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B.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
C.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D.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 |
2.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下列各
选项表示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苏丹Ⅲ、紫色、二苯胺B.蔗糖、苏丹Ⅳ、紫红色、碘液
C.还原糖、苏丹Ⅳ、蓝紫色、硫酸铜D.果糖、苏丹Ⅳ、紫色、二苯胺
3.下面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都能产生ATP
C.是真核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D.都含有少量DNA、RNA
4.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是( )
A.扩大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的代谢反应
5.城市的绿化地带安置了不少绿光照射灯,入夜把树木照射得格外青翠,这是为了( )
A.吸收 B.增加空气中的氧的含量
C.提高空气的湿度 D.营造绿色环境氛围
6.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 )
A.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 B.核膜、叶绿体、细胞板
C.赤道板、线粒体、核仁 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7.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pH指示剂(遇碱变红),
培养液变为红色,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明处,一份放在暗处。结果放在明处的仍
为红色,放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其原因是( )
①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②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③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 ④呼
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8.下图所示的曲线为表示呼吸强度与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数量关系(横轴表示呼
吸的强度,纵轴表示离子吸收量),其中正确的是( )
9.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试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含量进行24h
![]() |
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h,纵坐标为

10.在同量的下列营养物质中,前者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产热量相等,且总耗氧量较少,
后者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产热量不同,符合上述条件的一组物质是( )
A.蛋白质、糖类 B.脂肪、糖类
C.糖类、蛋白质 D.脂肪、蛋白质
11.图6-1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
![]() |
曲线,你认为表示鲜重的曲线是哪一条?其光合作用开始于哪一点( )
图6-1
A.Y、M B.X、O
C.Y、O D.X、Q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考察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两种现象:有机型污
染的水体一般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的水体一般是变绿,在这两种环境下生活的主要生物
依次是( )
A.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 B.光能自养生物、异养厌氧生物
C.异养需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 D.化能自养生物、异养需氧生物
13.在光合作用中,不在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薄膜上进行的是( )
A.ADP转变成ATP B.氧气的产生
C.固定和还原 D.[H]的产生
14.一般用禽畜粪便作肥料时,必须先经过发酵除臭(主要是氨)后再施用,才能提高
其肥效,在发酵过程中起除臭作用的细菌和过程分别是( )
A.硝化细菌,→
→
B.硝化细菌,
→
→
C.固氮菌,→
→
D.固氮菌,
→
→
15.清晨,在树林中锻炼的人感到空气新鲜,这时空气中成分的特点是( )
A.含氧量更多 B.含量更多
C.空气中灰尘多 D.空气中细菌多
16.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
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水肿
C.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促进血糖浓度上升的激素不止一种
D.青霉素可用于“非典型性肺炎”的治疗,因为青霉素可抑制所有微生物的繁殖
17.《水浒》中描写的武大郎所患的疾病和相关激素是( )
A.呆小症、甲状腺激素 B.侏儒症、生长激素
C.侏儒症、甲状腺激素 D.呆小症、生长激素
18.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
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克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
成了红色,(麦芽糖与本尼迪克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得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不正确之处在于( )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19.生物固氮是指( )
A.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
D.某些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
20.有两种植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种死掉,另一种生
长要好得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互利共生
C.寄生 D.种内互助
21.给健康儿童接种卡介苗,目的是( )
A.使儿童体内产生B细胞 B.使儿童体内产生效应T细胞
C.使儿童体内产生记忆细胞 D.使儿童体内具有抗原
22.下列曲线分别表示:A图表示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与吸收量的关系,B图表
示温度与酶的催化效率的关系,C图表示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水稻田中的双子
叶植物杂草,D图表示环境温度与动物耗量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图是( )
![]() |
23.《科技大观园》杂志曾报导: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项化学干扰
技术,有望使人体的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这项干扰技术很有可能是干扰了细胞的什么过
程( )
A.ATP分解过程 B.某些信使RNA的合成
C.许多DNA的复制过程 D.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转氨基作用
![]() |
24.图6-4是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突触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6-4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 |
25.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
两种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分成数量相等的2组,每天每只消耗
麦种子(含65%淀粉和35%脂肪),两者在相同环境下持续实验10天,数据如下表所示:
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应给两组动物中的每个动物至少各提供多少水分( )
A.物种A为
C.物种A为
选择题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
|
|
|
|
|
|
|
|
|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回答:
(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呈刺状,肉质茎肥厚,具有贮水功能,这表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工作者分析,原始大气中不存在游离的,只有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生物之后,大气中才有游离的氧,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 |
