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简答题专项训练2

2014-5-11 0:36:36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简答题专项训练

新陈代谢专题:

1.用于生物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熵表示:

     

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熵,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滤纸、10%的NaOH溶液、清水等。1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

使得墨滴向左移动,移动的刻度表示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熵,

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

某一种气体的变化。将这一实验装置在2号装置上用图解表示。

(3)利用1号、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呼吸嫡:

                                        

(4)为了排除呼吸作用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误差,应对3号装置作如何处理?

在3号装置上用图解表示。

2.下图为某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⑥为生理过程,a~g为物质名称。请据图回答:

 


(1)物质a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反应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图中[   ]         的含量会增加。

(3)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该双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负值表示CO2释放量,正值CO2吸收量):

光照强度(klx)

2.0

4.0

6.0

8.0

9.0

10.0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那么在0~9klx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_____外界因素影响。当光照强度为8.0klx时,叶绿体中物质d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8分)下面甲、乙两图是在外界条件恒定的情况下,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丙图中曲线①表示种子呼吸作用相对强度的变化,曲线②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相对强度的变化。由漏斗向盛放种子的广口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的a点),丙图的曲线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回答:

(1)曲线①在ab段上升的原因是                        ;曲线②在cd段上升的原因是                            。(2)曲线②在d点后趋于平缓说明                       

(3)除上述所涉及的因素以外,影响乙装置中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还有           。(至少答出两点)

4.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变化曲线,试分析:

 

(1)酶促反应的速度可以用                   来表示。

 (2)Ⅱ和Ⅰ相比较,酶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                    

(3) AB段和BC段影响酶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              

 (4)若想探究酶的最适pH,至少应设计     种不同的pH。

(5)请在坐标系中,绘出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温度为25℃条件下酶的反应速度曲线。

5.(8分)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引人,为探寻和建立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1)鲁宾和卡门用H218O和普通的CO2进行小球藻实验,见甲图。实验结果,放出的O2_________(具有,不具有)放射性。甲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实验能否说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不来自CO2,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宾和卡门用C18O,和普通的H2O进行光合作用,见乙图,实验结果,产生的O2_____(具有,不具有)放射性。仅乙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实验甲、乙,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分)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O2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氧气相对量(%)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CO2释放量(mol)

1.0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0

 

(1)根据上表数据,在右边的方格纸中正确描点并绘出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曲线。(标出坐标图的名称,横纵坐标以及曲线,2分)

 


  (2)在氧浓度为3%时,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    mol,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

析,仓库中贮藏苹果时,O2相对浓度在    时较好。

  (3)在苹果植株的叶肉细胞中,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H]可用于葡萄糖的合成吗?

                 。写出光合作用过程中[H]的来源和用途:

                              

7.右图是一种可测定种子呼吸作用的密闭系统装置。U形毛细玻璃管(带刻度)作为检压计。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20% K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一些用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整个装置密封,并置于20℃恒温环境,打开三通活塞(T),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后关闭T,开始计时。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压计左管口与大气相通,实验时室内气压的微小变化对读数都产生影响,必须进行校正。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该装置继续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请写出主要的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分)农科所技术员研究如何提高蔬菜新品种的产量时,

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列曲线:(甲)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点表示                          

C点之后CO2的吸收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有                 

(2)请描述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含义:                     

                                      

(3)结合乙图分析,如果在夏季,几天时间都处于35℃,请分析该蔬菜是否能正常生长?                                   

                                       

(4)如果在塑料大棚内种植该种蔬菜,则请你结合相关因素,提出两项使蔬菜增产的方法: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专题:

1、右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写出①-⑦的名称

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⑵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_,产生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别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调节。

⑷严重腹泻时会导致[     ]___________,此时应及时补充________。

2.(8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并编号。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答题时请直接填编号)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     ,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1号与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⑤为了验证玉米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是                   

3.(8分)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调节。

 (2)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变化曲线。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SARS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病毒灭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外,还可以细胞工程中用于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与环境专题:

1.(5分)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分析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      ,为什么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为什么                                

2.(10分)水族箱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请运用已学知识说明水族箱的设计原理。

(1)水族箱至少有一面由透明材料制成,这是为什么?

