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2014-5-11 0:36:39下载本试卷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离尔塾俸、细胞膜等共I川侔哪卜才能形成并发捧怍羽的酶赴

  A.呼吸酶  B.唾液淀粉酶  C.转氨酶      D.NADP。

2.当人体摄入的铁元素含量降低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输氧功能相应的减弱,这个现象说明铁的作用是

  A.以离子形式存在      B.调节离子平衡

  C.红细胞的结构物质      D.调节渗透平衡和酸碱度

3.右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该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1

C.该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    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4.农作物合理密植,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

A.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B.需要增加植株吸收光的面积

C.必须降低植株周围环境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D.必须降低植株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有氧呼吸

5.下列有关曲线正确的是

6.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可用于

  ①杂交育种②获得无籽辣椒③单子叶作物的田问管理④促进插枝生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7.叶片中物质的量不能用下表中数据来表示的是

A.钙元素含量 B.蛋白质含量 C.叶绿素含量D.自由水的含量

8.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共有4种  

B.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参与光合作用

C.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D.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与植物的颜色有关

9.在动物饥饿或冬眠时,能源物质被消耗的顺序是

  A.脂肪→蛋自质→糖类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糖类→脂肪

10.下吲是血槠纳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一”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A.+、一、+、一、+、一       B.+、+、+、+、一、+

  C.一、一一、一、+、+、一     D.+、+、+、+、+、+

11.下列细胞中核糖体数目最多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  B.骨髓瘤细胞  c.根毛区细胞  D.精细胞

12.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危险的情境时,血浆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并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13.下列图示是对人类随年龄增长非条件发射、条件反射种类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14.关于动物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先天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  B.出生后才会的行为一定是后天性行为

  C.动物的先天行为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 D.后天性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的

15.将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下列相关曲线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16.《科技大观园》杂志报导:科学家们研制了一项化学干扰技术,有望使人体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这项干扰技术很有可能是干扰了细胞的

  A.ATP分解  B.某些信使RNA的合成   C.DNA复制  D.转氨基作用

17.右图是DNA分子片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形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B.DNA连接酶连接④处断裂的化学键

  C.DNA两条链是反向的

  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1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О”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9.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B.通过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D.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0.右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I2无乙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3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8

    C.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设Ⅱ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

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21.下图表示细菌质粒上的某基因。若将一目的基因插入该质粒,并使之直接表达,则插入的最佳位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下列关于细菌形态和紫茉莉花斑叶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RNA,

  B.两者的遗传物质均是DNA,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DNA,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两者的遗传物质均是RNA,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治愈后,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A.汗腺  B.神经末梢  C.表皮  D.皮脂腺

24.下图表示物种间的两种关系。与之相对应的生物依次是

 ①水稻和草②鼠和狐 ③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 ④猪肉绦虫和猪 .

A.①②  B.②③  c.③②  D.③④

25.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该反应属于人体的

A.正常免疫  B.自身免疫病  c.免疫缺陷  D.过敏反应

26.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所得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

  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者得3分,其它情况不

 给分。

27.下列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_+染色一去浮色一制片一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一染色一漂洗一制片一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一制片一观察一滴加蔗糖溶液一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一制片一观察

28.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29.人体所有活细胞中都能发生  .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氨基酸合成胰岛素  D_ATP的合成和水解

30.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细胞

31.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不能固氮  B.为需氧的异养细菌

 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  D.属于原核生物

3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A.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D.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33.(8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

(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① ,合成的ATP用于 ② 。线粒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③ ,合成的ATP用于 ④ 

(2)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03溶液的两支相同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一样?  ⑤ ,原因是 ⑥       

(3)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气泡量的变化是  ⑦ ,原因是 ⑧  

34.(8分)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密闭小室中cO:的变化。在两密闭小室中(容积为1L)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叶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密闭小室中CO2的变化,测量结果如下图(单位mg/L)。

(1)45min内密闭小室中(:02减少量可表示植物叶片的 

(2)25min内A、B两图曲线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②  ,25min后密闭小室中的CO2含量保持平衡的原因是  ③   。

(3)A图中,5~10min内曲线下降的速率比0~5min内慢,原因是   。

(4)如果A种植物是C3植物,那么B种植物最可能是 植物,理由是 。与A

植物相比,B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是 ⑦   。

(5)若将A植物和B植物培养在同一密闭小室中一段时间后,最可能的生长趋势是

35.(8分)下图为人体内部分器官的蛋白质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在细胞的内完成,②过程通过 作用完成。

(2)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并运输到胰脏细胞需要经过的细胞外液有  ③ 。 

(3)氨基酸进入胰脏细胞后分别能合成物质a和b。其中物质a能抑制图中所示不含氮部分转化为糖类的过程,物质b则分泌到小肠中参与相应的生理过程。物质a和b分别为  ④    ⑤ 

(4)生长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速图中 (填编号)过程。

(5)③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肝细胞的

(6)医生建议肾衰竭患者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原因是蛋白质摄入过多,通过作用转变为更多的尿素,加重病人肾脏的负担。

36.(6分)某同学决定探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

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I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2)请绘出幼叶鞘增长量随IAA溶液浓度的变化曲线。  

(3)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③ 

37.(9分)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O一<”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到末 梢。请据图回答:

(1)若①代震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

 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① 

(2)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

 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② 相接而形

 成突触。

(3)刺激图中b点,则b点的电位变化

 是  ③ ,围巾④ 点可发生兴奋;

若刺激d点,图中  ⑤  可发生兴奋。说明  ⑥  

38.(7分)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Bb的玉米植株的四种生殖过程,从J二到下依次为A、B、C、D过程。请据图回答:

(1)A过程中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 ① ,要使它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常采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其作用机理是  ②  

(2)B过程中,该植株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为  ③  ;种子形成过程中,①(胚乳细胞)中母方的染色体所占比值是  ④  

(3)制备人工种子的关键一步是C过程中经  ⑤  ⑥ 阶段培育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

(4)D过程中,经两个原生质俸融合后形成的融合细胞内有 ⑦ 个染色体组。

39.(6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据图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  ①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   ②  免疫的

 阶段。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 ④ 

(3)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 

 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 ⑥  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40.(8分)下图为一种新的有机物吡啶羧酸(DPA),化学式为(C6H5NO2)进入水体之后被水体微生物分解的情况,其中箭头代表该有机物第二次进入水体的时刻。请回答:

(1)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后,在第  ① 天开始消失率加快。

(2)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一定时间内含量变化不大。从代谢的角度看可能的原因是

  ② 

(3)吡啶羧酸第二次进入水体,吡啶羧酸急速下降,从微生物营养要素的角度看,吡啶羧酸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  ③    。

41.(12分)下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① 

 (2)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②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  ③  ,T值大小与生态系统的 ④ 有关。

(3)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  ⑤   的定量指标。

(4)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S值相比,较大的是    ⑥   

42.(8分)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苏丹红毒性进行了检测。

(1)该方法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       

(2)请完善检测苏丹红毒性的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依次编号为l~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  ②   ;

第三步:  ③  

结果如下表: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