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4
(必修本---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六到第八节)
命题:万晓军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1.据报道,
①可在体内储存 ②在体内可转化 ③分解后释放能量 ④能生成水、CO2和尿素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性食物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
C.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和贮存物质 D.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3.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B点。AB段可说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加快
B、乙图中曲线Ⅰ表示无氧呼吸类型,曲线Ⅱ表示有氧呼吸类型
C、如果乙图中曲线Ⅰ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乳酸
D、曲线Ⅱ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4.在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在同时盛有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养鱼缸中,当处于下列哪一种情况时,整个鱼缸的物质代谢恰好处于相对平衡?( )
A、动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B、动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等于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C、动物和植物的CO2输出量等于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
指标 | 参考值 | 甲 | 乙 | 丙 |
谷丙转氨酶 | 5—40U/L | 90 | 30 | 31 |
总蛋白 | 55— | 40 | 38 | 60 |
葡萄糖 | 3.9—5.9mmol/L | 3.6 | 3.8 | 10 |
尿素氮 | 1.9—7.2mmol/L | 1.2 | 3.0 | 8.5 |
D、动物的CO2输出量等于植物CO2的输出量
5.下表为甲、乙、丙三个病人早晨空腹时血清中部分指标,有关判断除那项外都是正确的?( )
A.甲的血氨浓度可能低于正常值范围
B.乙可能水肿并伴有蛋白尿现象
C.丙可能身体消瘦并伴有多尿现象
D.甲、乙、丙的病变器官可能分别是肝、肾、胰
6.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 |
A B C D
7.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丙能抑制 ATP 的形成,则会使 ADP 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 [H] 被氧化成水,则会使 02 的消耗减少
8.右侧曲线图显示酵母菌的数目随时问发生的改变.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都盛有相同体积的糖溶液,烧瓶A持续获得氧的供应而烧瓶B密闭.试解释为什么烧瓶B的曲线在8h后转入固定水平?( )
A.因为氧气被完全耗尽,酵母菌死亡
B.烧瓶B内积聚的乳酸令酵母菌中毒死亡
C.由于有害的代谢产物积聚,酵母菌的生长、生殖过程受到抑制
D.酵母菌不能进行生殖作用
9.冬眠的动物在环境温度适宜时,又可自动苏醒,称为出眠。冬眠动物出眠时( )
A.产热活动迅速恢复,散热活动随后缓慢恢复,体温升高
B.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C.产热活动与散热活动同时恢复,体温不变
D.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不变,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10.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下列关于肝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代谢中的氨基转换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作为肝功能检查指标的“转氨酶”存在于肝脏细胞细胞质中
B.乙醇在肝脏的氧化过程 中的③在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中完成
C.肝脏能合成脂蛋白,运走脂肪,可避免脂肪在肝脏中堆积
D.具有囊膜的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吞噬细胞的处理,将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才能刺激T淋巴细胞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11.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处理方法 | 接种大肠杆菌 |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 接种大肠杆菌,表面全被醋覆盖 | 接种大肠杆菌 | 无接种菌 |
温度 | | | | | | |
观察结果 | 全表面呈浑浊 |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 全表面呈浑浊 | 全表面清晰 | 全表面清晰 | 全表面清晰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
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12.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的瓶子肯定混有酵母菌 B.发热的瓶子肯定混有乳酸菌
C.只盛放葡萄糖液的瓶子能量会增加 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物质种类会减少
13.甲、乙两种水稻品种栽种于江南地区,栽植后27日进入梅雨季节,期间测量水稻的总糖含量变化情形,得到下表之结果。根据下表,下列推论何者错误?( )
A.梅雨季节期间水稻仍然合成糖类 江南地区水稻每株总糖含量(g/株)变化情形
栽植后日数 | 7 | 14 | 21 | 28 | 35 |
甲品种 | 1.3 | 2.5 | 4.5 | 5.5 | 4.1 |
乙品种 | 1.1 | 1.6 | 3.5 | 4.3 | 4.1 |
B.乙品种水稻的光合作用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可能比甲品种小
C.梅雨季节期间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的下降是因为呼吸作用的增强
D.水稻在梅雨季节有降低光合作用现象
14.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有[H]+O2H2O
B.在含葡萄糖(C6H12O6)和乳糖(
C.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胞,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可检测到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D.小白鼠吸入18O2较长时间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含C18O2,但尿中的水含H218O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稻、小麦、大豆和马铃薯”四种生物中,吸收土壤中硝酸盐最少的是大豆
B.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值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C.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
D.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班级 姓名 学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
|
|
|
|
|
|
|
|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
16.(14分)下图表示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途径,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头期刺激(指食物等信号刺激头面部的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属于___________调节。
(2)人体细胞中能够进行⑥过程的多糖是_____ ___,能促进该过程的激素有_______ _______。
(3)物质A______ ______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相互转化的枢纽。人体剧烈运动后由A产生乳酸,但血浆pH变化不大,原因是 。
(4) 是蛋白质代谢的特有产物,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矿质元素,而大气中的N2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途径才能被植物利用。
(5)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可以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利用______________技术,培养出细胞株、细胞系,获得蛋白质制品。细胞株与细胞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后者 。
