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生物第六次月考试题
生 物
时量:90分钟,满分8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是 ( )
A.扩大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的代谢反应
2.细菌、蓝藻等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遗传信息量小,只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
B.没有以生物膜为基础分化而成的核膜和细胞器
C.体积小,进化地位低
D.分布广泛,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人的胰岛素基因的存在部位和表达部位分别是 ( )
A.所有体细胞,胰岛B细胞 B.胰腺细胞,胰岛A细胞
C.所有体细胞,所有体细胞 D.胰腺细胞,胰腺细胞
4.ATP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这
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通过的细胞膜有 (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
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6.棉花下部变黄的老叶和上部嫩绿的幼叶比较,前者是 ( )
A.镁多钙多 B.镁少钙多 C.镁少钙少 D.镁多钙少
7.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地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本尼地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得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不正确之处在于 ( )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8.春天一到,鸡的生殖腺就发达起来,这是由于白天变长,通过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作用于什么的结果? ( )
A.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B.甲状腺,分泌刺激性腺的激素
C.脑垂体,分泌刺激性腺的激素
D.脑垂体,分泌激素调节的肾上腺的活动
9.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皆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激素既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10.让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间行种植,所结果实中胚乳的基因型不可能为 ( )
A.Aaa B.aaa C.AAa D.AAA
11.让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所结的果实中果皮、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各有多少种( )
A.3;3;3 B.3;3;
12.马铃薯芽眼发芽长成新的马铃薯的繁殖方式是 ( )
A.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 C.分裂生殖 D.孢子生殖
13.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个体发育顺序的是 ( )
A.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B.卵→卵裂→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C.卵→幼体→成体
D.受精卵→幼体→成体
14.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 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
16.在含有四种碱基的某DNA片段中,已知胞嘧啶有m个,并占该DNA片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则该DNA片段中腺嘌呤为 ( )
A.个 B.
个 C.
个 D.
个
17.人的心肌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是 ( )
A.46 B.
18.下列细胞结构中,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
①细胞核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⑦
19.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
A.人工去雄 B.人工去雌 C.人工授粉 D.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
20.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作样本,在F2中选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 )
A.1/16 B.2/
21.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作父本,杂交后所结西瓜的果皮细胞、种皮细胞、胚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 )
A.4、3、3 B.4、2、
22.自然界多倍体植物的形成过程一般是 ( )
①减数分裂受阻 ②细胞染色体加倍 ③形成加倍的配子 ④形成加倍的合子
⑤有丝分裂受阻
A.①②③④ B.⑤②③④ C.⑤①②④ D.⑤③②④
23.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然保持活性,但在
A.清水 B.纤维素酶
C.
24.合理施肥,供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才能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 ②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③磷是NADPH和 ATP 的重要组成成分 ④钾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A.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目前在环保中用红螺菌来净化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废水在分槽流动中逐渐得以净化。由此可推知红螺菌的代谢方式为 ( )
A.异养需氧型 B.异养厌氧型 C.自养需氧型 D.自养厌氧型
26.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对植物的矿质营养的吸收是有利的
B.硝化细菌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种
C.硝化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
D.硝化细菌与小麦同属于自养生物,但所利用的能量来源是不同的
27.如图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图所示,其中A、C示线粒体,B、D示叶绿体;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气,C、D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 )
A.A和D B.D和A C.C和B D.B和C
28.用打孔器取下一
( )
29.把成年三倍体鲫鱼的肾脏细胞核移植到二倍体鲫鱼的去核卵细胞内,培养获得了克隆鱼,该克隆鱼 ( )
A.是二倍体 B.是有性生殖的产物
C.高度不育 D.性状与三倍体鲫鱼完全相同
30.将洋葱鳞片叶放入0.45摩尔/升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摩尔/升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40摩尔/升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 ( )
A.洋葱表皮细胞已死 B.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 D.细胞液浓度在0.40摩尔/升左右
3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此实验中 ( )
A.没有对照实验 B.不需要对照实验
C.曝光处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为对照实验
32.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略有下降。这时,叶肉细胞中C3、C5、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 )
A.升、降、升 B.降、升、降 C.降、升、升 D.升、降、降
33.游泳时在水中憋一会儿气后会引起大口喘气,其原因是 ( )
A.呼吸肌运动过于激烈,使呼吸中枢兴奋
B.体内过量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中枢兴奋
C.体内缺氧使呼吸中枢兴奋
D.体内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呼吸中枢
34.一颗饱满的花生中有3粒种子,则形成此花生所需的子房、胚珠、花粉粒数至少分别为( )
A.1、3、3 B.3、3、
35.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互补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
A.17% B.32% C.34% D.50%
36.1944年,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它们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37.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的“遗传效应”的含义? ( )
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
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能在蛋白质合成中直接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D.能转录一种信使RNA
38.人体肝细胞合成蛋白质不同于合成肝糖原的特殊条件是需要
A.模板 B.ATP C.基本组成单位 D.酶
39.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40.减数分裂的哪一异常变化将可能出现先天愚型的后代 ( )
A.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B.第21号染色体着丝粒分开但不分离
C.第3号染色体的着丝粒不分开 D.第21号染色体部分颠倒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
1.(5分)一同学做植物水培实验,全素标准培养液完全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配制的,在培养过程中又及时添加该种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素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继而死亡,实验失败。请分析回答:
(1)既然配制的是全素标准培养液,为什么还会出现缺素症状?