                                    

(2)水族箱中应包括哪些生物类群?

                                    

(3)水族箱一般在较长时间内不需要喂食和通氧,请说明其原因。

                                    

(4)应按照什么规律来设计水族箱中各类生物的数量?请说明原因。

                                   

(5)水族箱中的生物之间,彼此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这些关系构成的整体在生态学中称               

3.(6分)资料分析

资料1:我国在转基因鱼方面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转人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营养转化率高。

资料2: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问题很是值得研究。最近,我国科学家培育的三倍体转基因鱼“湘云鲫”已投入生产领域。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鱼的细胞中,并与鱼的DNA相连接,说明两者的DNA分子有相同的           ,人生长激素基因能在鱼的细胞内表达,原因是两者的             相同。

(2)GH基因在鱼的细胞内表达时的遗传信息流是:             

(3)代表现代生物科技重大成就的转基因生物研究成功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领域,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你对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问题会作出如何评价?

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

1. 以下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请据下列过程回答:


    B:

 
C: 普通小麦  黑麦   不育杂种    小黑麦

    AABBDD × RR → ABDR → AABBDDRR

D: 高秆抗锈病      矮秆易染锈病

    DDTT    ×    ddtt  → F1 → F2 → 稳定遗传的双抗品种

 

 

 
E: 高秆抗锈病    矮秆易染锈病

    DDTT    ×   ddtt → F1 → 配子 → 幼苗 → 稳定遗传的双抗品种

  (1) A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 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个体相同.

  (2) B过程中, 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1, 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 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___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缬氨酸GUC; 谷氨酰胺CAG; 天门冬氨酸GAC)

  (3) C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 , 该方法最常用的作法是在①处__________________ .

  (4) 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 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E过程中, 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与①过程相比, 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有人调查了2420种植物和2135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按偶数和奇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发现95.3%的植物和92.6%的动物染色体数目2N=6, 8, 10, 12, ……等偶数, ①只有4.7%的植物和7.4%的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是2N=7, 9, 11……等奇数 , 而且不论染色体的数目是奇数或是偶数, ②每个染色体都不只一个“种” , 如2N=24的植物有227种, 动物有50种; 2N=27的植物有10种, 动物有9种.

 (1) 就划线①列举两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就划线②回答: 227种植物都有24条染色体, 但它们的性状各不相同, 因此物种不同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染色体数目, 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种小麦有14种染色体, 另一种植物节节麦也有14条染色体, 它们杂交后的F1不能形成配子,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蚕豆染色体2n=12, 根尖在19℃条件下, 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为19.3h.

      大多数致癌物质都能提高生物的突变率, 吸烟者容易患肺癌, 其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8倍. 某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染色体变异, 需要在课前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

      现有如下材料: 10粒干的蚕豆种子(假设出芽率为100%)、烟草浸出液、蒸馏水及所需一切实验设备和药品, 请你帮助教师完成上述的课前准备工作.

  (1) 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简要写出实验课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的实验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中观察染色体时, 最好找到处于细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4) 为了得到更多的蚕豆根尖, 你将怎样做?

(5) 如希望得到更多的具有染色体变异的分裂细胞, 在此环境下材料应至少培养多长时间?

(6) 预见镜检时观察到的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假设有一种西瓜个大, 但甜味不够, 基因型是AaBb, 你能用什么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培育既大又甜的优良纯种西瓜(AAbb)?

 (1) 你选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

 (2) 具体的措施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样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体, 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

 5.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 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3株小麦分别为A高秆抗锈病(DdTt)、B矮秆抗锈病和C矮秆抗锈病.