(6)下表是某中年男子的血液化验单中部分数据。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
项目 | 结果 |
血糖 | 185mg·dL-1 |
甘油三酯 | 120mg·dL-1 |
总胆固醇 | 200mg·dL-1 |
谷丙转氨酶 | 正常 |
①该男子可能患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调查该男子家族中无糖尿病患者,试从分子水平分析该男子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男子为了降低血糖浓度,他不吃糖类,只吃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一段时间后,化验结果是血糖浓度仍然较高,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内的__________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 淀粉酶产量(相对值) |
玉米淀粉 | 235 |
麦芽糖 | 179 |
葡萄糖 | 52 |
蔗糖 | 17 |
乳糖 | 0 |
不含糖 | 0 |
17.(14分)Ⅰ.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安琪酵母发面蒸馒头,某学生想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并设计下列对照实验,请你完成有关内容: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实验原理:细胞的不同呼吸方式释放的能量多少不同,但每种方式所释放的能量中都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导致细胞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3)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质量浓度为0.19/mL的葡萄糖溶液、液体石蜡油、蒸馏水、保温瓶、温度计、棉花。
(4)实验步骤:
①将质量浓度为0.19mL的葡萄糖溶液加热后冷却备用;
②取3只保温瓶,编号为A、B、C,并将C瓶设计为对照。
③在3只保温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备用的葡萄糖溶液。
④A瓶中再加入_______ ______ __,B瓶中再加入________ __ _ ___,C瓶中再加入___ __ ______。
⑤3个保温瓶中均放入温度计,用棉花轻轻塞上瓶口,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⑥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3个保温瓶的温度数据.
(5)实验结果预测并解释原因
A瓶温度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温度______ 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瓶温度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
Ⅱ.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的类型,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的目的: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呼吸类型。
(2)实验的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如果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
(3)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豌豆种子,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珠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
(4)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Ⅰ,如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设计另一个实验,请指出另一个实验装置Ⅱ应如何设计。(不是设计校对实验)
。
(5)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
② ;
③ 。
18.(14分)I.在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其中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青霉素G钠。回答下列问题:
(1)向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G钠的时刻为 点。
(2)肺炎双球菌种群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 的,肺炎双球菌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 (前、中、后),青霉素G钠对肺炎双球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
(3)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4)处于 段的细菌常用作菌种,原因是 。
II.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温度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
| 0 | 0 | 0.1 | 0.2 | 0.3 |
| 0.2 | 1.0 | 1,9 | 3.1 | 4.0 |
| 0.4 | 1.3 | 2.2 | 3.3 | 4.5 |
| 0.7 | 1.2 | 2.8 | 4.4 | 5.0 |
| 0 | 0.1 | 0.2 | 0.3 | 0.4 |
(1)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 。
(2)该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
(3)表中数据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 的量,
(4)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 ,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 (“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 。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4
(必修本---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六到第八节)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D | D | C | C | A | D | D | C | B | D | B | A | C | D | A |
16.(14分)
(1)神经
(2)肝糖元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丙酮酸等中间产物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或乳酸与NaHCO3反应
(4)尿素 生物固氮
(5)动物细胞培养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6)①糖尿病 ②基因突变 ③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可转化成糖类
③肝脏 氨基转换(转氨基)
17.(14分)
Ⅰ.(4) ④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和液体石蜡油 与A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 与A等量的蒸馏水
(5)升高少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放出的能量少
升高多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不升高 无酵母菌没有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6)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Ⅱ.(4)说明:强调等量的种子,即用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5)①装置Ⅰ中的液滴左移、装置Ⅱ中的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装置Ⅰ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Ⅱ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③装置Ⅰ中的液滴左移、装置Ⅱ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8.(14分)I.(1) c
(2)不定向的 ; 前; 选择
(3)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4)ab和de; 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且增殖快
II. (1)除去氧气和灭菌
(2)C6H12O6
(3)CO2; 0.9
(4)35 oC; 少; 葡萄糖因消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