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分裂。
B、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组织培养,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该植株的产生与“克隆羊”的产生都属于无性繁殖。
C、⑦所示的过程叫脱分化。
D、假如 A细胞的分裂只有①②过程,那么该细胞的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 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分配的特点是子细胞比母细胞减半。
2、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含氧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新鲜菠菜叶片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为了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光照,使实验环境处于光照状态。
B、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温度、含氧量分别为
C、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
其原因是受酶或线粒体数量限制。
D、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下面①---④图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4、 杂交试验一: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与遗传方面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种雌性个体杂交得F1 ,F1 与第二头引种雄畜相交得 F2,F2与第三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3,F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4。
杂交试验二:四倍体西瓜基因型为AAaa,与二倍体西瓜基因型为Aa进行杂交。
试问杂交试验一F4个体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属本地种比值和杂交试验二所得种子胚的基因型理论比例分别为
( )
A、1/8 、1:5:5:1
B、1/16、 1:5:5:
C
D、1/16 、1:4:1
5、下列对有关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
图(1)示意一种核酸分析方法 图(2)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图(3)表示人体内氨基酸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 图(4)某种微生物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
Ⅰ、图(1).如果选择性断开的位置是碱基G,那么与图示泳动位置相比,在同样电泳条件下该片段应位于①下方的位置上。
Ⅱ、图(2).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Ⅲ、图(3) ④过程能增加氨基酸种类,不能增加氨基酸数量
Ⅳ、图(4).在发酵工程中利用该种微生物来生产大量氨基酸甲,应对该种微生物进行诱变,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Ⅲ.Ⅳ
30、(共22分)I、下面的图解为某学生在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的原理是 。
(2)该同学通过多次做这项实验,得出的体会是:在两次高倍镜观察之间时间不宜停留过长,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你认为最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改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上述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可以用来说明渗透作用的原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将漏斗内的溶液换成相同体积、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如果将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置于漏斗内和烧杯内,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3)现有一瓶淀粉溶液和一瓶碘液,可以利用该装置来探究碘分子和淀粉分子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请写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提示:将淀粉溶液置于烧杯中,将碘液置于漏斗中)
31.(共20分)材料1: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现将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为毛桃,科学家研究发现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果皮(子房壁)是母体的一部分,尽管毛桃和光桃受核基因控制,但果实的表面光滑与否显现出来的是母本性状,即母本基因型是毛桃,该果实一定是毛桃,但应该注意的是,科学家将子代(F1)种子栽种后,所结果实全是光桃,即表现出来的是F1的基因型。
材料2: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与右旋的区分,受遗传控制。有人为了证明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用人工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一: ②实验二:
P: ♀左旋雌螺 × 右旋雄螺♂ P: ♀右旋雌螺 × 左旋雄螺♂
↓ ↓
F1: 左旋螺 F1: 右旋螺
(1)①②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 。
(2)根据上述现象,结合我们已经学习的母系遗传的知识,通过实验一、二得到的结果,可推测:
遗传方式:
其遗传特点为: 、
(3)结合材料1,实验人员又推测,决定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还有可能是另一种遗传方式,可能在受精卵形成前,母体的基因型就已经决定了它的螺旋方向了。
①这种遗传方式是 ;
②假设D基因是决定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右旋的,实验二亲本的个体细胞中此基因是纯合的,要获得你要推测的结果,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该如何进行?请用遗传图解表示。
生物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解释:可设本地种为AA 外地种为aa F1代都是Aa 、F2代Aa占1/2 aa1/2 、F3代Aa占1/4 aa占3/4、 F4代Aa占1/8 aa占7/8、 故F4代的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属本地种的A占(1/8×1/2)=1/16。 AAaa产生 配子AA:Aa:aa=1:4:1、 Aa产生 配子A:a=1:1 产生种子胚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1:5:5:1。) 5、D
30、(共22分)I、(1)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2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1分),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发生质壁分离(1分);反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1分)。
(2)原生质脱水变性(2分)
(3)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2分)
II、(1)漏斗内的液柱高度先上升然后下降 (2分)
(2)漏斗内的液柱高度先上升然后下降(2分)
(3)一段时间后(1分),
a、如果烧杯内的溶液变蓝,而漏斗内的溶液没有变蓝,说明只有碘分子能穿过半透膜 (2分)
b、如果烧杯内的溶液不变蓝,而漏斗内的溶液变蓝,说明只有淀粉分子能穿过半透膜(2分)
c、如果烧杯内和漏斗中的溶液都变蓝,说明二者都能穿过半透膜(2分)
d、如果烧杯内和漏斗中的溶液都不变蓝,说明二者都不能穿过半透膜(2分)
31、(共20分)
(1)正交、反交(或答正反交)(4分)
(2)细胞质遗传 (2分) ①为母系遗传; 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无一定的分离比 (4分)
(3)①细胞核遗传 (2分)
②见答图(8分)
P: ♀DD × dd♂
右旋雌螺 左旋雄螺
↓
F1: Dd
右旋螺
↓自由交配
F2:1/4DD 2/4Dd 1/4dd
右旋螺 右旋螺 右旋螺(表现母本基因型)
↓自交 ↓自交 ↓自交
F3:
1/4DD 2/4(DD Dd dd) 1/4dd
右旋螺(表现母本基因型) 左旋螺
3 : 1
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
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进行自体受精。椎实螺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当一个右旋的雌螺与一个左旋的雄螺交配时,Fl代为右旋,F2也全为右旋;但当左旋雌螺与右旋雄螺交配时,Fl全为左旋,F2则全为右旋.Fl的表型正反交不同,是细胞质遗传的典型特征.但是正反交的F2个体都为右旋则不能用细胞质遗传来解释.对自交后代观察发现,不管正反交,F2代个体中右旋与左旋都按F1的比例分离,符合孟德尔一对基因在F2代的分离比例,表明螺壳的旋转方向是由细胞核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只不过子代核基因型的表现型要延迟一代才表现出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应该在F2代出现的分离比例推迟到F3代才表现出来呢 原来,椎实螺受精卵是通过螺旋式的卵裂开始幼体发育的,未来螺壳的方向取决于最初两次卵裂中纺锤体的方向,而纺锤体的方向又是由母体基因通过作用于正在发育的卵细胞决定的.于是,无论子代的基因型如何,其外壳旋转方向总是取决于母体基因型;正因为如此,基因型都为的正反交杂种Fl由于母本基因型的不同,导致了它们表型上的差异.同理,尽管F2代的基因型发生了lDD:2Dd:1dd的分离,但表型仍受Fl基因型(Dd)决定,结果都呈右旋.F2代的基因型要到F3代才能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看起来很像细胞质遗传,其实是母本基因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中需要一代以上的杂交或自交才能获得性状是否是细胞质遗传的结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