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及设计基础综合测试2
(万晓军 编)
(本专题测试包括A卷和B卷;每卷有5个选择题--30分、2个非选择题--42分,共72分,限时30分钟)
A卷
1.200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Paul Clauterbur 和英国Peter Mansfield,因为他们发明了磁共振技术(MRI),MRI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象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B.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改变的
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
D.发生病变的器官,新陈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
2.下列左图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蛋白的基本过程;右图为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下列对图中的观察作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主动运输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与右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右图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④⑥②③①
3.右图是一种常见动物细胞在某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与其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A.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该动物受精卵含3个染色体
C.该动物合子卵裂时染色体最多可达12个
D.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乳腺细胞和脂肪细胞相比,其细胞的RNA含量更高
B.细菌没有线粒体但是能进行有氧呼吸
C.受精卵进行卵裂时,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细胞数目增多
D.当酵母菌的线粒体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复制时,酵母菌能再培养出菌落
5.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B. 甲、乙两细胞都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C. 乙图是自养型细胞,该细胞的遗传物质共有4种碱基
D. 4、5结构的区别是前者有片层结构、不产生ATP,后者有嵴、产生ATP
6. Ⅰ.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目标之一。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细胞十分微小、不易观察,因此,细胞的发现是在__ __ ___发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却从来没有能真实观察到细胞膜,这是因为细胞膜____ _____ ____。
(2)随着物理、化学技术的提高,人们最终了解到,细胞膜主要由_______ _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 ______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3)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高锰酸钾固定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呈“暗-亮-暗”三条带,因此,他大胆提出了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模型如右图)。但这种静态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如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水溶性物质如何透过疏水性的脂质分子层等。事实上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情况是
_____ ______。
(4)1970年科学家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别标高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进行实验细胞融合实验,最终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是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制备中,人们利用癌细胞具有_ _特点,而某种_ _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的特点,通过利用
_ __方法(举一种)获得具备上述两种细胞特点的____ __ ___,再进行大量培养、提取获得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 _等优点。
Ⅱ.图甲为被子植物的雌蕊示意图,图乙为高等动物的生活史。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3]在受精完成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靠近珠孔的细胞名称是___ _ ____。该细胞发育成的结构,其功能是可以_____ ___,供球状胚体发育,还能____ ____,促进胚体发育。
(2)若图甲为黄桃的子房,接受绿桃的花粉[1],则果实形成后,果实的颜色为____
____色,图甲中[5]最终发育成桃种子的______
__。
(3)小麦种子形成后,由图甲中[6]发育成的结构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a与由[4]受精后发育成的结构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b=___ __ _。
(4)若图乙中的子代患有线粒体肌病,该病遗传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__
和______ __。
(5)若图乙中的亲代表示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色盲的男孩,问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色盲兼白化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 ___、_____ ___。
7.为了探究
实验材料:广口瓶、蔗糖、食盐、水、酵母菌培养液(内含酵母菌)、显微镜、碘液、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
步骤:
(1) 。
(2) 。
(3) 。
(4) 。
(5)判断这4个温度中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的最适温度的依据是:
。
B卷
1.下图中甲、乙是呼吸道管壁上分布最多的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即纤毛细胞和黏液腺细胞,当灰尘、病菌等异物进入时,呼吸道可将包裹异物的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
下列根据图中细胞结构的观察作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是黏液腺细胞,其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特别发达,该细胞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粘住灰尘、细菌,湿润气管
B.纤毛细胞结构和功能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线粒体数量多、有氧呼吸旺盛
C.呼吸道上皮细胞不断衰老、脱落,并由底部向上推进的新细胞所更替,图中丙、丁细胞分别属于乙、甲的未分化细胞,其中丁细胞可能演化为纤毛细胞
