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复习周周练生物试题
1.下列各项中,能够用右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
A.植物茎的生长速率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B.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C.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浸入清水中后的质量变化
D.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随时间的推移种群大小的变化趋势
2.下列对甲~丁生命活动或现象变化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大于甲图的B点时,抑制植物生长
B.乙图中,害虫种群抗药基因的频率B点比A点高
C.丙图能表示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D.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光照强度应高于丁图的B点
3.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或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龙胆紫溶液,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
B.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C.秋水仙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生物新品种
D.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子果实
4.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
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③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④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 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右下图表示某种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调节机制、下列有关该图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代表下丘脑.则B代表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
B 图中A代表结构是下丘脑。则B代表的器官 是膀肌
C 若该过程代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过程, A代表的物质是天冬氨酸激酶.那么B代表的物质是苏氨酸和赖氨酸
D 若图中A代表胰岛素.B代表胰高血糖素
30.(20分).禽流感是禽流行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灭”。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它的变异能力极强,有可能出现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混合病毒,不仅能感染人,而且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从而出现人流感疫情。专家指出禽流感病毒低温条件下抵抗能力较强,可存活30多天,但在
(1)高致敏型禽流感病毒H5N1的结构与烟草病毒相比最明显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物质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C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结合,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中的C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_____ __________,并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最终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后,将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5)T细胞形成于_____________,并随血液和淋巴在体内流动。T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除具有图示增殖分化的功能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更好地做好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供选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蛋白酶、DNA酶、RNA酶、动物组织培养液、正在孵化的鸡胚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其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培养后分别从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完成表格:
(7)科研小组经多次实验,最后确定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请根据这一结论及前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禽流感病毒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但在
②禽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强的原因是 。
③禽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可概括为(用文字和箭头表):
(8)对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灭活的禽流感病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还能有效地预防家禽患禽流感,为什么?请加以解释:
。
31、(22分)某高中的生物老师准备用玉米(2N=20)作实验材料,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来验证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同时提高同学们的生物实验技能。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探索积极性,老师将全班同学等分成两组,每组分配等量的玉米种子若干,其中有非甜玉米和甜玉米,均为纯种,分开包装(种子数量满足实验需求)。实验场地为生物实验室和学校生物实验基地。实验设备仪器药品等为生物实验室现有(满足高中生物实验要求)。要求从种子萌发时开始,在玉米的自然生长周期内进行实验,实验可在玉米的两个生长周期内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准备在种子萌发时,不伤害根的情况下可进行哪三个实验?
。
(2)待根长出1—
(3)在植株的幼苗期,两组同学都用液体培养法验证了一种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组发现其实验组的幼叶最先受损,乙组发现其实验组的老叶最先受损,为了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甲组立即向溶液中补充了 ,症状很快得到纠正,未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A、Mg (NO3)2 B、Na2SiO
(4)接着甲组用玉米叶制成叶脉横切临时装片,观察了叶脉中维管束的结构。发现其结构特点是: 。乙组准备用叶来做 实验时,由于老师不提供 作提取液而作罢。又由于实验室暂缺二苯胺试剂,也无法完成 实验。
(5)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然后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F2的分离比。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8。乙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1)用简图表示两组同学的实验过程:(用该题材料表示)
2)请预测该实验中F2的预期值。 。
![]() |
3)在下图中选出甲乙两组在用亲本杂交时的授粉过程。甲组: ,乙组 。
4)如果按甲组的杂交方法不改进,后续实验要如何进行才能得到正确的性状分离比? 如果对甲组的实验进行改进,将如何改进:
(6)同学们还准备用玉米来作一些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方面的实验,但受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而未做。用玉米可做的这方面的实验有(答两种): 。
(7).如果用豌豆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生物答题卷:
30(1) 、
(2) 、
(3)
(4) 、 、
(5) 、
(6) 、
(7)①
②
③
(8)
。
31(1) 。
(2) 、
(3) 、
(4) 、 、 、
(5) 1)
2) 3) 、
4)
(6)
(7)
答 案
1----5 CBDDC
30.(1)有囊膜和刺突 糖蛋白 (2)(正)反馈 白细胞介素-2 (3)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原料合成的抗原分子 (4)溶酶体酶 通透性、渗透压 抗体 (5)胸腺 (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识别和呈递抗原
(6)正孵化的鸡胚
(7)①低温下酶活性仅是降低,而高温则使酶失活;②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稳定性差,突变率高;③RNA
(8)①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入鸡体内,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形成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②若禽流感病毒侵入鸡体内,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③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消灭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④禽流感病毒侵入体内细胞,效应T细胞及其所释放的淋巴因子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予以彻底消灭。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能有效地预防家禽禽流感
31、(22分)
(1)种子的吸胀吸水实验;根的渗透吸水实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实验;根的向性实验(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个
(3)必需矿质元素 C
(4)维管束鞘细胞中有大的叶绿体 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
丙酮和层析液 DNA的鉴定
(5)1)P 非甜玉米 × 甜玉米
F1
F2
2)非甜玉米∶甜玉米 = 3∶1
3)C B
4)只将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自交,统计其后代分离比 用牛皮纸袋将玉米的雌花序和雄花序分别套住并固定,防止自然受粉过程
(6)花药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转基因玉米培育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