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班生物模拟考试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右图为电镜下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B.此细胞既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
|


|
|

![]() |
2.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为
B.光照时,第一、二、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 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 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合成葡萄糖总量为3mg
3.下列有关人们对所需对象进行筛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对受体细胞进行筛选
B.在微生物培养中,可利用无氮培养基筛选出土壤中各种类型的固氮菌
C.在细胞工程中,可利用双亲细胞的某些遗传特性筛选出杂种细胞
D.在杂交育种中,可利用病菌侵染法对所培育植物品种的相应抗病性进行筛选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件为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5.下图为生物细胞代谢过程中,有关物质或产物的相互关系图。
属于高等动物分解代谢的过程,依次是
二、非选择题
30.(22分)
(本题可能用到的材料用具:小白鼠若干,体外培养的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培养液,无菌水,解剖器材,灌胃器,培养皿若干,恒温箱等)
(1)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环境这个角度推测,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请设计实验验证幽门螺杆菌是否导致胃炎、胃溃疡的病原菌。并写出实验相应的试验结果和结论。
(3)“藏”在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该细菌直接从胃壁细胞内获取营养物质,而使胃壁细胞死亡,导致溃烂,还是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导致胃壁细胞溃烂。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设计实验探究之。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31.(20分)夏威夷地区曾经引进一种叫做马缨丹的观赏植物,同时引进以其浆果为食并传播种子的鹦鸪鸟。鹦鸪鸟还以当地牧草和农田黏虫为食,给农牧业带来了大丰收。而马缨丹顽强地同当地的植物争夺生存资源,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于是,人们又从外地引进了几种爱吃马鹦丹的昆虫,不久这些昆虫就消除了马缨丹所带来的危机。马缨丹的衰落使鹦鸪鸟的数量大减,进而使黏虫又一次对农田和牧场构成了威胁。
请根据以上述事实分析:
(1)在引进马缨丹和鹦鸪鸟这两个物种以前,夏威夷岛上各种生物之间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2)根据下图某段时间内夏威夷地区马缨丹、黏虫的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在甲、乙图中绘出相应的夏威夷当地牧草、鹦鸪鸟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个体数相对值)。
![]() | ![]() ![]() | ||
种名 | 1 | 2 | 3 | 4 | 5 |
马缨丹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罗 | 3.0 | 2.1 | 1.1 | 0.3 | 0.1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苜蓿 | 3.2 | 2.8 | 1.7 | 1.3 | 0.6 |
(3)下图示一片闲散地,对此地马缨丹等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计数部分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4)马缨丹是夏威夷的外来种,它能在夏威夷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缨丹是该地区重要的过敏原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 所发生的反应。
(6)依据所学的生态学知识,若向某地区引进一新的物种,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B4、C5、C
二、非选择题
30.(22分)(1)无氧,酸性,有机物,
(2)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2组,分别编号试验组、对照组。(2分)
②实验组每天用灌胃器灌适量的幽门螺杆菌液;(2分)
③在相同的适宜饲养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对2组小鼠分别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并纪录统计。(2分)
④实验组小鼠胃黏膜出现病变,对照组没有相应病变,说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炎、胃溃疡的致病菌。(2分)
(3)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2组,分别编号A组、B组。(2分)
②将培养过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滤除幽门螺杆菌获滤液,每天用灌胃器灌给A组适量的滤液,B组每天灌等量的蒸馏水(2分)
③在相同的适宜饲养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对2组小鼠分别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并纪录统计。(2分)
④若A组小鼠胃黏膜出现病变,B组没有相应病变,说明幽门螺杆菌毒素是胃炎、胃溃疡的致病原因。(2分)
若A、B组小鼠胃黏膜都没有出现病变,则说明幽门螺杆菌毒素不是胃炎、胃溃疡的致病原因。(2分)
31.(20分)(1)数量和功能上的动态平衡(2分)(2)如右图(各2分)
甲 图 乙 图
(3)取样调查法(或样方法)(2分) 随机取样(2分) 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的平均值(2分)
(4)一是因它与当地牧草竞争争夺生存资源时占有优势,二是它在当地没有以它为食的生物,所以它没有被捕食压力。(2分)
(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抗原)的刺激(2分)
(6)引进的物种应具有一定数量,以防因数量过少而被淘汰掉;
引进的物种尽量避免与当地现有生物在食物、栖所等方面发生剧烈竞争(引入相当于当地“空生态位”的种类);
应考虑到引进物种的天敌和其天敌的天敌,防止该物种成为当地的“入侵物种”,造成生态灾难。(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