D.若冬、春季节发生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则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这是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2.右图为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A、a、B、b表示基因),则由它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可能组合及其概率分别
A.14、23、23、14;1/2
B.13、24、24、13;1/2
C.13、23、24、34;1/4
D.13、14、23、24;1/4
3.将苋菜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置于含有3H标记的尿苷培养液中培育数小时后,对该细胞的相关结构进行检测,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于
A.核仁、质体和高尔基体 B.细胞膜、核仁和核糖体
C.细胞核、核糖体和液泡 D.线粒体、核仁、核糖体和叶绿体
4.下图1、2中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右表为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而进行的课外实验结果的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而没有大液泡
B.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是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C. 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珠被细胞或2个极核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
D. 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四倍体植株;而生长素对花粉管的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5.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这表明我国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就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核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
6.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如右图所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
。(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 由 状态转变成 状态,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3)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 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 合成。
(4)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放疗与化疗相比,对患者全身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是 。
(5)研究人员从人体的DNA中筛选克隆出内皮抑素基因,将此基因转移到双歧杆菌中,使其能够正常表达。用这样得到的双歧杆菌制成口服制剂,此制剂可以用于抑制癌症。在这种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制剂对机体内重要脏器的安全性。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健康鼠4只,性别、体重如下表所示:
代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性别 | 雌 | 雌 | 雄 | 雄 |
体重 | | | | |
实验设计:
①第一步: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 为实验组, 为对照组。(填写代号)
②第二步: ;
③第三步:饲养相同时间后,分别解剖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的鼠,检查重要脏器发生病变情况。
7.请以将要开花的番茄苗为实验材料,设计简单实验,尝试探究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生长对营养器官(根、茎、叶)生长的影响。
⑴ 探究课题:________ _______。
⑵ 作出假设:________ ________。
⑶ 实验设计:实验自变量:__________ ___。可以采取的检测标准:___ __________。
方法步骤(简要叙述)
①____ ___;
②_____ ___;
③______ __。
⑷ 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
①_______ _________。
②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 生命的基础和延续
综合测试2 参考答案
A卷
1. B 2.D 3.C 4.C 5.B
6. Ⅰ. ⑴(光学)显微镜 很薄,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低,观察不到
⑵蛋白质和脂质(或磷脂) 磷脂双分子层
⑶蛋白质分子镶、嵌插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一类蛋白质分子镶在膜的表层,另一类部分嵌插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4)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 效应B细胞 灭活病毒诱导(聚乙二醇诱导) 杂交瘤细胞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Ⅱ.(1)基细胞 从周围组织中吸收并运送营养物质 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生长素)
(2)黄 种皮 (3)2:3
(4)母系遗传(子代性状由母方决定) 后代不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5)1/2 1/8
7.(1)取广口瓶4个,并编号A、B、C、D,分别都放入等量的蔗糖、食盐和水
(2)振荡酵母菌培养液,用滴管取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分别置于广口瓶A、B、C、D中,混合均匀
(3)将广口瓶分别放于
(4)用滴管从4个瓶中各取2滴酵母菌培养液制片并加碘液染色,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
若用高倍镜观察到细胞上产生大小不同的突起,则为出芽生殖产生的“芽”
(5)单位视野内酵母菌越多(或者含有芽的酵母菌越多),表明此温度最适合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B卷
1.C 2.A 3.D 4.C 5.B
6.(1) A、C、D、F、H (漏1个不得分)
(2)原癌基因 抑制 激活
(3)间 RNA和蛋白质
(4)放疗
(5)①甲与丙(乙与丁) 乙与丁(甲与丙)
②给实验组定时服用双歧杆菌制剂,同时给对照组服用等量的水,并每日为小鼠提供相同的食物、水;
7.⑴ 探究植物生殖器官生长对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
⑵ 生殖器官的生长对营养器官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或促进作用或无影响)
⑶ 生殖生长的有无 营养器官的生长状况(如繁茂)
①将长势相同的多株即将开花结实的番茄苗分成A、B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A组在开花结实时,把花果不断摘除;B组在开花结实时,让花果自然成熟。
③观察A、B两组番茄苗营养器官的生长状况。
⑷ ①A组营养器官繁茂生长、B组营养器官生长日渐减弱,则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有抑制作用。
②B组营养器官繁茂生长、A组营养器官生长日渐减弱,则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有促进作用。
① A、B两组营养器官均繁茂生长,则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