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2014-5-11 0:36:40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26)

⒈SARS病毒、蓝藻、酵母菌、蝴蝶兰、人都属于生物,下列哪项可作为上述结论的共同证据

①具有细胞结构  ②含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  ③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④具有应激性  ⑤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⑥能繁殖后代  ⑦都能改造环境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⒉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C.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D.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⒊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B.人体内血钠含量过低,会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甚至导致心律失常

C.落叶与正常叶相比钙和镁的含量基本不变

D.微量元素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⒋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A.信使RNA和必需氨基酸  B.激素和递质  

C.淀粉酶和解旋酶  D.肝糖元和丙酮酸

⒌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是

A.水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最终电子供体

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C.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水生成

D.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

⒍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⒎菠菜的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⒏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精子与卵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细胞膜外面的糖蛋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无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⒐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无丝分裂中既有核DNA的复制,也有核DNA的平均分配

C.有丝分裂后期向一极移动的染色体一定含有成对同源染色体

D.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

⒑从免疫后的小鼠体内的哪一种内脏器官中易获得足量的效应B细胞以用于单克隆抗体制备

A  心脏   B 脾脏   C 肾脏   D 肝脏

⒒NADPH在叶绿体中的生理作用之一是

A.吸收光能并转化光能       B.作为C3还原过程的氢载体

C.催化C3的还原过程      D.提供固定CO2过程的活跃化学能

⒓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H]产生在: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③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④呼吸作用第二阶段;⑤呼吸作用第三阶段

A.①③⑤  B. 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⒔下表是关于三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硝化细菌

  固氮蓝藻

  根瘤菌

  能  源

  氧化有机物

  光能

  氧化氮气

  碳 源

利用二氧化碳

利用二氧化碳

  利用糖类等

  氮  源

  利用铵盐

  利用氮气

  利用氮气

  光合色素

  没有

  有

  没有

A.根瘤菌  B.固氮蓝藻    

C.硝化细菌和固氮蓝藻    D.上述三种生物

⒕关于松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增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

D.促进农作物体内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运输

⒖按照现代进化理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可以表述为

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B.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C.突变、自然选择、隔离       D.突变和基因重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⒗有关蛋白质代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可以在体内合成约20种氨基酸

B.在空腹情况下饮用牛奶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C.脱氨基作用产生的“不含氮部分”也可能含氮

D.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的速度加快

⒘下列哪项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A.激素  B.血红蛋白  C.尿素  D.氨基酸

⒙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表中Y、y、R、r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 = 4>1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⒚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⒛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1.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

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  

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

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   

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

22.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自交得F2,将F2中全部绿色圆粒豌豆再自交得F3,则F3中纯合的绿色圆粒的比例是

A.1/2   B.4/9   C.7/12    D.1/8

23.应用黄色短杆菌发酵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不需要的操作是

A.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菌体数目和产物浓度等

B.接种前需要,将菌种多次扩大培养

C.选育出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D.严格控制搅拌器的转速,以利菌种生长和代谢

24.下列有关果实发育的图解中,表达正确的是

25.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

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不同的

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27.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 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28.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nuc-1基因被称为细胞中的“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B.若能选择性激活细胞内的死亡在,则可用于治疗癌症

C.蛙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自我凋亡的具体表现

D.细胞中DNA被降解是导致细胞死亡的根本原因

29.在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中含有RNA的结构有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基质    C.叶绿体基质    D.核糖体

30.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在人体内所有活细胞中都发生的有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氨基酸合成胰岛素      D.ATP的合成和水解

31.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

B.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

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也可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单倍体

32.下列各项中,可能出现右图结果的是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

C.高等植物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比值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三、综合题:

33. (8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细胞核的   ____ 使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分开,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______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

(2)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白质需经过______和________的加工和修饰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

(3)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     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        

(4)人工生物膜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多项选择)

A.污水处理  B.食品保存  C海水淡化处理  D.人造器官材料

34.(8分)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    ;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    ,图中结构[  ]     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

(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3)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   