(1)   在不借助其他品种小麦的情况下, 鉴定B、C两种小麦是否为纯种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要从A株迅速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 育种方法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 最终获得的理想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 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要改变小麦原有基因的遗传信息, 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 , 这种育种方法不同于其他方法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假设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1为精原细胞的分裂间期)。

(1)请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2~4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这细胞有____条染色体,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

②①图中8时期,是减数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4发展至5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

④图中7发展至8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其子细胞(9)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本题图的空白座标上画出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图。(2分)

7.(7分)现代生物学认为细胞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有人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结合图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          

      ,高尔基体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是:                

(2)请判断乙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         

       ,导致曲线C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               

                                       

(3)请写出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箭头表示):         

                                      

遗传及基因工程专题:

1、根据下列有关经典实验回答问题:

(1)科学家于1928年完成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果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S—DNA)混合培养,后代中出现少量S型活菌,且这些S型活菌的后代均为S型。这一实验表明                 

(2)为研究上述转化的物质基础究竟是什么,科学家将S型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RNA、DNA酶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DNA使R型菌完成了转化。这一实验证明了                  。加入的S——RNA之所以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因为                 

(3)上述实验中,证明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2、1918年发生了世界范围的大流感,当年死亡人数约4000万。现在已从1918年大流感受害者的组织样本中提取了该流感病毒RNA,并经实验分析确定其由8个基因组成,碱基总数为a,其中G的数量为b。据此推测:

(1)构成该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含氮碱基有哪几种?(分别写出名称和英文简写)

               你能推断出它们的比例关系?为什么?       

              

(2)该病毒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可能有    种。

(3)根据中心法则分析,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人体不同的步骤可能有  

          

(4)SARS的病原体也是一种流感病毒的变种(与流感病毒一样都是冠状病毒),2003年春季在31个国家和地区引发的SARS,爆发期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经济损失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虽然该病毒是流感病毒的变种,但治疗流感的药物和疫苗对它无效,人体为什么对其无免疫力?                                

                                       

3、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4.(22分)已知果蝇中长翅与残翅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和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的类型和比例:

表现型

长翅、直毛

残翅、直毛

长翅、分叉毛

残翅、分叉毛

雄果蝇

3/8

1/8

3/8

1/8

雌果蝇

3/4

1/4

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和分叉毛遗传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翅为显性性状。

  (2)亲化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3)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子代表现型不一致的是       ,一般情况下,如果子代表现型一致,可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        上。

  (4)请设计实验验证长翅和残翅、直毛和分叉毛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选择纯种的长翅直毛雌果蝇与纯种残翅分叉毛雄果蝇交配,得到F1

第二步:让F1代雄果蝇与表现型为       果蝇进行测交;

第三步:观察并统计                             

                           

预期结果: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的正常培养温度为25℃,科学家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7℃的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实验说明      

  (6)正常情况下,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残翅果蝇数量不到长翅果蝇的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其原因是                   

                                   

                               

生物热点难点专题:

1.下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1),以及细胞分裂图像(图2)。请分析回答:

(1)图l中a~c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的是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             ,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              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与图1中        对应的细胞内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2.癌症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抖一 医学上,对癌症病人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法切除肿瘤,然后再进行“化疗”来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

“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病人病情的目的。

1975年英国科学家科勒和米斯坦,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某种B淋巴细胞通过“特殊的技术”处理,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能稳定分泌单一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使治疗癌症有了新的突玻。

材抖二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目前主要通过骨髓移植进行治疗,而造血干细胞配型是骨髓移植成功

的关键。2001年天津干细胞库通过验收,成为全国唯一具有自动储存功能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该干细胞库的建立,有助于研究和治疗许多目前人类认为无法治愈的疑难疾病。

(1)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是在细胞水平上,通过某种生物工程学手段,利用细胞的        为人类治病防病。人类储存自身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最大的好处在于能避免和克服         等器官移植中存在的向题。

(2)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细胞具有         、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以及细胞膜上         等物质减少的特征。

(3)“化疗”能控制病情恶化,是因为药物能通过抑制                    ,达到终止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4)资料一中获得“杂交瘤细胞株”的方法是通过“特殊的投术”处理,“特殊的技术”是指         过程,需用      等进行诱导。

(5)有一白血病妇女患者的血型为O型(基因型为ii),接受了一名血型为A型(基因型为IA IA)捐献者的骨髓,—段时间后,骨髓移植成功,表现为该女子的血型改变为A型,若干年后,该女子与一名血型为B型(基因型为IBi)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的孩子为A型血的概率为          

3.(8分)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辛纳由于研究“疯牛病”的病因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奖。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生物科学素养,训练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老师组织了一次模拟科学家研究过程的问题探究活动。请你加入与他们合作探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

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疯牛病”的性质、特点和病原体种类的可能性之后,提出了具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有一种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如何着手寻找它的病原体呢?”

