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科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5-11 0:36:42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科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

一、      选择(每题1)

1、下列各项中,一定具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人的卵细胞   B.雄猴的次级精母细胞  C.人的精子  D.男的神经细胞

2、  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碱基排列顺序

3、  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碱基模块A∶C∶T∶G为1∶2∶3∶4,则另一条链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         (   )

A.1∶2∶3∶4   B.3∶4∶1∶2   C.1∶1∶1∶1 D.2∶3∶2∶3

4、  下列哪项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  )

A.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上G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上G数目为C数目的0.5

C.若一条链上的A:T:G:C=l:2:3:4,则另一条链上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若一条链上的G:T=1:2,则另一条链上的C:A=2:l

5、  基因在动物中存在于                    (   )

  ①染色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高尔基体  ⑤线粒体

A.①②④      B.①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6、  组成生物体的核酸有两种,一种是DNA,一种是RNA,对于不同的生物,其体内核酸种类是有差异的,组成紫茉莉枝条细胞的核酸中,含碱基A、G、C、U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

  A.8种        B.7种          C.4种        D.5种

7、  35S标记的大肠杆菌T2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DNA的细菌,则新产生的噬菌体中(   )

A、全部含有35S,32P            B、全部含有32P,不含35S

C、部分含有35S,不含32P          D、部分含有32P,不含35S

8、  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控制合成胰岛素的DNA和RNA分子中至少含有碱基的数目分别是                  (   )

A.51和51  B.153和51  C.306和153   D.153和153 

9、   一段信使RNA分子中有60个碱基,其中A15个,G25个,那么转录该信使RNA分子的DNA分子中有碱基CT共多少个?(  )

A25    B40  C60   D80

10、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60个腺嘌呤.该片段连续复制2次,需要多少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

A.60    B.80    C.120    D.180

11、       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在于        (   )
A
.近结婚容易使后代产生新的致病基因
B
.近亲结婚的双方携带的致病基因比其它人多
C
.部分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
D
.部分遗传病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

12、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下列血亲关系中属于旁系血亲的是(   )

A 姨母、姨父 B  祖父、祖母  C 表兄弟、表姐妹  D 外祖父、外祖母

13、       “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

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对,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易绝种

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

14、一个基因型为Aa的白羊产生400万个精子,含a的精子有(  )

A 400万个     B 200万个  C 100万个   D  50万个

15、等位基因位于(  )

A DNA两条链上        B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 联会时形成的四分体上

16、下列因素中不是诱变剂的是(   )

A X射线  B Y射线   C 紫外线  D 吲哚乙酸

17、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则这对夫妇所生孩子患有疾病的几率为(   )

A  1/16   B 3/8   C 7/16   D 9/16

18、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的植株进行杂交,对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aaBBbb    DAAAAbbbb

19、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

A 培养技术操作简便    B 幼苗成活率高

C 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   D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0、已知某种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有(   )

A  N/4    B N/8   C N/16   D  0

21、在下列人类的生殖细胞中,两两结合能产生先天性愚型的结合是(   )

23+X  22+X  21+Y  22+Y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 生物个体基因发生突变         B 个体基因型的改变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种群中定向变异的出现

23、       两只黑豚鼠,生了一个白毛豚鼠,若再生两只豚鼠,它们都是白毛的几率是(  )

A.1/16      B.1/8       C.1/4    D.1/2

24、       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几率是(  )

A.1       B.1/2    C.1/4    D.1/8

25、       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即Ab∶aB∶AB∶ab=4∶4∶1∶1,这个生物如自交,其后代中出现显性纯合体的几率是(  )

A.1/8       B.1/20    C.1/80     D.1/100

26、       小麦高秆(D)对矮秆(d)显性,抗病(T)对染病(t)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种高秆抗病和矮秆染病两品种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在所选的植株中,最合乎理想的占(  )

A.1/16    B.1/8      C.1/4        D.1/3

27、                                                                                             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28、       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

29、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试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

C.桦尺蛾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熏黑的

D.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都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30、右图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开始施用农药起,害虫抗药性开始逐渐增强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BC是抗药性变异         

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CB点说明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D.害虫对农药毒性具有适应性是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31、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B.隔离阻止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C.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32、       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

33、                                文本框: 个体数文本框: 个体数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34、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35、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36、       下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级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戊、丙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甲→乙→丙→戊  捕食和竞争

B.甲→乙→戊     竞争和捕食

C.甲→丁       竞争

D.甲→丁       捕食

37、       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是       (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38、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步骤1和步骤3中都要加入蒸馏水,其目的分别是(  )

①加速血细胞破裂  ②溶解DNA  ③析出DNA  ④除去DNA中的杂质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39、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

  A81%、18%、1    B45%、40%、1 5

  C18%、81%、1    D45%、45%、10

40、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  )

A.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B.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体色的变异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      选择题(每题2)

51、豌豆种子子叶黄(Y)对子叶绿(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将子叶黄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授粉,收获时得到子叶绿皱粒豌豆192粒。按理论推算,在子叶黄圆粒豌豆中,属于能稳定遗传的有(  )

A1728   B576     C 384粒    D192

52、       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含量为4a,则该动物体的一个卵细胞中DNA含量准确地讲应该                (   )

A.等于2a    B.大于2a     C.等于a      D.大于a

53、       某男人产生的有些精子中,性染色体为a(XY)、b(YY),这两种精子是如何产生的(   )

A.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D.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C.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D.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54、       将用32P标记的胸腺嘧啶注入某种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分离获得细胞的各种结构,下列反应不是在含32P的结构中进行的是             (   )

55、       普通小麦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

A.6组和l组   B.6组和3组   C.12组和3组   D.12组和6组

56、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2N=24)的幼苗,由该幼苗发育成的植物的卵细胞、胚乳核、子房壁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

A  123624  B 247248   C 122412  D 243634

57、       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ab-6b+18n             B.ab-6b

C.(b-a)×18           D.ab-(b-n)×18

58、       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图1-1-2能正确表示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59、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0、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平均重量分别是M1M2,个体数目分别N1N2,(  )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三、      非选择题

61、       (6分)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          (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         

Ⅱ4的基因型为           

(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         

Ⅱ3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概率是        

62、       (7分)右图为一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果蝇的性别是      属于    倍体;

(2)该果蝇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组合到配子中的染色

体组有      两类;

(3)仅从基因Aa、Bb来看,该果蝇能形成哪几种类型的配子   

符合基因的    定律;

(4)一个这样的性原细胞产生的1个生殖细胞基因组成为Ab,则另三个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分别为      

63、10分)下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食物网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  蛇是___________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           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__关系。图中所列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的绿色植物_______千克。

64、8分)某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右图所示)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480

480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288

448

全部子代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3分)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遗传调查中发现,某一男同学患色盲(控制色觉的基因用Bb表示),且拇指性状与其父相同,即不能向背侧弯曲;其父母色觉均正常,母亲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上述家庭中三人的基因型分别是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5、9分)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右图所示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      ,依据的变异原理是    ;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   

3()过程中,Dd的分离发生在             

()过程常用的方法称为     

()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4()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纯合体占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生物答题卷(理科)

一、      选择(每题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      选择题(每题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非选择题

61.(1)        (2)              

(3)                (4)           

62.(1)              倍体(2)              

(3)                (4)           

63.(1)                                  

(2)                                 

(3)                         

(4)           (5)             


64.(1)                      

(2)                                    

(3)                              

65.(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