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11
(必修本---第一册和第二册)
命题:万晓军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随“神州”六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作第一圈飞行的时候,产生了体位倒置的感觉。但是经过调整,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该现象不能说明的生物道理是( )
A、人体具有应激性 B、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受到神经系统等结构的调节
C、人体能适应太空环境 D、人体在太空中也能进行新陈代谢
2.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一种类似于细菌的“人造细胞”。这种简单的“细胞”并不是真正的生命体,不能分裂和分化,但能连续数日生成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所有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等也都是由蛋白质组成。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B.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C.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D.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P、Fe等元素
3.我国已实现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的2000年前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目标,为此政府曾每年免费让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而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这一过程与下列哪种细胞器关系最大(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质体
4.下图表示生物异化过程中的物质代谢示意图。关于这一图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能促进①、②过程
B.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⑤过程所需的各种酶
C.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④、⑥过程所需的各种酶
D.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③过程称为无氧呼吸
5.线粒体中不含的酶是( )
A、ATP合成酶 B、核酸合成酶 C、丙酮酸氧化酶 D、乳酸氧化酶
6.对下列图像的解释正确的是( )
![]() |
A.图a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鲜重变化情况
B.图b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释放量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C.图c表示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D.图d中当K+吸收量达到最大时,限制K+吸收的因子是溶氧量
7.“固体瓦斯”(甲烷水合物)是近年来各国相继开发的新能源,具有密度大、储量高,纯度大的特点,通常储存于水深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8.在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胚细胞内不可能存在的代谢途径是( )
A. C4 途径 B. 淀粉~麦芽糖 C. 葡萄糖一二氧化碳+水 D.葡萄糖~纤维素
9.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某一个体中,从父亲传下来A、B、C、D四个着丝点,从母亲传下来a、b、c、d四个着丝点,某一配子从这样的个体随机获得A、b、C、D四个着丝点的概率应是1/16
B.在高等动物体内只有性腺中存在着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C.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能进行减数分裂,进行无性生殖的个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D.在观察一种植物组织时,发现其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可以判定这是植物花的一部分
10.由垂体分泌的能直接影响动物行为的激素是( )
A.孕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催乳素 D.促甲状腺激素
11.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蜘蛛的最低营养级是第二营养级
C.图中X代表从食物种群中流入到蜘蛛体内的能量
D.如果蜘蛛全部死亡,对该生态系统其他物种不会有影响
12.如图一枝条上有三个芽A、B、C,当去掉顶芽数天后,在B、C处进行适当处理后放入两琼脂块M、N,过一段时间后取出,将M、N分别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则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为(
)
13.某渗透装置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14.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l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型基因为( )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基因 D.X染色体基因
15.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装置如图所示,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变化速度趋于变慢
B.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将减小
C.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减小
D.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6.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 )
A.属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 B.属同一物种,因为二者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C.不属同一物种,因为二者间存在地理隔离 D.不属同一物种,因为二者间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
17.右图代表荠菜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当它继续发育时,6代表的结构会逐渐消失,2代表的结构会进一步增大
B.当3的基因型为Aa时,6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Aa、Aaa、aaa
C.当6的基因型为Aaa时,1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
D.整个结构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
18.若细胞质中tRNA1(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UAC)可转运氨基酸c,现以DNA的一条单链—A—C—G—T—A—C—A—T—T—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部分排列可能是( )
A.a—b—c B. c—b—a C.b—c—a D.b—a—c
19.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是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是显性,现有GGYY与ggyy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是
A.3:1和5:1 B.3:1和5:
20.右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
班级 姓名 学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
注:AMP表示一磷酸腺苷,分子结构简式为A-P
请回答下列问题:
(1)Ub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有 个肽键,Ub的合成场所是 。
(2)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 并与之结合;完成①、②过程需要的主要条件是 ,说明了细胞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3)根据“节省能量的原则”,上述过程产生的氨基酸将最大限度地被细胞再用于 ,不适合再利用的氨基酸还可以经过 作用形成含氮废物排出体外,不含氧部分则可以转化为 。
(4)能为去除这些“不适用蛋白质”提供ATP的细胞器是 ,从结构上看它应属于细胞的
系统,该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
|
(1)从上面左图中看出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氨基酸必须通过 作用才能够转化成糖类和脂肪。
(2)某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其原因除了由于多食的脂肪储存在体内外,还可能发生了图中的 (填标号)过程。为了减肥,他只吃水果、蔬菜和米饭,一段时间后,不仅体重未减轻,还造成营养不良。其体内缺少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由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大于 作用,缺乏此物质会导致发育不良等症状。
(3)最新科学研究表明,肥胖是与体内一种促进脂肪堆积的一个因子BMAL1蛋白有关。它主要作用于脑以外的脂肪组织中,上面右图为BMAL1蛋白时钟变化曲线,观察曲线发现BMAL1蛋白在 时合成最少,在 时合成最多。请据此解释某些人发胖的原因之一是 。
23. (12分) 材料一 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通讯对于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下面是两种细胞通讯的实例:
(1)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则主要的靶细胞有 。 (不得少于两种)
(2)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该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 ,[3]所释放的物质主要由该靶细胞膜上的 (物质)来接受。
材料二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抗生素成了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但是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请回答以下问题:
(3)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的有 (多选)。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4)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该基因存在于 (结构)上,但由于抗药性基因频率低,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
(5)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
(6)卫生部已将抗生素类药列入处方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服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霉素是一种常见抗生素,能杀灭一切病原体 B.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人体内正常的细菌群
C.滥用抗生素能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某些疾病无药可治 D.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7)研究发现抗生素之所以能抗感染,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于是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有一点: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请对此假设进行实验验证(要求写出基本思路并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预测,不写具体实验步骤)。
基本实验思路:
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4. (11分)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的探究实验,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所示);
(注:○为S型菌落 ●为R型菌落)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上图)。
①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
,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_______ ___。
③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第二步:
组合编号 | A | B | C |
处 理 |
|
|
|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_________ _________。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11
(必修本---第一册和第二册)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A | B | B | D | C | D | A | C | C | A | D | B | A | B | D | B | C | B | C |
21.(9分)
(1)75 核糖体
(2)靶蛋白 多种酶和ATP提供能量
(3)合成蛋白质 脱氨基 糖或脂肪
(4)线粒体 膜 生物膜
22.(8分) (1)脱氨基 (2)①⑤;蛋白质(氨基酸);同化;异化
(3)15;2;现代许多人将应酬放在晚上,此时正是BMAL1 蛋白合成量增多的时期
23.(12分) (1)肝脏细胞、 脂肪细胞、 骨骼肌细胞(任答其中两个皆可)
(2)传出神经 糖蛋白 (3) B C D (4)质粒
(5)基因频率的改变(或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6) A
(7)基本实验思路: 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DNA的转录过程。
甲组滴加一定浓度的适量的抗生素溶液,乙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RNA生成量。(3分)
实验结果、结论: 若甲、乙两组中RNA的生成量相等,则抗生素不阻断细菌DNA的转录;
若甲组中RNA生成量少于乙组中RNA的生成量.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
24.( 11分 )(1)①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
②1、2、3组
③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①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第二步:
组合编号 | A | B | C |
处 理 | 不加任何提取物 |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
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