下表是几种植物种子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质量百分数)。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上述种子中储存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人类以上述________的种子为食时,
获取的能量最低。
(2)肝脏功能弱的人不宜多食用________的种子。因为肝脏功能弱,可使脂蛋白合成
受阻,________不能从肝脏顺利运出。
(3)上述植物种子萌发时,吸胀吸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的种子,种子中有机物分解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________的种子。
(4)大豆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将储存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然后经过________作
用,其中________进一步转化为糖类。
28. 图6-5中的甲、乙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甲图中:①为清水,②为30%的蔗糖溶液,③为半透膜。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2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指明图中相应部位)② 。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 > 。
(3)丙图中④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把根毛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________,再放入清水中,它又
出现________。
(5)若把根毛细胞放入9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________,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
水中,此时根毛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 |
图6-6是酵母菌细胞质、核不均等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分裂是酵母菌的________生殖。
(2)啤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酵母菌株,某酒厂的菌株使用了30多年,繁殖了
三千余代,风味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酿制甜酒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糯米饭酿制成甜酒后,其干物质的重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加才能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续。各
种蛋白质都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氮是氨基酸的主要组成元素。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
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1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
物根部的根瘤菌,它能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
物的利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1)固氮通常有三种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瘤菌和豆科植
物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
(2)固氮生物不包括( )
A.满江红 B.大豆根瘤菌 C.硝化细菌 D.蓝藻门中的念珠藻
(3)根瘤菌与大豆植物根尖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
(4)日本科学家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根际微生物中,通过指导合成固氮所需的__________,
进而起到固氮作用,从而降低了水稻需氮量的1/5,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而更为理想的是
直接将固氮基因重组到稻麦等经济作物细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型化肥厂”,让植物本身直
接固氮,这样可以免施氮肥。这种创造新品种乃至新物种的重组DNA技术,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____。
(5)如果这种重组能实现的话,那么固氮基因最终实现表达的遗传信息的转移途径是
_________ _。传统的生物固氮就是指某些微生物(如根瘤菌、蓝藻等)将空气中的固定为
的过程。大豆根中往往存在着根瘤菌,根瘤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
(6)与工业固氮比较,蓝藻等能在温和条件下具有特殊的固氮本领,其直接原因是它
们体内存在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它们体内存在__________。
31。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一段时间后甜味便降低。如果采摘后放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保存,甜味可保留较长一段时间;如果采摘后放在35 ℃~
(1)放一段时间后,甜味降低的原因是 。
(2)沸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可保留较长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放在35 ℃~
(5)通过上述实验,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答:
(1)A细胞处于___________生理状态。
(2)图中各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的浓度是 > > 。
(3)三个细胞最有可能死亡的是______。
(4)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盖玻片下的A细胞状态变成C细胞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第四次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B 7.B 8.B 9.C 10.C 11.B 12.A 13.C 14.A 15.A 16.D 17.B 18.C 19.D 20.C 21.C 22.C 23.B 24.C 25.A
二、简答题
26.(1)生物能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27.(1)太阳能 小麦 (2)澳洲坚果 脂肪(3)大豆 澳洲坚果
(4) 氨基酸 脱氨基 不含氮的部分
28.(1)具有[③]半透膜 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②>①,
(3)原生质层,④。甲图中的③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丙图中的④主要是
由生物膜构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
(4)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质壁分离现象 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
失水过多死亡
(6)土壤溶液浓度较高,接近甚至超过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造成根毛细胞吸水发
生困难,甚至失水,植株出现萎蔫现象
29.(1)出芽 (2)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3)酵母菌先有氧呼吸产生水,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4)减少 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被分解成和
、酒精等,同时产生的大量
被释放到空气中
30.(1)大气固氮 生物固氮 工业固氮 互利共生
(2)C (3)细胞核有无核膜 (4)固氮酶 基因工程或遗传工程
(5)固氮基因→mRNA→固氮酶 异养需氧型
(6)固氮酶 固氮基因
31.(1)果穗中的单糖(有甜味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
(2)高温使分解单糖的酶失去活性
(3)此温度是酶催化的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4)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
(5)酶的催化作用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2.(1)质壁分离 (2)A B C (3)B (4)从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