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

2014-5-11 0:36:37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

高三生物

第Ⅰ卷(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大豆种子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B.胚乳的营养物质被发育着的胚芽所吸收

C.受精的极核发育为种子的胚根   D.胚乳内的营养物质转移到子叶内

2.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一毛细血管壁、2一红细胞、3一血浆、4一细胞内液、5一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  扩散来完成

C.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3.下图表示某种RNA病毒先后两次感染某人后,他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表示人体疾病程度的曲线是b,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

B.若在初次感染之前1周给他注射过相应疫苗,其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大量的增加

C.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D.若他在受到另一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那么,这种免疫是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4.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

②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过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水肿

③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促进其浓度上升的激素不止一种

④青霉素可用于“非典型性肺炎”的治疗,因青霉素可抑制其病原体的繁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右图示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关系,下列有关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b代表光下植物干物质积累量

B.m的大小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有关

C.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量不再增加与叶绿体中酶数量有关

D.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的自然环境中,植物仍能生长

6.下表是关于三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硝化细菌

固氮蓝藻

根瘤菌

能  源

氧化有机物

光能

氧化氮气

碳 源

利用二氧化碳

利用二氧化碳

利用糖类等

氮  源

利用铵盐

利用氮气

利用氮气

光合色素

没有

没有

A.根瘤菌   B.固氮蓝藻  C.硝化细菌和固氮蓝藻   D.上述三种生物

7.下图示真核生物染色体组成,1、2、3、4分别表示

A.胸腺嘧啶、非编码区、内含子、外显子 

 B.胸腺嘧啶、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内含子

C.尿嘧啶、非编码区、外显子、密码子   

D.尿嘧啶、非编码序列、内含子、外显子

8.美国科学家为解决宇航员在太空吃肉的问题,将控制动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表达,下列叙述中不能作为这一设计的理论依据的是

A.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都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DNA分子中的碱基具有互补配对能力,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是相同的

9.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的有膜小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内吞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起形成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10.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是

A.激素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酶活性和酶合成的调节      D.神经调节

11.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 块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K       B.N       C.P       D.S

12.红细胞内铁含量降低时,其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的输氧功能相应地减弱,这个事实说明铁的作用是                                                 

   A.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红细胞的结构物质

   C. 调节离子平衡        D.调节渗透平衡和PH值

13.下表表示某种食物中的四种氨基酸的含量和人体蛋白质中这四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如果人食用这种食物,在人体中发生了下列哪种生理过程,才能使食物中的这四种氨基酸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氨基酸

丝氨酸

组氨酸

酪氨酸

甘氨酸

食物中(g/g)

0.01

0.10

0.05

0.20

人体蛋白质(g/g)

0.1

0.23

0.13

0.04

A.呼吸作用    B.转氨基作用    C.脱氨基作用    D.氧化作用

14.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酶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15.下列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的生理活动是:

A.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      B.单细胞生物的繁殖

C.病人手术后伤口复原      D.小麦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1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存在细胞周期

B.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线粒体

C.线粒体功能改变,影响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D.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

17.下图是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绘成的曲线,试问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18.神经冲动在体内遵循的传导途径是

A.树突→突触→轴突→神经无细胞体

B.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C.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D.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19.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B.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而T细胞是通过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的

C.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D.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进而发挥免疫作用

20.右图表示某种细菌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三种生长曲线,该曲线可以说明

A.接种量对调整期的影响

B.接种量对对数期的影响

C.培养条件对调整期的影响

D.培养条件对对数期的影响

21.观察真菌细胞内有关代谢过程,如右图,选出提高氨基酸B产量的最佳措施

A.利用CaCl2增大该真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B.大量投放丙酶

C.加大接种量和投料量

D.诱变处理该真菌,选育出不能合成乙酶的菌 种作为生产菌种

22.如右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处理:

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B. 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

C. 在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

D.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若电机以10转/min速度匀速旋转,

一星期后胚芽鞘能够发生弯曲的是

23.水池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毒素,会减缓在同水池中蝌蚪的生长。若该毒素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则下列最可能是它直接作用的细胞构造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液泡       D.溶酶体

24.下列有关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错误的是  

25.不能以右图所示曲线表示某因素与相关生理过程关系的是

A.细胞培养液中氧气浓度与细胞吸收氨基酸速率关系

B.酶浓度与相应化学反应速率关系(反应物初始浓度一定)

