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10

2014-5-11 0:36:36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10

(必修本---第八章生物与环境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命题:万晓军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人“福娃”。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

   A.保持可可西里的植被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2.下列古诗句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海拔3000m的高山上都有分布。将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种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结果如右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不足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4.花生地里有一种穴居昆虫蝼蛄能严重地破坏花生在土壤中的根系和果实,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采用水旱轮作以治虫。在改种水稻后除了能减少或降低害虫危害外,还能够(  )

A.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B.提高农田能量的传递效率

C.促进农田的物质循环             D.提高矿质元素利用率

5.在右图中,生物种群在理想的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增长率为O

B.种群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此图表示蝗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进行

D.若此图表示微生物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

6.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文本框: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7.推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

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

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实验中可看出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有竞争关系,不同条件下竞争结局不是固定不变的

 B.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引起的

 C.影响两种拟谷盗竞争取胜率的关键因素为温度

 D.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是物种遗传因素决定的

 8.下列关于生物圈稳态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的稳态是指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B.人类的许多活动已超过了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

  C.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9.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在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什么?据右图能反映下图中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增长型和②   

B.衰退型和①       

C.增长型和④

D.衰退型和③

10.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

A.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11.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12.某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 kg要吃l0 kg小鸟;小鸟增重0.25 kg要吃2 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1000 kg绿色植物。则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

A.0.05%     B.0.5%    C.0.25%     D.0.025%

13.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14.右图所示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是(  )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15.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班级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

16.(18分)Ⅰ.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如菠菜;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短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秋季开花,如菊科植物。我们把前者叫长日照植物,后者叫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开花有一个最小日照长度,短日照植物开花有一个最大日照长度,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极限日照长度叫临界日长。有人用一种短日照植物苍耳做了以下A、B、C三个实验。

A.给予短日照,可使苍耳开花

B.给予短日照,但用光照中断黑暗期,则苍耳不开花

C.给予短日照,但用黑暗中断光照期,不影响苍耳开花

(1)从上述实验可知,光照期和黑暗期两者中,        对短日照植物开花更重要。实际上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足够长的连续          

(2)如果要证明光照期和黑暗期两者中对长日照植物的影响的积极性与短日照植物一样,可用长日照植物做以下A、B、C、D四个实验。

 A.日照时间LC,临界日长长,该长日照植物开花

 B.日照时间比临界日长短,该长日照植物不开花

 C.请在图中C中的空白处设计出C实验,  ,并预测C实验的结果是       

 D.请预测D实验条件下,该长日照植物将        

(3)本实验除题目中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至少答出两点注意事项):

 ①                                

 ②                                  

Ⅱ.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植物要求的光照时间有关,也就是说不同植物的开花要求不同  的光照和黑暗时间。植物对光照和黑暗时间长短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光周期能诱导植物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植物的开花。前苏联科学家M.H.Chailakhian用菊花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下图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的顶端和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菊花植株开花所需的光照条件是       

(2)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       

(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                               

(4)模拟“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②植株 产生的开花激素对①植株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切取一小段②植株带叶枝条                            ;

   第二步:将①植株的枝条                                 

   第三步:将另一①植株的枝条                               

  预测实验结果:

17.(9分)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假如该大麦田的承包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大麦田的各种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将是       

(2)该农田中,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      。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3)若某一种食草昆虫的食物中,大麦和狗尾草之比是4∶1,则该昆虫增加1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大麦       克。

(4)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有关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了同学们的假设外,还可能是因为            

18.(15分)Ⅰ.探究在有限的养分中和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材料用具:酵母菌母液、蒸馏水、无菌水、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1mol/L硫酸溶液、烧杯、试管、滴管、量杯、漏斗、1mL刻度吸管、标签、玻璃棒、酒精灯、pH试纸、天平、计数板、恒温箱、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一)探究思路:

(1)设计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2)实验操作:

配制培养基→     →接种→     →计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二)问题探讨: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

②用显微镜定期测酵母菌数日,结果仅A管中第3天开始个体数日迅速增加,第5天开始A管中个体数目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结束。请将A、B、C三组预期结果的走势图绘制在坐标系中(如上图)。   

③培养的酵母菌种增长曲线最终是否呈“S”型?为什么?    ,               

④酵母菌增殖方式即可以是出芽方式又可以是有丝分裂。在酵母菌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其基因是否都在表达?         。

Ⅱ.近年来,一种原产于南美,被称为“植物杀手”的藤本植物——薇甘菊正在广东、海南等省大肆扩散,一束束薇甘菊藤蔓交织成网,将其他植物覆盖绞杀致死,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1)从生态学角度看,薇甘菊与受其侵害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2)一个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与该生态系统的           有关。

(3)薇甘菊与我们常见的菊花虽然同属菊科,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薇甘菊与菊花之间存在着       

(4)薇甘菊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包括                               。

(5)薇甘菊在原产地并没有造成危害,原因是薇甘菊在当地有许多天敌。因此部分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引入薇甘菊的天敌来克制它。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风险是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10

(必修本---第八章生物与环境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A

D

A

B

C

C

A

A

C

C

D

B

D

16. (18分)Ⅰ(6分)(1)黑暗期    黑暗期

 (2)       C.开花     D.不开花 

(3)①选择长势相同的植株      ②水肥等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Ⅱ.(12分)(1)短日照(1分)  (2)叶(1分) 

(3)光周期可诱导植物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或短日照可诱导菊花植株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2分)

(4)第一步:将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的②枝条的切口上,(或切取一小段②植株带叶枝条放(倒)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取另一块不放在②植株上的琼脂块作对照)(2分);

第二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其他答案合理给分)(2分);

第三步:将另一①植株枝条在叶腋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其他答案合理给分)(2分);

预测实验结果:第二步处理的植株开花,第三步处理的植株不开花(2分)。

17.(9分)

(1)狗尾草

(2)生物群落

(3)4

(4)②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③A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B组用培养过大麦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两组培养液等量,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A、B两组狗尾草的生长情况。

B组狗尾草幼苗比A组狗尾草幼苗长势差(或B组狗尾草生长状况不良)

培养过大麦的完全培养液中缺乏狗尾草生长所必需的某些矿质元素

18. (15分)Ⅰ.(9分) (一) (2)灭菌    培养 

(二) ①温度和营养物质以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3分)

③否, 应该是                  型,  最后阶段是衰亡期

④否

Ⅱ.(6分)

(1)竞争。    (2)生物多样性(或稳定性)     (3)生殖隔离

(4)生存竞争力强,环境条件适宜,缺乏天敌(答对其中两项即得满分)

(5) 如果这种天敌不是专一性地以薇甘菊为食,并且生存能力强或繁殖速度快,就极可能造成新的生态危机(或外来物种入侵)(2分,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