(4)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上图甲细胞    ,图乙细胞___________(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35.(5分)根据抗体的有关问题回答:

⑴抗体分子的基因组成单位是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

⑵人体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是由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⑶抗体的产生和分泌也说明了细胞内的______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⑷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为促进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特有的促融剂是______。

36.(8分)右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__     _时期,图中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___________。该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____条。

(2)该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

(3)如果a上某位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要鉴定图中1的主要成分,理论上可选用的鉴定试剂是_____和_____。

37.(9分)右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请分析回答:

(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丙分泌的_______和丁分泌的   _________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3)甲分泌的______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________作用。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受________和______共同调节。

38. (10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上图1中的1个精子与上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8分)以下各项是小麦的几种育种方法,图中涉及的小麦两种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回答:

A.高秆白粒小麦×矮秆红粒小麦→F1→F2稳定遗传的矮秆白粒小麦。

B.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染锈病小麦→F1→花粉→a→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C.

(1)A组与B组的育种方法相比,育种年限较短的是     

(2)C组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3)在A组中,由F1到F2,育种工作者采用的方法是      。B组a代表的个体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4)C组的育种方法中A、B、D、E各表示        ,F1不可育,其原因是   

40.(7分)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要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右图是以丙酮酸为中心的生物代谢途径,请回有关问题:

(1)如果图中C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则图中④可能代表的物质是_____。

(2)丙酮酸通过图中C、D过程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其去向是_________。

(3)在一定的条件下,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结合上述代谢途径,简要分析为什么人体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量并多样化的蛋白质? _________。

样品

酵母菌数量

(个/mm3

pH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760

3.0

5

1000

5.0

(4)利用酵母菌可进行食用酒精的发酵生产。为了探究酵母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一次实验探究:将10 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间隔相同时间先后等量并均匀取样5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酵母液的pH,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同学所取样品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 (填写样品序号);如要通过连续培养法使酵母菌数量维持在最大值,应对培养条件进行怎样控制? _________

41.(9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则图中标号_____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

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5Kg,至少

需要生产者提供    Kg。

(3)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

采用的措施为           

(4)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

氧化硫的来源还应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形式进行;硫在生物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以        形式流动。

(6)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                 

42.(8分)实验设计: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和第三步及以后的实验结果等。

实验材料和用具:

新鲜的红色康乃馨花瓣若干、烧杯、记号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量筒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并用记号笔标上A、B

⑴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多项选择题:

27

28

29

30

31

32

三、综合题:

33.⑴_____  _____ ⑵_____  ______  _______ ⑶_____  ____ ⑷______

34.⑴____  ____  ___ ⑵____ ⑶_________ ⑷_____ ⑸_____  ______

35.⑴______  ______ ⑵______ ⑶______ ⑷______

36.⑴_________  ___  _____  ___

⑵______ ⑶______ ⑷_____  _____

37.⑴_________  _____ ⑵_______  ________ ⑶_____  _____ ⑷_____

⑸________  _______

38.⑴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  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9.⑴______ ⑵_____ ⑶____  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0.⑴______ ⑵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⑴____ ⑵____ ⑶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  ________ ⑸_____  

_____ ⑹_______  ______

42.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核膜,核孔2)脂质,内质网  高尔基体3)载体,抗原4)ACD
34
(1)乙  甲  [1]大液泡  (2)纤维素  (3)线粒体  叶绿体

(4)A    (5)①③⑤   ②④⑤

35

36(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   睾丸(曲细精管) 16 (2)异养型  

(3)基因突变   (4)双缩脲试剂  二苯胺

37(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   (2)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3)生长 协同   (4)下丘脑   (5)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

38(1)全能性  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液泡化而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2)专一性  株被 极核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3)生长素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结论: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萌发,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萌发。

39(1)B组

  (2)染色体变异

  (3)自交 植株矮小,而且高度不育

  (4)一个染色体组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40

41(1)④  (2)125  (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5)CO2  有机物(或蛋白质等)(6)温室效应  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