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四次统考试题
付晓华
注:1.本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值72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考生须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功 能 | |
A | RNA聚合酶 | 催化DNA转录形成mRNA |
B | 胰岛素 | 降低血糖浓度 |
C | 干扰素 | 促进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
D | 限制酶 | 切割DNA分子 |
2.当哺乳动物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增加时会出现的现象为
A.肝糖元合成减少
B.血糖含量增加
C.肌肉细胞对葡萄糖利用增加
D.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增加
|
①②③三部位的细胞最有可能是分别来自于下列何处的细胞
A.种子、胚、胚乳 B.胚、胚乳、种皮
C.胚乳、胚、种皮 D.胚、种皮、胚乳
4.人体代谢过程中,需要最多的是机营养物质和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依次为
A.蛋白质、蛋白质 B.水、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水
5.某生物兴趣小组配制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进行溶液培养法栽培植物,并在第二周及时补充了足量的完全培养液,但却在第三周观察到小桃树的叶片表现缺素症,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培养液中缺乏O2
B.培养液中缺乏大量矿质元素
C.培养液中缺乏微量矿质元素
D.培养液中水不足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酵母菌中的质粒
A.脱氧核苷酸为其基本组成单位
B.能进行自我复制
C.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D.质粒中的基因无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
7.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图解,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的过程有
|
A.② B.④ C.①②④ D.①③
8.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中均能产生的物质是:
①O2 ②丙酮酸 ③ATP ④CO2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列哪几项不在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中发生
A.细胞分化 B.基因突变 C.细胞衰老 D.羊膜的形成
|
A.直立生长 B.向左弯曲 C.向右弯曲 D.不生长、不弯曲
11.用含15N标记的(NH4)2SO4给大豆施肥,收获后用大豆喂猪,经放射性跟踪检测,结果在猪的唾液和尿液中都能检测到15N的存在,唾液与尿液中最终检测到含15N的物质形成,分别是由于下列哪项中的缘故
A.蛋白质水解,脱氨基作用
B.氨基酸脱水缩合、脱氨基作用
C.蛋白质水解,氨基转换作用
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氨基转换作用
12.刺激一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末梢,神经冲动在该神经元细胞中的传导方向为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轴突→树突→细胞体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
13.有关人体内脂质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可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B.脂质可转化为肝糖元
C.脂质可以被胰腺细胞利用合成胰蛋白酶
D.脂质可由蛋白质转化形成
14.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若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某个基因分别发生的突变,则会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替换成另一氨基酸。该突变分别发生在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基因的
①外显子 ②编码区 ③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④非编码区
A.①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5.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化为“外正内负”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
D.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16.感染了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免疫功能功能首先发生在
A.黏膜的阻挡与消灭
B.抗体与之结合,使其失去作用
C.吞噬细胞的吞噬
D.淋巴因子与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17.培育转基因抗虫棉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过程为
A.脱分化和再分化 B.碱基互补配对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D.同源染色体配对
|
A.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②过程表示胚后发育
B.图中①过程没有细胞分化过程,②过程中有细胞分化过程
C.鲸、雄鹰和兔子在个体发育中会出现羊膜
D.受精卵卵裂处于囊胚形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19.某个基因的内含子中的碱基A+T占40%,而外显子中A+T占70%,已知由其中的一条链转录后拼接而成的mRNA中U占25%,则该mRNA中碱基A占
A.15% B.25% C.45% D.75%
20.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C.细胞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需呼吸作用提供ATP
D.有叶绿体的细胞可自行合成ATP,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21.乙酰胆碱是突触小泡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某病人的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症状分别为
A.自身免疫疾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疾病,肌肉痉挛
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肌肉痉挛
2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会引起
①冷觉感受器兴奋 ②温觉感受器抑制 ③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④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23.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净化生活污水,你认为合适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应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相同
A.乳酸菌 B.硝化细菌 C.蘑菇 D.金鱼藻
|
在光照强度为b点时,使作物增产的措施不包括
A.增加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B.白天适当降低温度
C.白天适当提高温度
D.保持昼夜温差
25.提取果蝇的巨大染色体,把它放入装有稀释胃液(PH为2.0)的试管中,37OC恒温水浴10min后,试管内的主要物质组成是
A.氨基酸、胃蛋白酶、脱氧核甘酸、H2O
B.氨基酸、胃蛋白酶、DNA、H2O
C.多肽、胃蛋白酶、DNA、H2O
D.多肽、胃蛋白酶、脱氧核甘酸、H2O
