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下学期复习八校交流卷

2014-5-11 0:36:37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下学期复习八校交流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受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冠心病可能是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对

2.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表现出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能降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3.物种形成的可能原因有很多种,但不包括

A.种群内杂交    B.基因突变    C.地理隔离  D.多倍体形成

4.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由此可推测赤霉菌

A.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特殊物质    B.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C.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发育      D.能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5.下列培养基配方中,能作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的依次是   

  原料

蛋白胨

10g

10 g

10g

10g

乳糖

5 g

5 g

5 g

5g

蔗糖

5 g

5 g

5 g

5g

K2HPO4

2 g

2 g

2 g

2g

伊红

0.4g

美蓝

0.065 g

琼脂

10 g

20g

NaCl

20 g

蒸馏水

1000mL

1000mL

1000mL

1000mL

A.①③  B.②①  C.②④  D.③①

6.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 

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7、青少年的膳食建议中有一条:每天的食物中应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下列对这一膳食建议理由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中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

B、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氨基酸不能全部由体内物质转化

C、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从不同食物蛋白中获取

D、植物蛋白和动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8.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有促进作用 ⑥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A.全部正确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全都不对

9.与免疫有关的靶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进入人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B.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

  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

  D.靶细胞和效应B细胞同时死亡

10.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表达的结果

 C. 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1.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下列物质中不能影响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的是

A.溶菌酶     B.青霉素       C.CaCl2        D.纤维素酶

12.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是

 A.培养基  B.寄生物  C.宿主  D.外植体

13.在考察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有机型污染水体是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水体一般是变绿。前者、后者生活着的主要生物的代谢类型依次是

A.化能自养生物、光能自养生物    B.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

C.异养需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    D.异养厌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

14.当氧气含量升高时,下列哪一项是不可能发生的

 A.沼气池内沼气生成量减少    B.牛奶变酸速度减慢

C.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    D.酵母菌分解葡萄糖速度加快

15.在河流生态系统受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自动净化并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下列选项最后出现增长高峰的是

 A.藻类  B.以细菌为食的原生动物  C.细菌  D.水中溶解态有机物

16.正常情况下,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7.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18、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A.3:1       B.13:3      C.1:1        D.15:1

19.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        B.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染色体上位置不同

20、人的黑发对金发为显性,一对夫妇全为杂合体黑发,他们两个孩子中,一个为黑发,另一个为金发的概率为

A、3/16   B、9/16    C、6/16    D、1/16

21、将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的表现情况将是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 = 3:1 

 C、以上A、B都可能      D、不能判断(无一定比例)

22、玉米子粒黄果皮对白果皮是显性,让白果皮做母本,纯合黄果皮做父本杂交,F1 自交得F2。, ,F2代结子粒 

A、全为白果皮          B、全为黄果皮 

C、黄果皮:白果皮 = 1:1     D、黄果皮:白果皮 = 3:1

23、一雌蜂和一雄蜂作亲本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注:雄蜂是单倍体)

A.aabb×AB     B.AbBb×Ab     C.AAbb×aB    D.AABB×ab

24.人的血型除了ABO血型系统外,还有MN等血型系统。MN血型由基因LM和LN控制。现有下列资料:

(1)女甲是A、MN型,有一个O、MN型小孩; (2)女乙是B、M型,有一个B、MN型小孩;

(3)男甲是A、MN型;           (4)男乙是AB、MN型。

请判断谁和谁最不可能为夫妇 

A.女甲和男甲     B.女甲和男乙    C.女乙和男甲   D.女乙和男乙

25、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其中之一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跟

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哪种结构不能称细胞器

A.细胞核 B.内质网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26、一个正常女子和一个患病的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孩和一个正常的男孩,子女长大后分别与正常人结婚,所生子女都不会患此遗传病。该遗传病最可能属于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B.性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性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2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并且引起表现型改变

C、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 D、基因突变大多有害,其余的则对生物的生存有利

28、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共同点 

A.编码区都能转录信使RNA         B.编码区全都能编码蛋白质 

C.非编码区对遗传信息的表达有调控作用   D.非编码区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29.当牛的精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基因重组    B.DNA解旋    C.基因突变    D.蛋白质合成

30.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A.23%,27%  B.22%,28%  C.26%,24%  D.24%,22%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除注明为2分外,其余每空为1分,共55分)

31.(12分)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几个问题

(1)离体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主要成分中的大量矿质元素有         ,培养中常用的两种植物激素是            ,两者使用时的                           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步骤为制备MS固体培养基 、外植体消毒、       、培养、移栽、栽培.

