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8

2014-5-11 0:36:40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8

(必修本---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一到第三节)

命题:万晓军      2006、12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AUUGAC

 
1.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机制而荣获2006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的mRNA称为正义RNA,而与正义RNA互补配对的RNA称为反义RNA,正义RNA与反义RNA混合后生成双链RNA(dsRNA),正是dsRNA导致产生了RNA干扰现象  (RNAi现象)。dsRNA在生物体内是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称为siRNA,这些小片段一旦与mRNA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该mRNA失去功能,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了。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UAAGAC

 
 A.若某DNA片段的非模板链为ATTGAC,则dsRNA为 ========

 B.siRNA形成是因为酶切开了氢键

 C.形成dsRNA的过程中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RNAi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使遗传信息不能以蛋白质形式表达出来

2.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 (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右图所示。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

A.HindⅢ1个,BamHⅠ2 个         B.HindⅢ2个,BamHⅠ3个

C.HindⅢ2个,BamHⅠ1 个         D.HindⅢ和BamHⅠ各有2 个

3.《科学大观园》报道,美国某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项化学干扰技术,有望使人体的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这项干扰技术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  )

A.DNA复制过程  B.致病基因完整性  C.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转换作用  D.某些DNA转录过程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4.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祖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或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

5.下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设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若Ⅰ-2无乙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II—3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8

D.设Ⅱ-4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6.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形态遗传和紫茉莉的叶色遗传的特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遵循孟德尔定律

B.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RNA,遵循孟德尔定律

C.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都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DNA,都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7.若两条链都含32P的DNA的分子量是M,两条链都不含32P的DNA的分子量是N。把含32P的DNA的细菌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上让其分裂a次,则细菌的DNA的平均分子量是( )

A.[N(2a-2)+M]/ 2a  B.[N(2a-1)+M]/ 2a    C.[M(2a-2)+N]/ 2a  D.[N(2a-1)+M]/ (2a-2)

8.15N标记细菌中的DNA,然后又将普遍的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细菌在含14N的营养基上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了4个新个体,它们DNA中的含14N链与15N链的比例是( )

A.3∶1        B.2∶1       C.1∶1        D.7∶1

9.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10.豌豆种皮的灰色A对白色a是显性,现将F1(杂合子)种植并连续自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1植株上的种子种皮都是灰色   B.F2植株上种子种皮灰色:白色=3:1

  C.F1植株上的种子胚有三种基因型   D.F2植株上种子的胚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2

1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12.下列哪种情况下后代的遗传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


黑色短毛

黑色长毛

白色短毛

白色长毛

雌(F2

52

19

16

6

雄(F2

49

14

15

5

13.纯种的黑色长毛狗与白色长毛狗杂交,F1全是黑色短毛。F1代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对常染色体上

B.F1中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之比为1: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个体接近5/8

D.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中都有杂合体

14.右图代表人体某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给该过程提供模板的是 mRNA

B.图中的这一过程有水产生

C.有多少种密码子,就有多少种tRNA 与之对应

D.图中的这一过程不能完全体现“中心法则”的内容

15.来自宿主植物的信使RNA进入根瘤菌菌体,并在菌体内翻译合成“豆血红蛋白”。当碗豆被不同种的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当碗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浸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对于上述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A.碗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相同

  B.碗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外显子相同 

  C.不同种根瘤菌影响豆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编码区相同

D.碗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不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

班级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

 
16.(13分)Ⅰ.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某种酶(PG)开始合成并显著增加,促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鲜。科学家利用反义RNA技术(见图3),可有效解决此问题。该技术的核心是,从番茄体细胞中获得指导PG合成的信使RNA,继而以该信使RNA为模板人工合成反义基因并将之导入离体番茄体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新植株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反义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反义RNA与细胞原有mRNA(靶mRNA)互补形成双链RNA,阻止靶mRNA进一步翻译形成PG,从而达到抑制果实成熟的目的。请结合图解回答:

(1)反义基因像一般基因一样是一段双链的DNA分子,合成该分子的第一条链时,使用的模板是细胞质中的信使RNA,原料是四种    ,所用的酶是    

(2)如果指导番茄合成PG的信使RNA的碱基序列是—A—U—C—C—A—G—G—U—C,那么,PG反义基因的这段碱基对序列是          

(3)将人工合成的反义基因导入番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运输工具是      ,该目的基因与运输工具相结合需要使用的酶有               

