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生物下册大联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择符合题意)
1.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之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C.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3.下列有关果实发育的图解中,表达正确的是
4.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的性状及植株树分别为:
高茎圆形果 | 高茎梨形果 | 矮茎圆形果 | 矮茎梨形果 |
120 | 128 | 42 | 38 |
该杂交组合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 (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5.培养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的区别是
①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无机碳源 ②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有机碳源
③前者不需碳源,后者不需氮源 ④前者需无机碳源,后者需无机氮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题(非选择题,共174分)
30.(22分)
|
1.人体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肝细胞中的蛋白质代谢,使血浆 含量下降而导致身体浮肿。
2.氨基酸进入胰腺细胞合成物质:b为 ;c能抑制图中代谢④过程,c物质为 。
3.生长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①过程,抑制⑤过程。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尿氮含量会 。
(二)(4分)(1)实验室有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由于不慎丢失了瓶上粘贴的标签。某同学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利用质壁分离原理进行了鉴定实验(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但速度较慢,蔗糖分子则不能透过)请在下图中绘出可能的实验结果:
|
|


(2)在观察渗透吸水的实验中实验有甲乙两只漏斗,两者内部容积相同,但甲的开口面积S1大于乙的开口面积S2,分别在漏斗内装入等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采用相同质地的半透膜蒙住下端开口,则在下图中绘出甲乙两漏斗内的液面变化情况(假设时间充足)
![]() ![]() |

![]() |
(三)(14分)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每年死亡约30万。
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直径约42nm,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结构。“乙肝两对半”指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的五项指标: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标志着乙肝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提示乙肝病毒的复制 |
(*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周围血液中很难检测到)
(1)早期人们检测乙肝主要进行肝功能的检测,其检测对象为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AST)最为主要。如果这两者在血浆中大量出现,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肝脏是氨基转换作用的主要器官。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目前最可靠的乙肝检测方法是HBV-DNA检测其不光可以检测乙肝病毒的有无,还以反映乙肝病毒的状态。该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肝免疫预防可分为乙肝疫苗的接种,后者指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从特异性免疫类型来看,前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属于_________________。
(5)上世纪六十年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在收集世界个人种的血液标本,以研究人类遗传变异对疾病的影响,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与表中_______抗原性最接近。
(6)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取代血源疫苗。在获得相关基因的过程中,已知某识别片段的一条链为“AGGCCT”则根碱基互补原则其另一条链的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乙肝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两对半”_____________为阳性,一般有效期为两年。
(7)目前有学者提出乙肝DNA疫苗即将乙肝病毒相关基因,导入肌肉细胞,使人体肌肉细胞内表达乙肝表面抗原,诱导细胞免疫应答。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张患上了糖尿病,在一次肝功能的检查中发现转氨酶偏高,仔细检查后医生确定小张的肝细胞内不含任何病原体,B超化验单表明小张的肝细胞内有大量的脂肪积累。则小张可能患上了( )
A.肝硬化 B.乙肝 C.脂肪肝 D.甲肝
(9)你认为糖尿病与上述疾病的联系是: (2分)。
31.(20分)经研究发现赤霉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作用的植物激素——赤霉素。研究发现正常植物体因自身也能产生赤霉素,故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而矮化品种则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强敏感性。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赤霉菌产生赤霉素是在生长阶段中的 期。
②同样是感染赤霉菌,矮化玉米品种会得恶苗病(疯长),而正常玉米品种不表现恶苗病,原因是什么?
。
③玉米雄花开放,花粉随风传到果穗,引起结籽,属于 生殖;在适宜条件下,赤霉菌孢子囊破裂散出的黑色粉末落到另一株果穗上引起感染,则属于
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本质区别是前者有 过程。在生物进化中对于保持物种遗传稳定方面 生殖更有意义。
(2)某生物小组欲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等。
①实验原理: 。
②填写简单实验程序:
分组编号→浸种、 →分装设置→恒温、催芽→观察记录
③下表是实验记录:
实验 发芽率 组别 | 第2天 | 第4天 | 第6天 | 第8天 | 第10天 | 第12天 | 第14天 |
A:实验组 | 10% | 50% | 80% | 97% | 97% | 97% | 97% |
B:实验组 | 0 | 10% | 50% | 70% | 80% | 90% | 97% |
请根据表中实验所得数据,分析说明A、B两组数据不同的原因:
A组种子: 。
B组种子: 。
理科综合答案
(生物部分)
1、C 2、B 3、D 4、A 5、D
30.(22分)(一)(8分)1.蛋白质 2.消化酶 胰岛素 3.下降(减少)
(二)(14分)⑴①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将不再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牵引(3分)
②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仍能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3分)
⑵①可行。因为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2分)
②其一,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因此不能解离和漂洗;(3分)
其二是,缺少对照组,应添加一组不加秋水仙素的对照组(3分)
31.(20分)
(1)①稳定 ②正常玉米自身合成适量的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所以不会疯长。矮化品种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有强敏感性,在大量外来赤霉素作用下疯长。
③有性 无性 有性细胞的生长和融合 无性
(2)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②消毒
③A组种子:在赤霉素溶液作用下,辣椒种子提前开始萌发,并提前完成萌发
B组种子:自身产生赤霉素,开始萌发较晚,结束萌发时间显著延长