等于1:1:1:1,说明此两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