C.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浓度变化与胚芽鞘生长速率关系

D.光下突然停止CO2供应时,叶绿体中C5含量变化

第I卷答题表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右图为人体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      (填标号)中。

(2)若此细胞能分泌抗体,则此细胞是

   细胞,它产生于     阶段。抗体从产生到分泌进入血浆,所经历的途径可表示为             (用标号)。

  (3)该细胞为吞噬细胞,对病菌吞噬清除作用属于    _________免疫。

(4)该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标号是    _        ___。

(5)若此细胞为癌变细胞,能快速转移。这是由于细胞结构[ ]      上的

       减少所致。在细胞工程中,用此细胞与免疫的淋巴细胞融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这是利用该细胞             的特点。

  (6)若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此细胞,则培养液中通常应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      等营养成分,此细胞的子细胞中部分能无限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       

  (7)若此细胞为肝脏细胞,则组织液中的O2进入该细胞被利用,共要经过   层磷脂分子层。

  (8)细菌细胞与图示细胞相比,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区别。最明显的区别是没有图中的[  ]__ _       ___。 

(9)若以上所指为同一个生物体内的3种细胞(肌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DNA和细胞内所含的RNA是否相同?________          

27.(5分) 图为某雄性动物的某种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一个核中的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

(1)A和F时期细胞中主要的变化为              

(2)在I—O时期中,细胞中无染色单体的时期为    

(3)在A—E时期中,细胞中始终观察不到细胞核的时期为        

(4)如果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X,则N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这时细胞中染色体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最大的不同是            

28.(16分)新收获的稻米煮出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也可以用陈稻米抛米增白、上油后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新稻米所含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H2O2)存在时能把某些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简单表示为:

H2O2

愈创木酚            红褐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

过氧化氢酶

  请你帮助完成为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的一个检测稻米新鲜程度的简易实验。

实验目的:                              (3分)

实验原理:在有过氧化氢(H2O2)存在时,稻米内的过氧化氢酶可以使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

实验材料:新稻米,陈稻米(数量足够)

试剂和用具:1%的愈创木酚、1%的过氧化氢(H2O2)、带塞子的试管、培养皿、移液管、观察颜色的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1)让稻米事先浸有1%的愈创木酚,具体做法是                   

                                   (3分),然后分别用移液管往两试管内加入1%的愈创木酚溶液,浸没大米,盖上试管塞用力摇动振荡20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弃掉多余液体。

  (2)将浸有1%的愈创木酚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具有与前相同编号的培养皿中,用镊子摊开,然后                                     

                                   (4分)。

  (3)                                (2分)。

预期结果:                              (2分)。

 结论:                                (2分)。

29.(14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阿格雷得奖是由于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而麦金农的贡献主要是在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机理研究方面。他们的发现阐明了盐分和水如何进出活细胞。比如,肾脏怎么从原尿中重新吸收水分,以及电信号怎么在细胞中产生并传递等等,这对人类探索肾脏、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诸多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分析回答。

(1)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  _,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2)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表面,发现水分子和离子均不能通过细胞膜了,说明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细胞内注入呼吸作用抑制剂,将会强烈抑制细胞膜上____________通道的作用。

(4)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由题干中信息可知这种电位变化可能和_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5)有人在研究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和各种条件的关系时,绘出了如下曲线:如果表示的是K+,正确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D  D D D  D  

6---10 B  A D B  C 

11--15 A A  B  A D

16---20 B C  D B A 

21---25 D B  B  D  C  

26.(15分) (1)⑧⑩ ⑧   

(2)效应B   反应  10→7→3→1 

      (3)非特异性

(4).1、3、5、7、8 

(5)[1]细胞膜   糖蛋白  无限增殖       

      (6)动物血清    细胞系 

(7)6 

(8)[6]核膜    

(9)DNA相同,RNA不同       

27(1)DNA的复制(2) N (3) C、D (4)2X    没有同源染色体  

28.实验目的:根据过氧化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

  实验步骤:

  (1)取两支带塞子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与B,其中A管设为对照,放入5g新稻米,B管放入5g待检测的陈稻米(要求设对照,放入稻米的量要足够多且相等)

  (2)用移液管吸取1%的过氧化氢(H2O2)分别滴向两培养皿的稻米里,使所有稻米都浸有过氧化氢

  (3)几分钟后(一定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里稻米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新稻米呈红褐色,陈稻米几乎无色或颜色很浅

  结论:稻米里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29(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2)蛋白质  (3)离子通道  

(4)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离子通道   (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