同学甲:“抽取的患病动物的脑组织或脊髓液注射给健康动物后,健康动物会患病。”

同学乙:“陶瓷纤维过滤器可以滤去寄生虫、细菌等,但会让病毒通过,是分离病原体的好工具。”

大家集中对这一方案讨论之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家实际的实验结果并指出,未滤过的神经组织和滤过液都可以使健康动物感染该病。

老师:“根据此实验结果,对该病原体的性质和大小做出什么判断?”

同学丙(你):“①                           

                                     。”

老师进一步问:“如果认为病原体是病毒,能不能设计方案证实你的想法?”

同学丙(你):“②                            

                                      

                                     。”

 “准备怎样阻止病毒的增殖呢?”老师追问道。

同学丁:“我们小组认为,只要破坏病毒的DNA或RNA,病毒将不能复制。加热或用福尔马林处理过滤液可以使DNA或RNA变性。”

老师高度赞扬了两位同学的设计方案,然后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实际实验的结果是处理后的滤过液仍然具有感染性!”

同学们感到非常吃惊,“看来实验结果否定了病原体是病毒!”

老师:“对此,可以提出一种什么样的假说?又如何进行演绎推理继续寻找病原体呢?”

同学丙(你):“③                           

                                        

                                      

                                      

                                     。”

“非常好!”老师感到很满意,并适时地出示出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并请同学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原来病原体是一种蛋白质。”同学们高兴地说出结论。

至此,老师就本次问题探究活动所学到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小结。

选修专题:

1.图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据图作答。

(l)它属于哪项生物工程?             

(2)科学家为何要将患者体细胞的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而不直接用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3)已知有耳垂(A)对无耳垂(a)是显性的。若图中患者是无耳垂(aa)的,提供卵细胞的女性是有耳垂(Aa)的,核移植后得到的细胞所培育出的人耳是否有耳垂?       

(4)按上述方法克隆的器官在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               ;其原因是                                    

                                        

2.获得转基因牛的基本步骤如图18-10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图18-10

(1)    依次写出A、B的生理过程: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从现代生物技术的角度看,D、E、F所属的生物技术方法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代筛选即检查子代中有没有转入________,如果转入了则将会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不同的动物个体它们共用一套____________。有关基因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举两例说明转基因牛的经济价值: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1987年美国科学家戈登(Gordon)等人首次从小鼠的乳汁中获得了一种医用蛋白质──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开辟了基因工程产品生产的新方式。2005年我国青岛“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项目通过鉴定,该项目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β-干扰素(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疫苗)、抗凝血酶Ⅲ(抗血栓药物)等医药产品,造福人类健康。请根据这一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回答问题。

(1) 该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利用合成上述药物的三种基因成功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          、终止子和           的基因表达载体,然后用          技术导入山羊胚胎细胞中,并获得了含有这三种基因的细胞株。导入前必须对山羊胚胎进行           鉴定。

(2)将含有这三种基因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必须满足无菌无毒、      

               等条件,才能使细胞大量增殖。

 (3)提取上述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卵细胞内,然后构建重组胚胎,再将这种胚胎移入代孕母羊体内,则可产出能生产这三种药物的奶山羊。此过程中,要用去核的卵细胞作为受体,其原因是                          

在移入代孕母羊体内前,采用          方法可提高繁殖率,获得来自同一胚胎,有相同遗传性状的多只奶山羊。

 (4)请列举这一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运用了哪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

(5)该项目成功通过鉴定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专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家庭煤炉使用产生的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至少写出三项)

  (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大蒜,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护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果如下:

