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二次测试卷
1.基因含有的遗传信息通过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而得以表达,下列诸项均是与此过程有关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基因的碱基数目是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六倍
B.氨基酸的密码子指相应转运RNA分子中的三个碱基
C.信使RNA分子的碱基数量大约是相应基因内含子碱基数量的1/2
D.以信使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可获得目的基因的一条链
2.以下关于细胞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即使太阳光的强弱发生变化,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也只是改变运动速度
B.在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中,着色最明显的是染色体(或染色质)
C.一般情况下,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越快
D.细胞质流动的快慢与呼吸作用成正比
3.诱导酶的总量约占细菌蛋白质含量的10%,通过代谢调节,微生物可最经济地利用营养物,并做到既不缺乏也不剩余任何代谢物的高效“经济核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微生物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故无基因选择性表达现象
B.所谓“既不缺乏也不剩余”指的是酶合成调节,并不包括酶活性的调节
C.诱导酶只在有关诱导物存在时才合成
D.通过改变微生物膜的通透性而调节物质出入细胞,这是酶活性的调节。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酵工程获得优良菌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等
②吞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③紫茉莉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④发生过敏反应时,往往会使细胞损伤、破坏和引起支气管痉挛等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③
5.下列有关细胞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测得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分别是:C—92.393%,O—3.518%,
N—2.745%, H—1.214%,S—0.006%,Fe—0.006%。则该有机物最可能是蛋白质
B.在一个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是不变的,无机物含量变化较大,特别是水含量变化很大
C.如希望用示踪原子标记的某种有机物只被组合到蛋白质中而不组合到核酸中应选择35S
D.假定一个细胞中的含水量保持不变,适当提高温度会使结合水与自由水之比减小
30.(22分)Ⅰ让庄稼的秸秆“过腹还田”转化为牛的肉、奶、皮革,不仅能帮助农民致富,还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然而,干的秸秆饲料难消化、不适口且蛋白含量低,用适宜浓度的氨水或尿素处理能使之软化,并提高了营养价值,值得提倡。牛是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多种微生物对粗饲料的分解和某些营养物质的合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上面所给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⑴秸秆用适宜浓度的氨水或尿素软化处理能促进牛育肥的道理是:①减少因咀爵而消耗的 ,②牛的瘤胃内多种微生物与牛彼此之间形成了 关系。微生物菌体能合成_____________酶,分泌到胞外,促使秸杆中的主要成份 分解;牛的瘤胃为这些微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合的 、 条件和必要的营养物质。有人把牛的瘤胃比喻为活体内的、高度自动化的“发醇罐”,据此判断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 。
⑵用15N标记的氨水或尿素处理过的秸秆饲料喂牛后,在牛奶和牛尿中均发现了15N的踪影。对这一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
①牛的消化道吸收氨或尿素后在细胞内作为氮源合成蛋白质
②瘤胃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氨和尿素合成菌体蛋白质
③以氨或尿素合成菌体蛋白的微生物属于自养微生物
④在组成牛奶蛋白质的氨其酸分子中有可能找到15N示踪元素
⑤牛细胞内15N标记的氨基酸脱氨基后含氨部分在肾脏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
⑥15N标记的氨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后在肝脏合成尿素,排出体外也有可能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⑶要想提高饲料利用率,让牛多出肉和奶,还要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殖,若欲加快奶牛繁殖就需对移植前的胚胎先进行性别鉴定。已经查明Y染色体上含有睾丸决定基因(SRY)。用含有SRY的核酸探针与少数早期胚胎细胞DNA扩增的产物进行分子杂交,植入的胚胎应该选择的是 (能杂交的/不能杂交的)。核酸探针能与SRY实现杂交依据的原则是 。
Ⅱ(16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试验:
实验1:证明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实验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现提供: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器、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1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实验原理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
。
(3)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4)写出实验1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31.(16分)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
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
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 “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
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DCPIP(蓝色)+H2O DCPIP-H2(无色)+1/2O2
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完成试管2和试管3的内容)
方法 步骤 | 加入试剂 | 处理方法 |
试管1 | ①1% DCPIP 0.5ml 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 光照 |
试管2 | ① ② |
|
试管3 | ① ② |
|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⑵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三支试管内上层清液的颜色分别是 ;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07届高三理综第二次测试卷生物部分答题卡
30.
Ⅰ(10分)⑴① ②
⑵
⑶
Ⅱ(16分)(1)
(2)
。
(3)
(4)
31.(16分)
方法 步骤 | 加入试剂 | 处理方法 |
试管1 | ①1% DCPIP 0.5ml 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 光照 |
试管2 | ① ② |
|
试管3 | ① ② |
|
⑵①
②
高三理综第二次测试卷生物部分参考答案
1D 2A 3A 4D 5B
30.26分
Ⅰ(10分,每空1分)(1)①能源物质(或营养物质) ②共生 纤维素酶 纤维素 温度 pH值 异养厌氧型 (2)D (3) 不能杂交的 碱基互补配对
Ⅱ(16分)(1)(4分)斐林试剂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加热被斐林试剂氧化生气砖红色沉淀 (2)(2分)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则产生的现象与血液颜色相近。而尿液的颜色不会干扰显色反应 (3)(4分)步骤:①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ml,用离心器离心,获得上清液。②取2ml上清液,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在沸水中加热。现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4)(6分)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多——说明尿样中含葡萄糖多 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少——说明尿样中含葡萄糖少 没有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样中无葡萄糖
31.(16分,每空2分)
⑴试管2:①1% DCPIP 0.5ml 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锡箔纸遮光处理(要求答处理方法,答“黑暗”不给分,);试管3:①1% DCPIP 0.5ml ②0.5mol/L蔗糖溶液5ml光照
⑵ ①试管1无色,试管2蓝色,试管3蓝色 ②叶绿体和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