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3

2014-5-11 0:36:40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3

(修本---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到第五节)

命题:万晓军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1.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可通过代谢产生极少量的一氧化氮分子。一氧化氮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它在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中能激活某种酶,将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状一磷酸鸟苷(cGMP),使得平滑肌细胞舒张,有扩张血管作用。请分析一氧化氮进入平滑肌细胞的方式和GTP含有高能磷酸键个数分别为(  )

  A.自由扩散 2   B.自由扩散 3   C.主动运输 2   D.主动运输 3

2.右图示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关系,下列有关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代表光下植物干物质积累量

B.m的大小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有关

C.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量不再增加与叶绿体中酶数量有关

D.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的自然环境中,植物仍能生长

3.下列关于ATP分子的说法正确的(  )

 A.由于ATP是高能化合物,所以与生物体内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关系最密切。

 B.玉米光合效率比水稻高,主要在于玉米的光反应中ATP的产生速率高于水稻。

 C.几乎所有生物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的事实,是这些生物有共同原始祖先的证据之一。

 D.植物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少于动物肌细胞内线粒体数目,证明植物细胞叶绿体为叶肉细胞提供ATP。

4.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

试管顶端的气体量,下列各项中为本实验主要目的的是(  )

A.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D.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5.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6.如图所示,把体积相同的10%的葡萄糖溶液A侧与10%的蔗糖溶液B侧用半透膜C隔开,其最初结果是 ( )

A、水从A侧移向B的与B侧移向A侧的相等

B、水从A侧移向B的比B侧移向A侧的少

C、水只能从A侧移向B侧

D、水既不从A侧移向B侧也不从B侧移向A侧

7.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及清水、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时间1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2: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

A.a     B.b      C.c    D.d

8.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 的体积与吸收O2 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 )

 A.有1/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4/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4/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3/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9.设计实验探究元素X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的自身对照,其中属于对照组的分别是( )


A、甲组、实验前   B、甲组、实验后   C、乙组、实验前   D、乙组、实验后

10.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 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

A.叶片吸水膨胀, 密度减小

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

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

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

1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H]可产生于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以及幼茎的皮层细胞中

  B.在其他条件均正常时,若CO2 的供应减少,则细胞中C3 含量上升,C5 含量下降

  C.若给予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和保证CO2 的供应,则可适当地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

  D.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12.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

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

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馏水中(不含NaHCO3) 的烧杯中

13.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光处理

萌发率%

光 处 理

萌发率%

R

70

R—FR—R—FR

6

R—FR

6

R—FR—R—FR—R

76

R—FR—R

74

R—FR—R—FR—R—FR

6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 

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 

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

14.下图是一个有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左槽液面上升    B.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C.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D.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

15.下表是对甲、乙、丙图所示的生命现象及a、 b、 c所表示的变量的分析,正确的一组为(  )

选项

生命现象

变量

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

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CO2的吸收量(释放量)

温度

生长速率

A

B

C

D

班级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

16.(10分)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3种二糖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试验:

5 min后,检测每只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上表。

(1)     请指出一种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还原糖的方法,并说明现象与相应的结论: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某种试剂,具各种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观察指标是:                                     


17.(11分)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叶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请用所提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说明实验原理。

装置说明:反应瓶1~3分别是HClO4、Ba14CO3和安全瓶;4~6均是Ba(OH)2 ;7为叶室;8为单向气压泵;9~14均为弹簧夹;15为光源;16为盆栽棉花;

注:用于实验的化学试剂可以更换,但实验装置只有一套。如何检测放射性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及结果:

(1)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启动单向气压泵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CO2

   检测到叶片无放射性。


实验原理:

18.(21分)Ⅰ.为了探索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向上运输的途径,现做了如下实验:把柳茎一段的树皮(韧皮部)同木质部分离开来,在两者之间插入或不插入不透水的蜡纸,然后在柳树根部施,5 h后测定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茎中向上运输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根部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

(2)如果在有蜡纸间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而树皮中几乎没有,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分离部位的以上或以下部分以及不插蜡纸的实验中,树皮中有较多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类似上述的实验,在日常生活中你利用下边提供的材料和用具简易地研究

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材料用具:红墨水、柳树枝条数枝、刀片、烧杯、剪刀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把柳树的茎放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胡萝卜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A、C两处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A处细胞具有____  __结构而C处细胞没有。

(2)取该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上需加入蔗糖,培养时需要照光,那么,培养过程中的“植物”到底是自养型还是异养型?光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上述疑问,望以文字叙述、加以列表方式,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3

(修本---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到第五节)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C

A

B

B

B

C

A

C

C

C

C

C

D

16.(10分) (1)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有还原糖;如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无还原糖

(2)该酶能分解3号试管中的二糖为单搪,但不能分解1、2号试管中的二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第一步,将糖C溶液各2 mL注入到A、B、C三只试管中,并均加入指示剂;

第二步,向A试管中加入2mL酸,向B试管中加入2 mL水,向C试管中加入2 mL碱;

第三步,向三只试管中均加入2 mL的酶X溶液;

第四步,将三只试管置于37℃水浴中加热I5min;

观察指标:检测各试管中指示剂变色时间的长短

17.(11分)

实验步骤

 (2)(2分)关闭10、12、14号夹,打开9、11、13号夹,启动单向气泵。光照,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3)(2分)一段时间后,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14CO2 。检测到叶片有放射性。

 (4)(2分)更换4、5、6号瓶内试剂(或清除密封系统的放射性),关闭光源(或遮光处理),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让叶片以呼吸作用为主。

 (5)(1分)一段时间后,检测到4、5、6号瓶内有放射性Ba14CO3沉淀。

实验原理

(1)(2分)HClO4和Ba14CO3反应生成含放射性的14CO2 ,在光照下,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14CO2合成有机物,使叶片上出现放射性现象。

(2)(2分)植物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分解含放射性碳的有机物,同进生成14CO2沉与14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14CO3沉淀。

18.(21分) Ⅰ. (1)导管  主动吸收(各1分)

  (2)导管在木质部 韧皮部的K离子来源于导管(2分)

(3)第一步:取2枝柳树枝,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6片叶的柳树枝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积成正比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每空2分)

.(1)中央大液泡 (2分) 

(2)一组在培养基中加30%的蔗糖,另一组不加蔗糖;接种后,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光下和黑暗中培养;(2分) 1个月后,观察植物体生长、分化情况,结果为下表(6分):

培养条件

加蔗糖

不加蔗糖

光照

正常生长,分化

不生长,死亡

黑暗

只生长,不分化

不生长,死亡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培养过程中的“植物”是异养型, 光促进细胞分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