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生物第一学期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表格内。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糖元、胰岛素、性激素 B.纤维素、DNA、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ATP D.胰岛素、生长激素、糖蛋白
2.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B.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能形成重组DNA
C.纤维素酶、果胶酶可分解细胞壁,能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D.胰蛋白酶能使动物组织分散在单个细胞,能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3. 一个初生婴儿被查出其中肝脏有严重缺陷,而其他器官和系统均正常,究其原因,
最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A.囊胚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受抑制 B.中胚层没有形成导致肝脏不能形成
C.内胚层发育成肝脏过程受阻 D.外胚层发育成肝脏过程受阻
4.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结构。
C. 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5. 离子态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细胞结构物质之一 B.维持细胞的形态
C.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D.调节细胞内的pH值
6.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不需含有有机分子
C.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能力的胚状结构
D.愈伤组织的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7. 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
B.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只和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C.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而它的核酸中却不含有
D.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
8.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9. 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氧化塘法治理环境污染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藻类和浮游动物
B.人工湿地中浮水植物的根际有利于好氧细菌的活动
C.生态工程的技术设计方法是食物链(网)的“相接”和“加长”
D.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使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10.下列前项为常用的生物材料,中项为鉴定所用的化学试剂,后项为反应结果所产生的颜色,
其中错误的是
A.卵清蛋白、双缩脲试剂、紫色 B.花生种子、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C.DNA、二苯胺、蓝色 D.橘子、斐林试剂、砖红色
11.研究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的思路是
A.单克隆抗体携带抗癌药物特异性地与癌细胞结合
B.抗癌物质在克隆细胞中大量合成
C.以单克隆抗体作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
D.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对抗癌细胞
12.把胡萝卜的单个韧皮部的细胞放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和细胞工程技术分别属于
A.孢子生殖和细胞拆合技术 B.无性生殖和组织培养
C.配子生殖和细胞融合技术 D.卵式生殖和细胞培养
13.在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产品,操作过程中不可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技术是
A.动物胚胎移植 B.植物细胞融合 C.细胞核移植 D.细胞和组织培养
14.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性内切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子中的GAATTC顺序,切点在G和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A.高效性 B. 专一性 C.多样性 D. 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15.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A. 提供基因的动物 B. 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 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 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16.将甲绵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此卵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绵羊即“克隆绵羊”,此“克隆绵羊”
A.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不同 B.基因型与乙相同,性别一定与乙相同
C.基因型与丙相同,性别一定与丙不同 D.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相同
17.在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原肠胚细胞从一个部位移到另一个部位时,被移植的细胞能参与移植部位将来的器官形成。但如果在原肠胚的末期,将未来发育成为蝾螈后肢的部分移植到另一蝾螈胚胎不形成后肢的部位,此处将发育出一条额外的腿。这说明D
A.细胞具有全能性 B.原肠胚末期己出现了组织和器官
C.原肠胚已形成了三个胚层 D.原肠胚末期发生了细胞分化
18.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9.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产生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胚胎分割移植 B.胚胎移植 C.试管动物培养 D.受精卵移植
20.胚胎移植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
①解决某些不孕症者的生育问题 ②治疗某些遗传病 ③提高良种家畜的繁殖力 ④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遗传物质改变的细胞是
A.细胞系 B.细胞株 C.原代细胞 D.传代细胞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2.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23. 2003年2月14日,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体细胞克隆动物的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正式宣布:克隆羊“多利”死亡。此前,科学界一直流传着克隆动物早衰的说法。英国《新科学》杂志指出,克隆动物比普通动物体内缺少一种叫做调聚物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保护细胞内的染色体,控制细胞衰老的进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利”的性别可以事先预测 B.“多利”所有的遗传物质来自不同的亲本
C.体细胞克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多利”体内可能缺乏合成“调聚物”的基因
2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B.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C.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D.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25.下列有关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试管婴儿只有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在试管内进行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状态
C.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生长激素
D.从受孕母畜体内取出的桑椹胚或原肠胚均能移植