。应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 。
(2)培养液中并不缺水,但植物到第三周竟然萎蔫,其原因是
。这个事实也说明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的关系是 。
(3)为了解决第三周出现萎蔫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9分)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较多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
|
(1)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膜的主要成分 分子层,使离子很难以
方式通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膜依靠 以 方式控制离子出入。这证明膜具有 性的重要功能特征。所以,细胞维持这种状态是要以消耗 为代价的,与细胞结构 有关。
(2)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能使受刺激部位瞬间变得易于膜外阳离子通过,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 ;同时,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是 。
3.(6分)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末端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摩尔/升) | 2天后的平均长度(mm) | |
胚芽 | 胚根 | |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
回答下列各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2)为什么要切去胚根及胚芽的尖端部分? 。
(3)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 。
(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多少? 、 。
(5)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4.(6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子代患病,则亲代之一必 。
(2)假设II—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III—2的基因型为 。假设III—1和III—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几率为 ,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新结婚。
5.(6分)家兔的灰毛(A)对白毛(a)为显性,短毛(B)对长毛(b)为显性,现将两个纯种灰色长毛兔和白色短毛兔的亲本类型杂交,再让F1交配得F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2)F2中纯合子的类型最多 种
(3)F2的灰色短毛中,纯合子的几率为
(4)在F2中短毛兔的比例为 ,雌性长毛兔的比例为
(5)在F2中表现型为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为
6.(8分)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号染色体上 3号染色体上
基因A 基因B
↓ ↓
酶I 酶II
↓ ↓
前体物质
中间物质
紫色素
(白色) (白色) (紫色)
(1)从图解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具有 和 基因。
(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 和 。
(3)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4)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
。
(5)如果酶II上有一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其密码子UGG,则对应的基因片段上的碱基对组成是 ;运载此氨基酸的转运RNA上的三个碱基(反密码子)是
。
生物答案
第I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B | A | C | B | B | C | C | B | D | D | B | D | C | C | B | C | D | D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D | B | B | C | B | B | D | D | C | D | D | C | B | A | A | C | C | A | B | B |
第II卷
1.(5分)(1)因为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而此装置中根系一直浸在水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通过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少,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够的矿质元素满足该植株生长的需要。 向培养液中通气。
(2)水分吸收的速度相对大于矿质离子的吸收速度,溶液的离子浓度越来越大,使根吸水发生困难。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加水稀释。
2.(9分)(1)磷脂,自由扩散,载体,主动运输。选择透过性,能量,线粒体。
(2)b→a;a→b。
3.(6分)(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2)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
(3)较多数量一组可获得精确的平均结果。
(4)胚根为10-10摩尔/升、胚芽为10-8摩尔/升。
(5)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胚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胚芽。
4.(6分)(1)常、显、患病。(2)X、AaXbY、1/4。
5.(6分)(1)1/4 (2)4 (3)1/9 (4)3/4 ,1/8 (5)5/8
6.(8分)(1)A、B (2)紫色、白色 (3)9:7
(4)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5) ACC ;ACC
T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