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上学期周考试题21

2014-5-11 0:36:43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上学期周考试题二十一

一、单选择题(共40分)

1.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②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A.②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有一个老鼠种群,最初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物的地域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地区没有,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

A.最初比B慢   B.与B相同   C.最初比B快  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

4.某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如右图所示。后来该岛上经常刮大风,如果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则最能表示此时情况的曲线应是

在某个海岛上,每1万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

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设男女性比为1:1) (  )

A. 1000人    B. 900人   C. 800人   D. 700人

5.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D.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6.多种海鱼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

A.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B.一种适应性   

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D.适应的相对性

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8.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显性,将某桦尺蠖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工业发达的城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若干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区域

SS(%)

Ss(%)

ss(%)

A

80

18

2

B

2

8

90

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频率为6%

B.A、B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两个物种

C.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D.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

9.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突变的利与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利与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进化也有利

10.某地大约在4900个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人。一个表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当地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问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A.1/420    B.1/4    C.1/210  D.1/560

11.下图是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植物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绘成的曲线,试问在

光照强度相同时,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12.认为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其主要原因是           

  A.突变产生许多异质性等位基因     B.突变可以获得具有新功能的非等位基因

C.突变基因的表型效应与原有基因不同   D.突变打破原有遗传基础的均衡性

13.用糊粉层淡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果穗上的所结籽粒应该完全为紫色籽粒(Prpr),但在多个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籽粒。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  )

 A.父本花粉Pr中混杂有母本花粉   B.个别父本花粉的Pr基因突变为pr

 c.个别母本卵细胞的基因突变为pr  D.不同环境条件的PrPr的表现型不同

14.若某基因原有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个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  )

 A.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

 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都有可能

1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16.如果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血液输给一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该正常人 (  )

 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

17.下面的坐标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正确描述曲线变化的有

A.I图表明动物甲与乙之间既是捕食又是竞争的关系;

B.Ⅱ图中曲线②表示单子叶植物,曲线①代表双子叶植物;

C.Ⅲ图中的横轴表示环境温度变化,则动物甲表示恒温动物,动物乙表示变温动物;

D.Ⅳ图害虫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A点大于B点。

18.对下列坐标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A曲线表示酵母菌种群在对数期的生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②B曲线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③C曲线表示同一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与恢复力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④D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成长过程中的有机物总量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19.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的比例为42.32%、xBxb为7.36%、xbxb为0.32%、xBY为46%、xbY为4%,则在该地区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     B.8%     C.78%     D.92%

20.右图为Ⅰ和Ⅱ两株植物的日照时间长度与开花前时间关系的曲线,由此曲线可以断定

A.Ⅰ是短日照植物,Ⅱ是长日照植物

B.Ⅰ是长日照植物,Ⅱ是短日照植物

C.Ⅰ是短日照植物,Ⅱ是中性日照植物  

D.Ⅰ是长日照植物,Ⅱ是中性日照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21.(8分)(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

________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22.(6分)生产生活中,由于长期和大量使用药物,致使许多细菌、害虫、农作物等产生了抗药性,并使抗药性在群体中很快蔓延。

(1)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展首先是由于细胞质中的    发生了       

(2)有些杂草对除草剂也能产生抗药性,这是由于除草剂不能再与叶绿体基因独立编码的一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发生亲和,因而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该种抗药性的遗传特点是                  

(3)生产上运用化学杀虫剂杀虫,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除因产生抗药性外,生态学原因还有               等。

(4)能抗棉铃虫等的抗虫棉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不必防治害虫,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2分)

30.(10分)下面是新陈代谢某些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代表生物,a~j代表物质,①②③④代表过程:

 

(1)写出①②③④所示的生理过程:

                                                  

(2)进行③过程的生物称为                 ,请写出其典型代表及相应的代谢类型( 至少写2种)

                                                              

(3)图中某些生理过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物质NO3进入植物体内需要呼吸作用提供ATP  

B.过程和过程中产生的ATP性质和用途是相同的  

C.过程中产生的含氮物质很难被动物体再度利用

D.若在剧烈运动或高原缺氧等情况下,f易形成乳酸或酒精。

周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B

C

B

B

B

C

C

C

A

B

D

B

B

B

B

D

A

21.(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25.0%;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22.(1)质粒(或DNA);基因突变(2)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3)害虫天敌的大量死亡(4)不赞成。抗虫棉不是什么害虫都能抗

23.(1)由h可以形成尿素,而尿素和N2可以形成j,推断h为AA,g为蛋白质,j为NH3;由①过程需要光可知为光合作用,a和b为CO2和H2O,A为植物,③产生丙酮酸,可知f为葡萄糖,c为[H],d为O2,从而确定a为CO2,b为H2O,e为有机物。所以,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③过程为生物固氮,所以是固氮微生物,包括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等。

(3)A中进入植物体内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B中光合作用在光反应产生ATP,在暗反应消耗,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却供应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中脱氨基作用产生尿素,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D中葡萄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动物体,只能产生乳酸。

[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

(3)BD

作业参考答案:

1~5DCCCC 6~10.BCCCD 11~15. DBCBA 16~20. BCCCB

21.(l)生殖隔离(1分)(2)基因突变(1分)植物的多样性(1分)

  (3)生物的生存环境(1分)

  (4)基因工程育种是特定抗性基因的定向转移,提高了变异基因出现的频

   率,(1分)同时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1分)

22.(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激素防治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

23. (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

(4)①有道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

②无必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③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