2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B. 目前基因工程中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直接分离得到的
C. 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
D. 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地进行表达
27.下列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A.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B.直接参与各种蛋白质的合成
C.在人体内有利于对脂质物质的运输 D.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90分。
28.(8分)下图为一条肽链的分子结构简式。
据图填空回答:
(1)这条肽链中的肽键数是____________,构成肽链的氨基酸数目是____________。
(2)合成肽链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在合成肽链时决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形成后比原来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减少了 。
(4)蛋白质的结构比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更复杂,主要表现在 方面。
29.(7分)Skerra等(1988)首先用细菌表达的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在体外重组出有功能的重组分子,开创了基因工程抗体的先河,使抗体技术由细胞工程抗体(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发展到第三代基因工程抗体。近几年来小分子抗体的研究,为制备以小分子抗体为“弹头”的导向药物、免疫毒素、酶标抗体等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途径,使临床治疗和诊断技术更上一个台阶。请回答:
(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结构简式)
_______ _________。
(2)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小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具有同样的优点(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可以作为导向药物、免疫毒素、酶标抗体的“弹头”。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技术与细胞工程抗体相比优越性表现在
。
![]() |
30.(10分)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1)获得②一般用 的方法,①和②结合能形成③,最重要的是①和②经处理后具有 。
(2)在⑤→⑥过程中,获得抗病基因的金茶花细胞将经历 和 过程后才能形成⑦。
(3)抗枯萎病金茶花的培育成功说明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来自另一种生物的DNA的___________,并具有相同的一套___________。
(4)欲快速培育大量该抗病新品种,应该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转基因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中是否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
31.(7分)如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①过程是________ ___,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发生,常用的诱导剂是__________ _ 。
(3)融合后的原生质体会再生出细胞壁,新的细胞壁的产生与
细胞内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
(4)③和④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过程,在
该过程中,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2.(4分)“人工种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它最早是由美国生物学家于 1978年在国际园艺植物学术会议上提出的.20多年来,已有几十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人工种子是利用了______生物工程中的________技术制成的。
(2)人工种子比天然种子具有的优点是(写两点)
33.(10分)右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
(1)该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结果,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为___________过程,常用____________作诱导剂。该细胞继承了________细胞的遗传特性。因此不仅能分泌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本领。
(3)该方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胚胎发育的过程受到细胞核、细胞质和胚胎各细胞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制约。下图是施佩曼的三个实验,请分析回答:
(1)1928年,德国学者施佩曼做了一个实验:他用较细的婴儿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结扎成两个关球状,其中的一个半球中含灰新月区和细胞核,另一个不含这个区带。结果前者发育成了胚,后者则不能。即使后者含有细胞核,细胞也不能分化,只能发育成没有一定形状的团块。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佩曼的第二个实验也是将受精卵结扎,两个半球都含灰新月区,但一个半球含有细胞核,另一个半球不含细胞核。结果有细胞核的半球能够进行正常的卵裂,没有细胞核的则不能卵裂。在16个或32个细胞的时期,他让一个细胞核通过结扎处进入无核的半球,结果这个半球也开始卵裂,并且发育成了正常胚胎。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佩曼的第三个实验:将原肠胚的胚孔背唇(能发育成脊索,而脊索上方的外胚层细胞则分化成神经组织)切下来,移植到另一个正常原肠胚的腹部。实验结果,移植物发育成第二条脊索,并且在移植物的上方出现了—个双头怪物。该实验表明:在移植物的作用下,移植物周围的胚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三个实验,可以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0分)下图为生殖与发育的关系网络图,请据图回答:
(1)哺乳动物在①过程中产生的精子离开睾丸后,必须经过 过程才能使卵子受精。精子进入卵细胞激活 分裂。
(2)由②过程形成的受精卵,标志着 的开始。
(3)③、④过程依次称为 、 。
(4)在③过程中形成的囊胚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全能性,称为 。这些细胞具有 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等特点。
|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B.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4)右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
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K值的含义是 ,如果环境
条件发生改变,该值 (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5)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 。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 。
37.(12分)某校高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运用所学知识来鉴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指导教师为培养同学们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提供以下材料用具,并要求同学们写出此实验的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斐林试剂甲、斐林试剂乙、苏丹Ⅲ、试管3 支、量筒3支、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清水、尿液样品2瓶(已知其中有一瓶是健康者的尿液,但未贴标签)。以下是小王同学根据以上材料用具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有些未完成,请你帮他补充。
[实验目的]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实验步骤]
(1)取样:用两支量筒分别从两瓶尿样中各取2mL,分别注入2支试管内。
(2)取试剂 。
(3)样品与试剂混合: 。
(4)水浴加温:将两支试管用酒精灯隔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5)预计实验结果: 。
[结果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