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非选择题训练
1.根据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脂肪鉴定实验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在DNA提取和鉴定实验中使用冷却的95%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95%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可代替_________作有机溶剂。用碘滴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时,乙醇主要用来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中细胞保持活性的有( )
A.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的植物细胞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C.动物细胞工程中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动物细胞
D.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
2.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蛋白质(如: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特定部位进行水解,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Ub合成过程需要脱去 份水,Ub在 (细胞器)中合成。
(2)若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 并与之结合;完成①、②过程需要的必要条件是 和能量。
(3)上述过程产生的氨基酸将最大限度地被细胞再次用于 ,不适合再利用的氨基酸可以经过 作用形成含氮废物排出体外,不含氮的部分则可以转化为 。
(4)去除某些蛋白质所利用的ATP可以在 、 处合成。
3.右面是人体内环境(某组织)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由图中的3、5、6构成
B.内环境中能发生抗原、抗体结合,有氧呼吸等生理反应
C.消化液、汗液、尿液与3等均不属于体液
D.内环境中可能存在水、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
(2)如图若是某人过敏反应局部示意图,此人出现腹痛、腹泻,则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过敏反应;若反应为湿疹,细胞4释放_____________,当它作用于1时,1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组织液_____________,出现皮肤红肿。
(3)若该图中4为是肝细胞,其产生的CO2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并使呼吸加快,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肝细胞中的含有谷丙转氨酶,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谷氨酸中的氨基转移到丙酮酸上,使丙酮酸成为丙氨酸;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________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_____。
4.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变化为:膜内 ;膜外 。
(2) 图乙中的l表示 ,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 。
(3) 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4) 缩手反射属于 ,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5.(9分)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 |
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 ,依据的变异原理是 ;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 。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 ;(四)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选择自交三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
6.(7分)根据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脂肪鉴定实验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在DNA提取和鉴定实验中使用冷却的95%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95%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代替_________作有机溶剂或代替____________作层析液。用碘滴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时,乙醇主要用来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中细胞保持活性的有( )
A.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的植物细胞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C.动物细胞工程中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动物细胞 D.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
7.(8分)刚进入2007年,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__ 。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3)由于碳循环具有___ ,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联合国制定<<京都议定书》。
(4)某地区进行核试验造成A中出现部分白花苗,对D,C的影响是____。
(5)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可主要用反应式____来表示。
8.(6分)右图为人的吞噬细胞摄取与处理病原细菌的示意图。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分解细菌,并将分解残体排出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细胞吞噬细菌并排出残体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
。
(2)图中溶酶体分解细菌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
(3)通过这一过程,吞噬细菌能将细菌的 暴露出来,并将其呈递给 (写出三种免疫细胞),使之迅速 成为有免疫效应的细胞。
9.(7分)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它具有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功能,是一种广谱抗病毒物质。下图为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过程示意图。试回答相关问题:
![]() |
(1)干扰素在免疫学上属于 ,组成干扰素的基本单位是 。
(2)从图示看,干扰素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基因的 过程。
(3)美国一家公司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产生干扰素的酵母菌,首先从人的效应T细胞的细胞质中提取干扰素基因对应的 ,并通过 法获得干扰素基因,第二步是用上述干扰素基因与 结合;第三步则是 ;最终使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中得以表达。
10.(11分)下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物质代谢系列,图中①-⑤为反应过程,A-N为物质,a与b为结构。请据图作答。
(1)E物质是_____ ______,在弱光下②过程缓慢,这是因为______ ______所致。
(2)a结构内发生的能量代谢是:①_______ 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b结构内发生的能量代谢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当这个细胞的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是,在单位时间内A-N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在强光下,b结构产生的M物质会迅速扩散到哪里?为什么?____ ___。
11.(8分)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主要利用微生物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以下是关于发酵工程内容的流程。
(1) 菌种选育的方法有多种。早期人们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提高了青霉素的产量。随着
技术发展,人们除了采用这类方法外,还开始用 等方法,构建工程细胞或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出合乎人们要求的更多的产品。
(2)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同,发酵工程中培养基的种类属于 。
(3)在进行发酵之前必须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进行_____ _____。发酵过程是工程的中心阶段。这时,除了要检测发酵进程外,还要及时添加培养基组分;同时,要严格控制
与转速等发酵条件。例如,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 的变化会使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产物发生变化。
(4)从发酵罐中获得发酵产品必须经过_ _。
1.(6分)(1)洗去浮色 促进DNA析出 杀死细胞 丙酮 脱色(或溶解叶绿素,避免叶绿素对实验现象造成的干扰) (2)A C D(答不完整不给分)
2.(9分)(1)75 核糖体 (2)靶蛋白 多种酶
(3)合成蛋白质 脱氨基 糖或脂肪 (4)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3 .(9分)(1)A ⑵消化道 组织胺等物质 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 增加 (3)体液调节 转氨基 6 增加
4.(16分)(1) 负→ 正 正→负 (2) 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3) 兴奋 抑制 (4) 非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5.(9分)(1)Ⅰ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1/3 2/3
(4)1:2:1
6.(7分)(1)洗去浮色 促进DNA析出 杀死细胞 脱色(或溶解叶绿素,避免叶绿素对实验现象造成的干扰) (2)A C D(答不完整不给分)(3)水分 (4)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被纤维素酶分解,只剩下原生质体。
7.8分。
(1)人们过度利用煤和石油使温室气体C02大量释放 ,植被的破坏(或森林的减少)
(2) 碳酸盐 CO2
(3)全球性 (4)D、C的数量将减少 (5)腐生细菌和真菌 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 C6H12O6+6 H20+602 → 6CO2十12H2O十能量
8.(6分) (1)一定的流动性 (2)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决定簇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2分) 增殖分化
9 (7分)(1)淋巴因子 氨基酸和葡萄糖(不写葡萄糖不得分) (2)翻译过程(或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3)信使RNA 反转录 运载体 将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受体细胞)
10.(11分)(1)C3 光反应的产物还原氢和ATP过少,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2分)
(2)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3)⑤ (4)G=N、M =H(2分) (5)叶绿体,光合作用强,需要大量CO2(2分)
11.(8分)(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2分) (2)液体、天然培养基 (3) 严格的灭菌 温度、PH、溶氧(2分) PH、溶氧 (4)分离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