26.从理论上分析,通过下列哪项措施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A.用小麦的嫩叶沤肥后,施放到田中
B.用苜蓿的嫩叶沤肥后,施放到田中
C.用水稻的嫩叶沤肥后,施放到田中
D.用紫云英老叶沤肥后,施放到田中
27.下列哪种情况下尿量会相对增加
①剧烈运动时 ②天气转冷时 ③患糖尿病时 ④静脉注射2000mL5%葡萄
⑤摄取较多过咸的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28.肝糖元分解形成的葡萄糖释放到组织液中后,再至少要经过多少层膜结构才能到达其他的组织细胞内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29.有人通过观察发现,阴生植物经蒸腾作用散失掉的水分比阳生植物经蒸腾作用散失掉的水分少得多,但阴生植物也没有出现矿质元素的缺乏症,这一现象主要可说明
A.阴生植物需要的水分少
B.阴生植物需要的矿质元素少
C.蒸腾作用对根吸水和矿质元素的影响相同
D.根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第二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析出含DNA的黏稠物
B.实验过程中,加入冷却酒精的目的是为了提取出含杂质少的DNA
C.实验过程中,要进行三次过滤
D.实验过程中,将缠绕在玻璃棒上的丝状物,加入到0.015mol/LNaCl的试管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可显蓝色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42分)
31.(9分)右图为鸭趾草气孔开放(A)和关闭(B)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白天,当气孔的运动状况如B图所示,此时除能影响水分的散失外,还能影响鸭趾草哪些生理过程(写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鸭趾草的保卫细胞内,能产生多糖的细胞器有_________种。
(3)若图中的保卫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要恢复它的分裂能力,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培育出“鸭趾草——紫草”植株,应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鸭趾草可接受光照的面积为
|
(5)在上图D坐标中,画出白天当气孔运动由如图A变为图B时,叶肉细胞内C3、C5的变化趋势曲线。
32.(9分)白细胞介素-2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用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培养方法获得的白细胞介素-2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和感染性疾病。
(1)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细胞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若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不能无限增殖,欲制备大量白细胞介素-2,可采用细胞融合技术;该技术的实施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
(2)应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白细胞介素-2,在实施基因操作时,提取目的基因(白细胞介素-2基因)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写两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淋巴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的常见细胞器有_________种。
(4)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受相应的基因控制,该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在空白的试管中进行DNA复制模拟实验时,必须往试管加入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之所以能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有效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于是人们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如①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1)现在请你提出另一种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对假设①验证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预测。(不要求写具体的实验步骤)
①基本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7分)下列是以小白鼠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提取小白鼠的遗传物质并将其彻底水解,得到的水解产物有___________。
(2)用2.5%的NaCl溶液静脉注射至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体的抗利尿激素含量__________,醛固酮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
(3)用含
(4)利用成熟和体质相等的雌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手术切除雌鼠的两个卵巢后(OVX),再施以激素A,观察对子宫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动物组别 | 手术/处理方法 | 子宫平均质量(mg) |
1 | 对照实验 | 118 |
2 | OVX | 70 |
3 | OVX+激素A | 117 |
由上表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察小白鼠卵巢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某细胞中含有X个四分体,则卵巢中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最多为________条。
35.(7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类。乙型和丙型流生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禽流感病毒的宿主主要有家禽、野禽和候鸟等。禽流感病毒基因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这8个片段编码10个病毒蛋白,其中8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HA、NA、NP、M1、M2、PB1、PB2和PA),另两个是分子质量最小的RNA片段,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NS1和NS2。
材料二 病毒的RNA分为三类,即正链RNA[(+)RNA]、负链RNA[(-)RNA]和逆转录RNA。分别存在于3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中。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负链RNA必须在病毒颗粒携带的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成(+)RNA才具有mRNA的功能;逆转录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整合到寄主的DNA中,再转录合成mRNA。
(1)禽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禽流感病毒感染中,往往是先通过________的作用来阻止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3)简要叙述用35S标记禽流感病毒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第四次统考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42分)
31.(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mg。
(5)
32.(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7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