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2014-5-11 0:36:39下载本试卷

试卷类型:A

高三生物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高三生物试卷

命题人:王春祥

说明

 1.本试卷共7页,34个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2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

A.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B.淀粉和糖元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2.某生态农业示范村设计的食物链中,有一个环节是:利用作物秸杆培养草菇,这个环节中的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向草菇这一级时,主要发生下列哪一项的大分子物质的变化?

A.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B.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C.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D.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3.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物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该物质

A .是脂溶性的

B .过膜方式为主动运输

C .过膜时必需与膜上载体结合

D .过膜时必需消耗能量

4.如图表示4种生物细胞,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光学显微镜可判断,甲、乙两类细胞的区别应该以是否具有细胞壁为主要标志之一

B.具有甲和丁细胞的生物不都是自养型生物,而丙和丁都是单细胞生物

C.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乙细胞的生物都是消费者,丙都是分解者

D.具有甲、乙细胞的生物的全部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定律,丙、丁的全部性状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5.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含2个羧基,1个氨基酸含2个氨基

C.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D.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6.目前发现的各种固氮生物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结构?

A.细胞壁   B.DNA和RNA  C.叶绿体  D.核糖体

 7.某食品加工厂的检验室对新购入的果胶酶进行其最适用量检测。在一定条件下,以观察到的反应产物量不再随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所得的最低酶用量为最适酶用量。在检测实验中,下列哪一项设置是不恰当的?

A.设置酶用量梯度   B.设置反应物量梯度  

C.设置最适反应温度  D.设置一定反应时间

8.缺水将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迅速下降。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是

A .缺乏H2O作原料  B .缺乏CO2作原料 C .影响酶的活性  D.影响物质运输

9.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A.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B.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作物细胞液浓度

10胆固醇在代谢中不能转变为

A.细胞膜成分  B.性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11.单克隆抗体技术目前或者将来可以应用于下列临床检测中。错误的是

A.识别癌变细胞   B.识别病变细胞   C.识别病原体    D.识别致病基因

12.由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激素、妊娠和疾病等因素,不同人的代谢水平是不一样的。为了比较他们的代谢情况,常以体表面积为单位计算基础代谢率(12h不进食、20℃、静卧休息30min、保持清醒状态、不进行脑力和体力活动等条件下测定的代谢率)。请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国人正常基础代谢率平均值(千卡·平方米体表面积—1·小时—1

年龄

11—15

16—17

18—19

20—30

31—40

41—50

51以上

男性

46.7

46.8

39.7

37.7

37.9

36.8

35.6

女性

41.2

43.4

36.8

35.0

35.1

34.0

33.1

    A.少年儿童比成年人基础代谢率高,是因为机体需要大量储存蛋白质

    B.妇女的基础代谢一般比男子要低,但妊娠期的妇女代谢水平会提高

    C.基础代谢释放的能量来源于体内有机物,并全部转为化学能

    D.机体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病人,基础代谢率往往偏高

13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或细胞内的某种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含有双层膜结构

B.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甲和乙结构

C.丙结构具有纤维素成分的细胞壁

D.丙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乙的1/2

14.某人一次食用大量蛋白质后,将导致

A.大量氨基酸在体内长期贮存  B.尿液中尿素含量增加
C.自身蛋白质分解停止      D.体内氨基酸种类显著增加

15 .根据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原理推断,不同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特点不正确的是

A .必需元素种类相同   C .必需元素的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吸收能力不同

B .必需元素的需要量不同 D .相同的生理时期对同一种元素的需要量大致相同

16.人体中的脑细胞与心肌相比较,下列哪一项差别最大

A.吸收葡萄糖能力  B.贮存糖元能力C.线粒体数目     D.核糖体数目

17.已知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但均适合某种细菌生长。现从甲中取少量处于对数期的细菌,接种到乙中。则在接种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细菌在乙中的状况与原先在甲中的状况相比,不会改变的是

A.组成酶种类  B.诱导酶种类  C.mRNA种类  D.细胞的大小

18.低温久贮的人血液,血浆K浓度升高。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细胞有氧呼吸几乎停止    B.细胞无氧呼吸几乎停止

C.细胞外排作用加强       D.血浆某种物质分解加强

19.右图表示人体内物质的转化过程,X、Y物质代表氨基酸,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调节b过程,胰高血糖素要调节c过程

  B.a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外,d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内

  C.b过程经过脱氨基作用,c过程经过转氨基作用

  D.x物质中可能含有必需氨基酸,Y物质不可能含有

20.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正常的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等位基因A和a位于1和2这对同源染色体上

 C.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1和3为一组,2和4为一组

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

3和4为常染色体

21.动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青蛙卵裂过程中下列相关曲线不正确的是

 22.在喂养牛、羊等家畜的饲料中添加少量尿素,能够使家畜获得氨基酸等营养。由尿素产生氨基酸的化学反应发生在

A.消化道细胞中   B.消化道微生物细胞中 C.血液中   D.肝细胞中

23.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培养液编号

甲离子

20

30

50

30

40

乙离子

55

45

60

45

55

丙离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24.烟叶中的尼古丁是以鸟氨酸为前体合成的。将烟草嫁接到番茄上,烟叶不含尼古丁,而将番茄嫁接到烟草上,番茄叶含有尼古丁。这说明

A.烟叶细胞能够合成鸟氨酸     B.鸟氨酸在烟草根系产生

C.嫁接导致烟草叶不能产生鸟氨酸  D.光合作用与鸟氨酸生成无关

25.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小球藻14CO2后的60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发现7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是

