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高频错选择题二十三
1.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物质是
A.水和蛋白质 B.无机盐和核酸 C.水和脂质 D.蛋白质和核酸
2.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B、b从1900年至1970年间的变化数据。仅从该表中数据还不能说明
年 份 |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基因B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b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A.1900年显性个体远远大于隐性个体
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所占比例接近
C.环境选择使显性纯种逐步减少 D.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
3.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
的百分率的变化(即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个数占全部细胞的百分
比),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A.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等于蔗糖溶液浓度 D.该植物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有差异
4.用植物枝条扦插繁殖的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与再分化
B.用适宜浓度的萘乙酸处理枝条容易生根
C.将枝条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容易生根 D.用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生根
5.不同种类的毒蛇所产生的蛇毒攻击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例如血液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且具有高度特异性。这一实例可以说明
A.相同的蛇毒分子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B.不同的蛇毒分子的抗原决定簇相同
C.不同的动物细胞表面的蛇毒分子受体不同 D.不同的动物细胞表面的蛇毒分子受体相同
6.A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当用某种化合物处
理该培养着的细胞,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如B图所
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抑制DNA的复制 B.促进细胞分裂
C.促进DNA的高度螺旋化 D.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7.据调查统计,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有所增
加,主要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摄取的食物中含生长激素较多 D.营养素供给充分
8.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从经过特定抗原免疫过的小鼠体内获取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
C.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直接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D.从细胞培养液中或小鼠腹腔内提取并分离出单克隆抗体
9.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10.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均约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
A.150kJ B.125kJ C.100kJ D.75kJ
11.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2.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A.在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能分离出真菌 B.在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中,能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C.在培养基中添加伊红与美蓝,能分离出大肠杆菌
D.在缺氮的培养基中,能分离出圆褐固氮菌
13.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从图中还不能判断出该细胞
A.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 B.是否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是否发生了基因重组 D.是次级精母细胞还是极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D | B | D | C | C | D | D | C | D | D | D | ABD | 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