Ⅱ.下面甲图中DNA决定某一多肽链中的酪氨酸和丙氨酸过程示意图,乙图示样品 DNA经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可以获取大量DNA克隆分子。分析回答:


(1)甲图中含有  种核苷酸;丙氨酸的遗传密码子是  。该图表示了DNA中遗传信息的

  过程。

(2)有一种贫血症是血红蛋白分子的一条多肽链上,一个酪氨酸被一个苯丙氨酸所替代造成的。此种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即  发生了改变。

(3)乙图的“PCR”与人体内的DNA复制相比有何特殊之处?          。

(4)现在要通过“PCR”得到甲图中DNA片段的1024个克隆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7.(14分)继孟德尔之后,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遗传研究。一次他在野生型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就此他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该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其F1无论雌、雄都是红眼。F1的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2中,红眼 : 白眼=3 : 1;雌性 : 雄性=1 : 1。但是,白眼性状只限于雄蝇。

实验二:用最初那只白眼雄蝇与实验一中的F1雌蝇交配,结果得到了1/4红眼(雌):1/4红眼(雄):1/4白眼(雌):1/4白眼(雄)。

实验三:摩尔根将实验二得到的白眼雌蝇与纯合的红眼雄蝇交配,其后代中雌蝇都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

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出现白眼雄蝇的根本原因是           

(2)果蝇的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依据是                   

(3)在完成实验一后为什么又设计完成了实验二?

                                       

(4)根据孟德尔的系列试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验三的结果(显性性状基因用W表示,其相对的隐性性状用w表示):

18.(15分)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且F1的统计数据绘成了右侧的柱形图。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F1黄色与绿色比、圆粒与皱粒比分别是多少?

(2)你能推测出亲本某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吗?请写出推测过程。

(3)此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多少?请说出推测过程。

(4)有同学认为子代黄色与绿色比符合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比不符合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有道理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5)如果在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势很好,F1中的4种表现型相互杂交后代能够产生绿色圆粒的组合有哪些?其中哪种组合产生的绿色圆粒豌豆概率最高?如何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请你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程序。(要求:程序设计合理、简约)

(6)在统计数据中这4种表现型的比不是9∶3∶3∶1,那么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是否符合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你能根据亲本和F1的豌豆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吗?(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简约)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8

(必修本---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一到第三节)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C

C

C

B

A

B

D

C

D

C

C

B

16.(13分)

Ⅰ.(5分)(1)脱氧核苷酸 逆转录酶

  (2)—T—A—G—G—T—C—C—A—G—

    —A—T—C—C—A—G—G—T—C—

  (3)质粒(或运载体、病毒)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Ⅱ.(8分) (1)8 GCC 转录和翻译  ,

  (2)基因突变 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结构)

  (3)离体条件,需要高温,高温酶(答上两项即给分)

  (4)3069(2分)

 

17.(14分)

(1)基因突变

(2)红色 在实验一产生的F1个体全都表现红眼亲本的红眼性状

(3)为了探究实验一F2中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个体表现的问题。

(4)①根据实验一可以确认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实验二和实验三进一步可以确认果蝇的眼色为伴X遗传。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w和其正常的等位基因W都由X染色体携带而Y染色体上没有。雌性果蝇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

   ③实验三的结果可用遗传图解解释为(相应正确的文字表述也给分):

18.(15分)

(1)黄色与绿色比为3∶1,圆粒与皱粒比为1∶1。

(2)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基因的传递情况, 

子代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  子代为1∶1时,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

这样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则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3)1/4,因为Yy×Yy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

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4。

(4)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比应该是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比。

(5)黄圆×绿圆、黄圆×绿皱、绿圆×绿皱可以产生绿色圆粒; 绿圆×绿皱产生绿圆的概率为1/2;将F1的绿色圆粒豌豆自交,淘汰绿色皱粒豌豆,连续进行选择直到不发生分离时为止。

(6)将亲本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4种表现型,比例接近9∶3∶3∶1,这样表明这两对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也可以将亲本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表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