项目

 编号

 原来形态

 一周后

 二周后

 三周后

 四周后

长度

  l

  4.8cm

  5.1cm

  5.8cm

  6.7cm

  8.1cm

  2

  5.1cm

  5.3cm

  5.7cm

  6.1cm

  6.6cm

颜色

  1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2

  绿色

  绿色

 顶尖变黄

 黄色扩大

 顶尖枯掉

①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

  A.调查法、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样方法 C.实验法、观察法  D.观察法、调查法

②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

2.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 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碘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3.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展开“校园种群密度调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你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什么?简要说明你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调查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确定调查对象:你确定的调查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

4.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的萌发率低。为挽救这一珍稀物种,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索。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方式

机械破损后

直接播种

0.05%赤霉

素液浸泡24h

机械破损后,再用

0.05%赤霉素液浸种24h

机械破损,再用40℃

0.05%的赤霉素液浸种24h

发芽率

28.2%

23.8%

80.4%

96.6%

(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性课题拟订一课题名称:              

(2)该小组实验前做出的假设是:                        

(3)概括该小组实验全过程的主要步骤:

1.                               

2.                               

3.                                

4.计算各组发芽率并表达实验结果。

(4)该实验可得出的两条重要结论是:

a.                                    

b.                                  

(5)为了使该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说服力,应作哪方面的改进?

5.当年新收获的稻米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存放多年的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能使某些酚类物质(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现有一批稻米被怀疑是多年的陈稻米,被不法商贩处理后冒充新稻米,欺骗消费者。假如你是食品卫生检验人员,请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对这批稻米加以鉴定:

材料和用具:待测稻米、新稻米、1%过氧化氢溶液、1%愈创木酚溶液、培养皿(或试管)等。

实验步骤:

预期结果与结论:

6、CCTV-2于2005年4月7日报道,卫生部4月6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欲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探究苏丹红是否对人体有危害。请回答:

(一) 根据所学的动物细胞工程知识,你认为采取下列哪种技术手段最合适:_______。

A. 动物细胞融合    B. 动物细胞培养   C. 胚胎移植    D. 核移植

(二) 根据上述选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苏丹红一号”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法步骤:

①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浓度为0.09%“苏丹红一号”试剂,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干,配制好的培养液,剪刀,培养箱,所需要的酶。

②制备检测细胞:

a. 配制细胞悬浮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将悬浮液分装到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检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略)

7.(12分)酿酒需要酵母菌,研究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对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选取一定量的酵母菌,放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装置如右

  图所示),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充入无菌空气。

  (2)连续培养7天,每天定时取样一次,每次取三份样品,取样前将

  培养液摇匀。

  结果分析:

  (3)每次取样之前要摇匀,目的是     

  (4)将500个红细胞与某时刻取样的5毫升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表,经计算得知,该时刻5毫升培养液内共含有酵母菌大约  个。

 

(5)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设计一个表格,以便记录实验数据。

  II.该小组继续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需的适宜温度(温度条件为20℃25℃ 30℃35℃40℃)。

  实验材料:新鲜的酵母菌液、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图示装置若干套,可调节温度的恒温水浴装置若干套,计时器,其它装置自选。

 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材料,为该小组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5小时后,该小组测得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气体量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         

8.(8分)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试  管

A

B

C

D

E

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 mL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原液1 mL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 mL

+

+

5.加入蒸馏水1 mL

+

+

6.酶促水解反应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 mL

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变量是            

  (2)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3)上述实验中,        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                  

  (4)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         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5)如果条件所限,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可能的组合          

  (6)本实验,能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能/不能)。理由是          

9.(9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a、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b、取发育状况不同的30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c、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

d、观察、记录并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请分析回答:

(1)实验步骤中有错误之处,如何改正?

(2)实验中,变量的控制要注意什么问题?

(3)预测改正后的实验结果并指出相应的结论。

(4)问题讨论:若将三个玻璃缸内蝌蚪都喂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分别置于5℃15℃25℃的环境中饲养(其他情况相同),结果发现发育依次变快,则能否得出在此实验温度范围内,甲状腺制剂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的结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