④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

周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

C

B

B

C

C

C

C

A

B

D

B

B

B

B

D

A

21.(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25.0%;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22.(1)质粒(或DNA);基因突变(2)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3)害虫天敌的大量死亡(4)不赞成。抗虫棉不是什么害虫都能抗

23.(1)由h可以形成尿素,而尿素和N2可以形成j,推断h为AA,g为蛋白质,j为NH3;由①过程需要光可知为光合作用,a和b为CO2和H2O,A为植物,③产生丙酮酸,可知f为葡萄糖,c为[H],d为O2,从而确定a为CO2,b为H2O,e为有机物。所以,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③过程为生物固氮,所以是固氮微生物,包括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等。

(3)A中进入植物体内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B中光合作用在光反应产生ATP,在暗反应消耗,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却供应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中脱氨基作用产生尿素,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D中葡萄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动物体,只能产生乳酸。

[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

(3)BD

作业参考答案:

1~5DCCCC 6~10.BCCCD 11~15. DBCBA 16~20. BCCCB

21.(l)生殖隔离(1分)(2)基因突变(1分)植物的多样性(1分)

  (3)生物的生存环境(1分)

  (4)基因工程育种是特定抗性基因的定向转移,提高了变异基因出现的频

   率,(1分)同时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1分)

22.(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激素防治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

23. (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

(4)①有道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

②无必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③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

④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

周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

C

B

B

C

C

C

C

A

B

D

B

B

B

B

D

A

21.(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25.0%;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22.(1)质粒(或DNA);基因突变(2)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3)害虫天敌的大量死亡(4)不赞成。抗虫棉不是什么害虫都能抗

23.(1)由h可以形成尿素,而尿素和N2可以形成j,推断h为AA,g为蛋白质,j为NH3;由①过程需要光可知为光合作用,a和b为CO2和H2O,A为植物,③产生丙酮酸,可知f为葡萄糖,c为[H],d为O2,从而确定a为CO2,b为H2O,e为有机物。所以,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③过程为生物固氮,所以是固氮微生物,包括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等。

(3)A中进入植物体内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B中光合作用在光反应产生ATP,在暗反应消耗,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却供应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中脱氨基作用产生尿素,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D中葡萄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动物体,只能产生乳酸。

[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

(3)BD

作业参考答案:

1~5DCCCC 6~10.BCCCD 11~15. DBCBA 16~20. BCCCB

21.(l)生殖隔离(1分)(2)基因突变(1分)植物的多样性(1分)

  (3)生物的生存环境(1分)

  (4)基因工程育种是特定抗性基因的定向转移,提高了变异基因出现的频

   率,(1分)同时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1分)

22.(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激素防治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

23. (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

(4)①有道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

②无必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③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

④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

周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

C

B

B

C

C

C

C

A

B

D

B

B

B

B

D

A

21.(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25.0%;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22.(1)质粒(或DNA);基因突变(2)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3)害虫天敌的大量死亡(4)不赞成。抗虫棉不是什么害虫都能抗

23.(1)由h可以形成尿素,而尿素和N2可以形成j,推断h为AA,g为蛋白质,j为NH3;由①过程需要光可知为光合作用,a和b为CO2和H2O,A为植物,③产生丙酮酸,可知f为葡萄糖,c为[H],d为O2,从而确定a为CO2,b为H2O,e为有机物。所以,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③过程为生物固氮,所以是固氮微生物,包括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等。

(3)A中进入植物体内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B中光合作用在光反应产生ATP,在暗反应消耗,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却供应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中脱氨基作用产生尿素,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D中葡萄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动物体,只能产生乳酸。

[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

(3)BD

作业参考答案:

1~5DCCCC 6~10.BCCCD 11~15. DBCBA 16~20. BCCCB

21.(l)生殖隔离(1分)(2)基因突变(1分)植物的多样性(1分)

  (3)生物的生存环境(1分)

  (4)基因工程育种是特定抗性基因的定向转移,提高了变异基因出现的频

   率,(1分)同时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1分)

22.(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激素防治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

23. (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

(4)①有道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

②无必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③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

④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

周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

C

B

B

C

C

C

C

A

B

D

B

B

B

B

D

A

21.(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25.0%;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22.(1)质粒(或DNA);基因突变(2)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3)害虫天敌的大量死亡(4)不赞成。抗虫棉不是什么害虫都能抗

23.(1)由h可以形成尿素,而尿素和N2可以形成j,推断h为AA,g为蛋白质,j为NH3;由①过程需要光可知为光合作用,a和b为CO2和H2O,A为植物,③产生丙酮酸,可知f为葡萄糖,c为[H],d为O2,从而确定a为CO2,b为H2O,e为有机物。所以,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③过程为生物固氮,所以是固氮微生物,包括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等。

(3)A中进入植物体内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B中光合作用在光反应产生ATP,在暗反应消耗,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却供应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中脱氨基作用产生尿素,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D中葡萄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动物体,只能产生乳酸。

[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脱氨基作用; ③生物固氮; ④主动运输。

(2)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蓝藻——自养需氧型。

(3)BD

作业参考答案:

1~5DCCCC 6~10.BCCCD 11~15. DBCBA 16~20. BCCCB

21.(l)生殖隔离(1分)(2)基因突变(1分)植物的多样性(1分)

  (3)生物的生存环境(1分)

  (4)基因工程育种是特定抗性基因的定向转移,提高了变异基因出现的频

   率,(1分)同时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1分)

22.(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激素防治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

23. (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

(4)①有道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

②无必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③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

④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