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时测试7

2014-5-11 0:36:35下载本试卷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时测试

测试卷(七)

一.选择题

1.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格,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两位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一种有效地中止有缺陷的基因表达的机制,为研发控制这种基因和与疾病作斗争的新药提供了可能性。一种新发现的细菌质粒中,有甲、乙、丙等基因。下图表示用限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这种质粒后得到的片段。下列几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基因甲、乙、丙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②若利用药物阻之际因甲的表达,则基因乙、丙也将不能表达

③若控制合成含有m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基因甲的长度一定比水稻中基因的长度要长

④基因甲、乙、丙中,都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有利于基因的表达,也为RNA的干扰提供了可能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叙述中,与所给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T淋巴细胞的数量,则①可能代表白细胞介素—2

C.若X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岛素

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

3.基因型为Yy的动物,在其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YY、yy、Yy分开分别依次发生在下列哪几个阶段: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组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②②③   C.②③④   D.③③②

4.我国生物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的一条染色体上,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内的表达不可缺少

B.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到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C.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表达,可通过引入害虫侵害棉花,观察侵害的结果如何进行判断

D.在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F1代中,具有抗虫基因的植株占植株总数的25%

5.下图是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增方向,①和②分别表示过程或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过程②只发生在核糖体上

B.若甲表示抗原决定簇,乙表示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丙表示B淋巴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

  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信息的传递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

D.若该图中的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后叶,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物质①和物质②为同一种物质

二.非选择题

30.2006年12月3日,位于古城的长江大学宣布,该校的生物学研究人员,成功地筛选出一种水旱共耐的植物,在10米深的水中淹没10个月后,仍然具有活性,能迅速返青,恢复勃勃生机。

这种水旱共耐的植物,是长江大学研究人员从大量的乡土植物中筛选出来的一种单子叶禾本科C3草本植物。这项研究成果,可望破解库区消涨带(由于水位的自然涨落,江河湖海的坡岸形成的涨水水位与枯水水位之间的水位差地带)植被恢复的世界难题。分析并回答:

(1)与C4植物相比,C3植物的结构物点是                   

(2)筛选出这种植物的生物学基础是                     。在筛选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这种植物在10米深的水中淹没10个月后,仍然具有活性。判断生物体是否具有活性的根本特征是                                   

(4)在退水后迅速返青的过程中,在有光的条件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这种植物体内,碳首先转移到             中。

(5)在这种植物根尖生长点的细胞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是        

(6)在这种植物的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由          发育来的。

(7)在三峡库区的消涨带种植这种植物后,将产生的显著名的生态效益是        

                                        

31.味精是家庭烹饪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味精是由谷氨酸与碳酸钠反应而成。目前主要是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来生产谷氨酸。下图甲表示某容器中培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曲线。分析回答:

(1)为了测定培养液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该培养液混合均匀,然后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观察的结果进行随机统计,其结果如下(单位:个)。则该5mL培养液中,共含有谷氨酸棒状杆菌约      个。

类型

视野Ⅰ

视野Ⅱ

视野Ⅲ

视野Ⅳ

红细胞

20

18

22

20

谷氨酸棒状杆菌

103

97

105

95

(2)当培养液中的碳源与氮源之比为4:1时,有利于延长图甲中的      段。如果想推迟de段的出现,在工业化生产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3)对照图甲,在图乙中绘出能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4)当培养基中的             浓度下降时,该容器内将乳酸的出现。

(5)为了测定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所需的适宜PH范围,请你设计实验,完成研究任务。

材料的用具:适宜的培养基、试管、标签、缓冲溶液、棉塞、高压蒸汽灭锅、无菌接种箱、恒温箱、天平。

实验步骤:

①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分别装到3支试管中,并编号、贴标签Ⅰ、Ⅱ、Ⅲ。

②用缓冲溶液分别调节试管内的PH为6.5、7.0、7.5,加棉塞并包扎。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C

30.(1)在叶的维管束外,没有两圈“花环型的细胞”(2)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3)能否进行新陈代谢(4)三碳化合物(5)线粒体(6)受精极核(7)有效地保持水土;保持生态平衡。

31.(1)2500(2)bc 连续培养(3)如右图。其中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的生长速率的曲线段各1分)

(4)溶氧(5)实验步骤:③在高压蒸汽锅内加热煮沸灭菌后冷却;④在无菌培养箱接种等量的菌种,并在37℃的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⑤用天平秤每支试管内菌体的重量或测定每支试管内菌体的细胞数目。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结论:①若Ⅰ、Ⅱ号试管内菌体的生长都较好,而Ⅲ号管内菌体的生长相对较差。说明谷氨酸棒状杆菌适于生长在PH为6.5—7.0的范围内;②若Ⅱ、Ⅲ号管内菌体的生长都较好,而Ⅰ号管内菌体的生长相对较差。说明谷氨酸棒状杆菌适于生长在PH为7.0—7.5的范围内;

③若Ⅰ、Ⅱ、Ⅲ号试管内菌体的生长都较好,而Ⅲ号管内菌体的生长相对较差。说明谷氨酸棒状杆菌适于生长在PH为6.5—7.5的范围内;

④若Ⅰ、Ⅱ、Ⅲ号试管内菌体的生长都不好,说明谷氨酸棒状杆菌适于生长在PH为6.5—7.5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