A.C5    B.C3       C.C4   D.葡萄糖

26.某种细菌的发酵产物可以作为某种食品添加剂,其主要代谢途径如下。但该细菌的野生型发酵产量很低,在实验室里选育合适生产菌种的有效措施是

A.筛选纯种菌株       

B.筛选代谢产物E的高产菌株

C.诱变筛选酶3缺陷型菌种  D.诱变筛选酶2缺陷型菌株

27.生殖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可分下列几个阶段:减数分裂I前期→减数分裂I中期→减数分裂I后期→减数分裂I末期→形成子细胞→减数分裂II前期→减数分裂II中期→减数分裂II后期→减数分裂II末期→形成配子.试问哪一阶段的细胞内DNA含量全部都是配子的两倍

A.减数分裂I末期→减数分裂II末期  B.形成子细胞→减数分裂II末期

C.减数分裂I前期→减数分裂I末期   D.减数分裂I后期→减数分裂II后期

28.如下图所示,ABCD分别代表某一微生物不同的生存环境(均能生长良好),表示不同的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2、3是该微生物一直存在的酶,所以是组成酶

B.A中微生物特有的酶是4,B中特有的酶是5、C中特有的酶是6、D中特有的酶是7

C.4、5、6、7是诱导酶,它们的合成与ABCD中存在的诱导物有关

D.生活在B中的该微生物存在合成5的基因,不存在合成6的基因

29.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一马铃薯”细胞内含(m+n)/2条染色体

B.②过程可以通过某些物理措施促进

C.③过程存在细胞分裂

D.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杂种植物的培育中

30.光合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02的量(CO2mg/dm2/h)。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验测试,当光照强度增加,而光合强度不变时,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其结果不正确的是

A.同一组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温度,测得的CO2吸收量肯定增加

B.同一组实验材料,提高CO2浓度,测得的CO2吸收量肯定增加

C.阴生植物组与阳生植物组比较,前者所受光照强度肯定低于后著

D.C4植物组与C3植物组比较,前者所受光照强度肯定大干后者

文本框: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题号

31

32

33

34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8分)细胞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图所示是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化学变化,请据图回答:

(1)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2)在肝细胞A中,促进①过程的激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⑤和⑧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看,它能促进图

  中哪些生理过程?    (填序号)

32.(14分)酶在生物代谢的调节中有重要

   作用。

(1)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代谢调

 节属于哪种方式?______________;

这种代谢调节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同学进行了有关实验。请回答:

①若该实验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试管,量筒,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还有: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请举出2项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和有关用具,探究不同pH条件下酶活性差别的定量实验,用什么指标表示酶的活性最为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

的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若酶量增加1倍,其他

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反应速度的变化示意曲

 线。

33.(8分)科学家用大麦幼苗逆行实验,探究根尖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测量结果如下图:

⑴实验分析:  

①科学家用         培养

大麦幼苗,获得上述数据。

②数据表明,距根尖1~2mm比30~ 40mm区域吸收32P的量   

③根尖某区域吸收32P的量等于            

⑵该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2分)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叶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请用所提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说明实验原理。

装置说明:反应瓶1~3分别是HClO4、Ba14CO3和安全瓶;4~6均是Ba(OH)2 ;7为叶室;8为单向气压泵;9~14均为弹簧夹;15为光源;16为盆栽棉花;

注:用于实验的化学试剂可以更换,但实验装置只有一套。如何检测放射性不作要求。

Ⅰ.实验步骤及结果:

(1)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启动单向气压泵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CO2

   检测到叶片无放射性。

Ⅱ.实验原理: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B 6.C 7.B 8.B 9.A 10.C 11.D 12.B 13.B 14.B 15.D 16.B 17.A 18.B 19.A 20.B 21.B 22.B 23.C 24.B 25.B 26.C 27.B 28.D 29.B 30.A

31.(共8分,每空2分)(1)组织液 (2)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答不答给分);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④⑤⑧⑨⑩

32.(14分)(1)酶活性的调节。(2分)这种调节具有快速、精细的特点。(2分)

(2)①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浓度不作要求),碘液,热水,冰块,清水;(写出前3项即可给分)(2分)

②酶的活性;pH、酶溶液浓度、淀粉溶液浓度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各2分,共4分)

③出现同一结果(如气体体积为5ml)所需的时间;或经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

④(2分)

33.(8分)⑴含32P的完全培养液(2分)  少(2分)  运输量加积累量(2分)

⑵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资运输的过程,通过测定根尖不同区域矿质元素吸收量(运输量加积累量)的多少可以确定吸收最活跃区域(2分)

34.(12分)实验步骤

  (2)关闭10、12、14号夹,打开9、11、13号夹,启动单向气泵。光照,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2分)。

  (3)一段时间后,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14CO2 。检测到叶片有放射性(2分)。

  (4)更换4、5、6号瓶内试剂(或清除密封系统的放射性),关闭光源(或遮光处理),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让叶片以呼吸作用为主(2分)。

  (5)(2分)一段时间后,检测到4、5、6号瓶内有放射性Ba14CO3沉淀。

实验原理

(1)HClO4和Ba14CO3反应生成含放射性的14CO2 ,在光照下,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14CO2合成有机物,使叶片上出现放射性现象。(2分)

(2)植物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分解含放射性碳的有机物,生成14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14CO3沉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