(3)图示植物组织培养的部分过程:


                    

  ①过程是       ,②过程是       , A是      

(4)组织培养过程中还需要维持一定的外界条件,一是要有适宜的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9分)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中,谷氨酸是产量最大的种类之一。

 

       图1                   图2           

(1)如果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携带谷氨酸的转移RNA如上图1所示,那么基因中对应链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

 (2)我国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常用的菌种有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黄色短杆菌等,这些菌种在基因结构上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主要有葡萄糖、氨水、磷酸盐、生物素等,发酵装置如图所示,可以判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型。某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中出现了大量的乳酸,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其目的是一方面为细菌生长提供所需的________,另一方面起到调节培养液________的作用。上图2示连续培养的方法,以一定的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旧的培养基,此工艺流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阐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答出两点得2分)。

(5)某厂的发酵液曾不慎被噬菌体污染,菌群大量死亡,但人们却侥幸从中获得了少数可抵抗噬菌体的新菌种,细菌这种新性状的产生来源于________。

33.(10分)图甲为被子植物的雌蕊示意图,图乙为高等动物的生活史。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3]在受精完成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靠近珠孔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发育成的结构,其功能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供球状胚体发育,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胚体发育。

(2)若图甲为黄桃的子房,接受绿桃的花粉[1],则果实形成后,果实的颜色为________色,图甲中[5]最终发育成桃种子的________。

(3)小麦种子形成后,由图甲中[6]发育成的结构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a与由[4]受精后发育成的结构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b=________。

(4)若图乙中的子代患有线粒体肌病,该病遗传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乙中的亲代表示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色盲的男孩,问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色盲兼白化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4.(9分)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受周期性潮水浸淹,退潮时会暴露出呼吸根。红树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气候调节、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像是海岸边的一道绿色长城。

 (1)红树林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红树林内物种较多,种群数量大,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________。红树林中的很多生物种类还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它们有着巨大的________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

 (2)红树林能在海岸正常生长,说明其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的陆生植物________,其根部呼吸以________呼吸为主。

 (3)现要调查红树林中红树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要表示出红树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较好的直观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8分)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体外酶的作用下,合成许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如琼脂糖凝胶)中进

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利用它可分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物质和作亲子鉴定。右图是电泳装置及相应电泳结果。(图见右边)

 ⑴电泳和叶绿体色素分离采用的纸层析法比较,后者使用的介质是___________;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速率除与本身所带净电荷的多少有关外,你认为还受什么因素影响(至少列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⑵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3是把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故可推

知该多肽由_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

⑷图4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得到的混合物,然后进行电泳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在F1~F4中谁最可能是该小孩真正的生物学父亲?为什么?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5题的图)

36.(7分)下面是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用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⑴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发酵坛没有密封,那么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是由什么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发酵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你用文字或坐标曲线的形式来说明在发酵坛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此消彼长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赣粤闽三省八校交流卷(高三生物卷)2007.04

答题卡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题日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总得分

31

32

33

34

35

36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题,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除注明为2分外,其余每空为1分,共55分)

31:(12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2.(9分)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

33.(10分)

  

   (1)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4.(9分)

(1)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5. (8分)

 

  (1)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6:(7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题,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A

D

B

D

D

B

D

D

A

B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C

C

B

D

A

B

C

A

A

B

A

D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除注明为2分外,其余每空为1分,共55分)

31.(15分)

(1) N、P、K、Ca、Mg、S  生长素 分裂素  浓度  使用的先后顺序  

 用量的比例 

(2)接种、(3)脱分化 再分化 愈伤组织  (4)温度  无菌(环境)

32.(9分)

(1)CTC 

(2)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或没有内含子与外显子) 

(3)异养、需氧(答案不全不得分) 通气量不足(或缺氧或溶氧不足) 

(4)氮源 pH ①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②排出部分有害代谢产物 

③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生长 ④缩短培养周期(注:答出两点得2分)  

(5)基因突变(或突变)(注:其他答案不给分)

33.(10分)

(1)基细胞 从周围组织中吸收并运送营养物质 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生长素)

(2)黄   种皮    (3)2:3 

(4)母系遗传(子代性状由母方决定) 后代不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5)1/2  1/8

34.(9分)

(1)湿地 生物多样性  潜在(使用)  恢复力    

(2)高 有氧  (3)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的平均值 曲线圈、直方图等(写出一个即得分)

35. (8分)

(1)层析液;分子的大小、形状(凝胶的种类、密度;电泳的电压大小等)(2分)

(2)DNA复制的基本原理   

(3)6

 (4)F2;因为C和F2两者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2分)

 36:(7分)

(1)在坛中挖洞的目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代谢繁殖快。(2分)

  (2)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水逐渐增加,发酵基质液面逐渐升高最后没入水中,水中的氧被耗尽后造成无氧环境。(2分)

               酶 

  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 ---→ 2C2H5OH + 2CO2 + 能量

  (3)开始时进行有氧呼吸,随着氧气逐渐减少,当氧气被完全消耗时就转入发酵,产生大量的酒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